校企思政导师制破解中职学校岗位实习学生思政教育难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校企思政导师制破解中职学校岗位实习学生思政教育难题

韩树杰

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

天津蓟州区 邮编:301900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对岗位实习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对薄弱的环节,学校和企业对岗位实习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均认识不足,进行思政教育的时间不能保证、教师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本文就利用校企思政导师制有效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破解岗位实习学生思政教育缺位这一难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特指一门课程,而是以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科目为载体,从学生的现实表现和需求入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的观点、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贯穿到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的教育教学活动。

目前,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主渠道,在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体系中,融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

二、实施校企思政导师制必要性的评述

从学生层面来看,中职生整体上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且可塑性强,但起点参差不齐。多数中职学生虽然聪明但知识基础薄弱,文化素质不高,有效的课外阅读缺失,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导致缺乏清晰持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所以,中职学校只有合理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触动到学生的内心,深度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现实疑虑,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坚定崇高的职业理想,学生才会产生强有力的内生动力,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业之中,才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为就业创业,建功立业打好基础。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教育既要突出技能培养,又要帮助学生解决好理想、信念、兴趣和专业、职业之间的关系。学校必须与学生、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作战,解决好“我想要”“我能行”和“社会需求”“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学校只有将思政铸魂统筹规划融入到职业教育全过程,为学生配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提升、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成长导师,才能保证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不缺席”、思政学习“不掉队”,才能有助于学生结合多方面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从而输送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养技能人才。

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是人才的最终接收者。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勤于思考、学以致用、遵纪守法、自律自信、坚定意志、勇敢果断、脚踏实地等良好思想品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等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获得磅礴的精神力量。

三、校企思政导师制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最后一公里”

1.校企思政导师制的内涵与任务

校企思政导师制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配备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心理素质稳定的,针对学生现状,共同遵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的育人规则或行动准则,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准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能够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校企思政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升路上的指导者,也是正确价值导向的领航人。

校企思政导师制坚持“大思政”工作格局,将“课程思政”纳入工作布局整体规划,提升专业课教师、实践课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增强教师们“课程思政”意识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深度参与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能竞赛等活动,拓展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2.校企思政导师制,带思想、带做人、带技术,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均能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

首先,明确校企思政导师选配方法,组建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校企思政导师队伍。学校要着力选拔并建好建强“三支队伍”。一是着力选拔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思政理课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必须精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且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仁爱情怀和传道情怀。二是着力选拔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队伍。这支队伍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且必须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挖掘能力。三是着力选拔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对以上三支队伍中教师的科学考核,遴选出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或实践课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从企事业内部遴选出的技术骨干、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最美职工(工匠)、抗疫英雄,抗日英雄,知名企业家等共同组成校企思政导师团队。

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导师遴选、平台搭建、经费保障等配套机制,要通过企业、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估对思政导师工作的状况、成效、发展方向、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和梳理,修订办法,为校企思政导师制的深入开展和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再次,加强校企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校企思政导师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定期和不定期集体备课活动。导师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本着“有利于指导、有利于培养、有利于工作”的原则,重点深入研究挖掘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团队精神、发展前景等多方面企业中的思政元素,恰当融入学校教学和岗位实习,建设适应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素质提升课程,做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通过集体备课,对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展现思政意蕴,科学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技能培养和实习实训中的现实需求,从而推进课程思政中的专业技能传授与思政元素渗透的融合统一,做到同声相和,同气相求。

第四,本着“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的宗旨,校企思政导师站在人才培养的长远视角统筹谋划,理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之间的逻辑关系,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一是校企思政导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真正弄懂并从内心深处相信从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能够用自己的人格传思想,传技术、传作风,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在提升技能本领的同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二是校企思政导师要与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实践课教师协调各课程间的衔接,层层分解学生成长需求,逐步完成课程、教材、学生全面“思政”覆盖,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实现当下与长远的价值观改造与升华。校企思政导师在工作中要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遇到攻关问题时给学生出谋划策,进行心理疏导,协调解决难题,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既增长才干,又形成持之以恒的干事创业精神。三是精心谋划、积极对接。校内思政导师必须以结对子形式定期深入到学生实习单位(校企合作企业),实事求是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状况。企业导师和特聘思政课教师要不定期为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报告。四是热点和兴趣点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当代中职学校学生思维活跃,关心个人发展、关注社会发展、关切国家大事,思政导师要善于发现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学生兴趣点,在多元互动中实现学生成长的增益。五是提升学生对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平衡身边的压力,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在面对各种瓶颈时,主动与导师沟通,积极应对。六是是思政导师负责制定2-3年指导计划,为“徒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确保思政导师带徒工作有的放矢。

