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和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课程思政和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吴放

(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 528247)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选择,也是助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保障。在以往的教学条件下,课程思政活动的组织面临着较多的阻力,同时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为学生的价值观养成造成了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升级便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础,围绕课程思政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实践,就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二者之间融合的契机以及教学应用中课程思政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

1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专业水平较薄弱

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开展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时,缺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育。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专业教师仍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自身教育理念,缺少对运用信息技术融合课程思政的全面认知,未能合新信息技术下中职学生的特点展开针对性教育,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1.2 学生对于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需求

网络科技以及信息手术的发展,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世界范围内信息的实时传播。得益于新媒体的便捷性,信息的传播效率得到了下注的提升,同时所传递信息的多元化也有了显著的升级。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其次是价值的多元化。对于当代中职学生而言,其易受到多元化的信息以及价值观所影响,这在丰富他们视野,提升他们技能的同时,也对当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需尝试选择更多样,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的认可,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3 学生群体道德约束功能的弱化

当前社会公众已经习惯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这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面对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时,也很容易出于非理性的态度去挣脱传统社会道德的约束,所以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课程思政开展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2 虚拟仿真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基础与前提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技术手段,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与方向。如果发挥好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优势,势必能够为中职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带来崭新的活力。发展成为驱动中职学生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驱动力。

2.1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结合学生发展特定适应新时代三教改革的需要

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依托去展开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很好地迎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优势。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学生,其对于网络科技有着天然的好感。在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过程中,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渗透,无疑能够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内心,更好地起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活动与科技元素之间的融合也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借助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提升虚拟空间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在实际的应用中,虚拟仿真技术坚持“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基本原则,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实现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升级与创新,并逐渐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相通,线上与线下互补”的教学模式,相比于当前同样流行的慕课、网络课程等教学模式,网络虚拟仿真技术与课程思政之前的融合无疑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多样性。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2.2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于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形式老套、流于形式、难以评价等问题的解决有着良好的效果。通过构建虚拟仿真教学模块,也能够有效缓解一直以来课程思政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压力与难题。例如,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何为工匠精神,可以通过VR虚拟企业生产车间,让学生走进虚拟车间,在虚拟仿真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达成这一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或是角色扮演,去提升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与水平。这相比于以往的课程思政教学,无疑能够更加的高效、逼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资源共享等基本特点。所以说,不仅仅是在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中可以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其在其他的实践类课程的组织与优化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课程思政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的路径思考

3.1 课程思政元素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职业素养。

在虚拟仿真技术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坚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根据虚拟仿真实践课程的特点和大纲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传播,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课程思政的教育,让课程思政真正地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例如以“工匠精神”引领知识技能学习,培养和塑造知识技能精湛、富有家国精神的大国工匠;以“红色项目”驱动专业教学,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以“正向价值”规范职业行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植入”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案例、任务及技能通过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同时基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实施,落脚在职业的规范和实践中,内化为学生一种自觉性职业行为,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3.2 创设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合宜情境

创新“虚拟—仿真—体验”+“实践”学习方式,提高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灵活性。推动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由“平面”向“立体”,从“传统”到“现代”,从“灌输”变“互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思维。整合多样教学资源。挖掘、提炼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思政元素,精选资源嵌入虚拟仿真软件,开发优质项目、打造精品课程。以三教改革为载体,创新虚拟仿真实训课的教学方式。

   3.3“融五素养”创新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

通过搭建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企业车间虚拟场景,融入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职业精神、公共参与、人格健全等五素养。从理论知识到虚拟场景,从知识点显性教育到职业道德隐性教育,以形成性评价融入道德教育要素,促进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遵循寻找前沿、把握重点、围绕热点的原则,通过及时挖掘、提炼与时事同步的思政元素,精选资源嵌入若干虚拟专题教学场景,找准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内容契合点,实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专题化、精细化。

3.4 诊改赋能发展,建立课程师生评价体系。

借助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平台,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学生的能力考核评价标准,逐步完善虚拟仿真实训课与课程思政的融通方法。设立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机制,把评价后的反馈准确回对应责任人,对其认清薄弱环节和漏洞并进行及时的整改,从而不断提升课堂质量。

结语:课程思政与虚拟仿真技术之间的融合是当前乃至未来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选择。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克服以往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阻力与难题,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影响。本文所述内容皆立足实践,重点围绕课程思政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入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操作进行了思考,致力于为今后相关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风, 周双娥. 地方红色文化与中职学生思政课在虚拟仿真技术下的融合路径研究--以常德市为例[J]. 科教文汇, 2021(32):4.

[2] 范功利. 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以建设中职学生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 2022, 24(6):3.

[3] 江峰, 隋坤艳, 袁华,等. 湿法纺丝实验虚拟仿真教学与课程思政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9):4.

[4] 赖怡佳.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2021.

[5] 王思维. 虚拟仿真技术金课协同课程思政建设作用的几个方面[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9):1.

[6] 罗名君, 萧嘉欣.“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程的信息化改革与实践——以《产品动态表现》课程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

作者简介:吴放,男,(1983.11)本科学历,讲师职称,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