第五,校企思政导师以“思政+”为基本理念,在校企思政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心理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目标,做到全过程渗透,学校、企业、社会多元互动开展思政导师工作。校企思政导师共同参与制定行业准则、思政教育目标和技能培养目标。思政导师与岗位实习学生建立稳定的沟通交流机制,并专门针对如何有效加强学生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实践分析和理论研究,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让“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不再是口号。二是企业导师结合自身在平凡岗位中敬业、勤业、乐业、立业的奋斗经历,精心设计身边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新时代、新风尚、新作为等活动主题,通过畅谈职业理想、细说工作体会、讲述岗位实践,精心设计校企思政课,打造校外育人平台,引领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奋斗目标与更宏大的国家目标相联系,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点滴奋斗也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三是把企业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统一。企业本身就具有承担员工教育的功能,好的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和教育员工的方法,学生也可以融入到企业,积极参加企业的文化熏陶,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讲信仰、讲创新、讲担当、讲奉献等主题多样的特殊思政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四是要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找准专业实践和学科思政价值的连接点,在确保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思政教育的价值性前提下,充分实现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五是校企思政导师参加学生的学业考评、实习考评,与企业管理人员、指导老师、专业教师以及其他员工共同考评学生在校学习和工学结合中的表现。六是校企思政导师通过网络平台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人员、各学科教师、实训教师、家长等进行交流,追踪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追踪毕业学生从业期间在家庭、工作岗位和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为思政导师工作的改进提升提供有效数据。

四、创新评价机制,助力校企思政导师制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最后一公里”

要做到通过校企思政导师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维度的学生岗位实习成绩评价机制。学生是校企思政导师制最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获益者,因此,立足于学生,建立与校企思政导师制相适应的评价机制,能充分检验校企思政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效果,它直接影响着思政导师工作的成败,对校企思政导师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

首先,评什么——明确评价标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明确了岗位实习标准,为岗位实习学生成绩评价指明了方向。评价核心在于把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实习生产工作成绩和技术技能水平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表现主要包括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敬业精神、企业文化认同和团队服务意识。(实习岗位)技术技能水平主要包括了解本部门全部生产流程、了解产品的基本工艺要求、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以及岗位要求、正确掌握本岗位基础操作,能按岗位操作法进行一般操作。

其次,如何评——建立以专业学习评价、企业实践评价和岗位实习评价为主的,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需要的岗位实习成绩评价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常规评价方法,真正从供、需双方着手,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学生岗位实习期间自主学习(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道德等)、特长、心理素质、实习业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设置评价项目设定权重。建立实习岗位即时评价、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评价以及毕业生的双证结合评价紧密联结的价机制。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共性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评价。校企思政导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和特殊潜能的发掘,更不能以共性评价替代个性评价。

再次,谁来评——实施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实习企业和学校是学生成绩的责任主体。学生在企业实践和岗位实习阶段,由用人单位、学校思政导师、心理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制定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共建评价体系,分头评价,各有侧重。另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为实习学生成绩评价改革赋能添翼。以岗位实习为例,学生到岗位实习企业出勤打卡、上传实习日记、参加员工活动纪实;学校导师利用系统监测学生是否全勤、是否按时上传实习日记(每周2-3篇)、参与企业活动状况并给予指导;企业导师监测学生专业操作、工具使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终身学习意识等。校企思政导师评价、学生岗位实习业绩和企业评价都纳入考核,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也更精准。

校企思政导师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链条,构建起课堂教学、校内活动、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的育人新循环,在职业教育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真正让青年学生汲取精神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助推成长和成才。校企思政导师制能够从人员、过程和时间上保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构建企业、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工作的持续性内驱力,从而有效破解中等职业学校岗位实习学生思政教育缺位这一难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