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川成都610023
摘要:在新时代,科技出版在科学技术普及、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做好科技出版工作,为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是我们科技出版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本文结合《出版业 “十四五” 时期发展规划》、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来川视察指示精神,以及科技出版的相关政策,对新时代科技出版方向和农业技术、环境生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等科技出版工作重点进行思考并提出浅见。
关键词:科技出版;农业技术;环境生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
我国著名出版家陆费逵先生曾说: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都大[1]。《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图书出版业从业人数为6.6万人[2],这个数据反映出书业的确是一个较小的行业,但出版业的发展却对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写道: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要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毛主席在延安时也曾说过:我们干革命有两支队伍,武的是八路军,文的是邹韬奋在上海办刊物,开书店[4]。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版工作记录和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科技出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科技出版而言,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出版物积累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并且加以扩大传播[5]。科技出版是国家科技水平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呈现,对普及科技知识、传递科技信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科技出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系统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熟知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以及涉及数理化生各“学科”的《梦溪笔谈》等,这些著作对我国的科技发展、人民生活,甚至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近现代的科技著作要从罗振玉的《农学丛书》说起。罗振玉与蒋伯斧共同筹资在上海创办了“农学社”,自1890年起开始出版《农学报》《农学丛书》,传播国内外农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6]。该丛书不仅汇集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传统农学及其发展趋向,而且译述了欧美及日本的农业著作、论文和农学实验的资料,体现了我国传统农学和实验农学的重要交汇,已初具新农学体系的雏形[7]。
1898年,张元济出版了《天演论》,这本震惊全国的译著把西方的科技成果——达尔文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8]。《天演论》中的很多观点,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当时的社会和知识分子界带来了爆炸性的影响。就连胡适后来也回忆道:“在澄衷学堂,有一次,国文教员杨千里教我们班上买吴汝纶删节的严复译本《天演论》来做读本,这是我第一次读《天演论》,高兴得很。他出的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小孩子能发挥的。但读《天演论》,做物竞天择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 可见这本书对当时的国人,甚至我国好几代知识分子的科学启蒙,都发挥了巨大且深远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科技出版的发展。
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国人创办的大量报刊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的重要途径。刊登科学知识的报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刊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种社会新闻的报刊,如《译书汇编》《普通学报》等。另一类是专门性的科技类报刊,这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如《科学世界》《地学杂志》等,其数量比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多。专门性科技报刊数量超过综合性科技报刊,这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9]。
1932年底,轰轰烈烈的科学化运动拉开序幕,运动提出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目标,使科学文化进入了一个大众化传播的新阶段[10]。这一时期的科学传播不仅介绍近代科技知识,还对其背后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较多关注,使科学传播的文化意义凸现出来。科普宣传主要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收、参与的方式,向大众普及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科普出版在这一时期走向繁荣,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把出版科普读物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时期,历史悠久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凭借雄厚的实力成为科普阵线的排头兵。此外,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也都纷纷出版科普书籍。在各家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科普书刊大量面世,科普宣传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中国成立了,中华民族站起来;走进新时期,中华民族富起来。而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11]。
在新时代,一批又一批精品科技图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袁隆平主编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又如《怪波及其数学理论》《机器人学:建模、控制与视觉》《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原理与方法》《液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先进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基础专著系列》《油田化学》《青藏铁路冻土环境和冻土工程》《中国区域海洋学》《长江巨型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研究》《心血管疾病规范化防治——从指南到实践丛书》等呈现我国科技发展重要成果的科技精品图书;如《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太空日记:景海鹏、陈冬太空全纪实》《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全过程》《中国载人深潜“蛟龙”号研发历程》《大脑通信员:认识你的神经递质》《人体泌尿科学惊奇》《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等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优秀科普图书。这些图书在科学技术普及、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所言:“知识的总结和传承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而图书就是最好的展现之一[12]。”
二、新时代科技出版的工作方向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我国科技出版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出版作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培养科技人才、促进技术交流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平台,同样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势[13]。广大科技出版工作者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做好科技出版工作,服务国家科技强国建设,为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广大科技出版工作者指明了新时代科技出版的工作方向:“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技学术出版方面:《出版业 “十四五” 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出一批科学技术类出版精品。服务科技强国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一批反映科学研究前沿、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出版精品。着眼满足重大科技攻关需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出版精品。
科普出版方面:《规划》指出,要推出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国务院2021年6月3日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指明面向不同对象的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及针对不同科技资源的五项重点工程,为科普出版提供了工作指南。
中宣部副秘书长郭义强指出:展示科学成果、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交流、建设科学阵地,带头树立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开放精神与规矩意识,及时反映业界的动态和趋势、成绩和经验、困难和需求、意见和建议,为推动科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是广大科技出版工作者的宗旨使命[14]。
三、新时代科技出版的重点工作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我们开展科技出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同时指明了我们科技出版未来的工作重点。
(1)农业技术类图书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农业是一国发展之本,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做好农业出版,是出版人永葆初心、反哺农村、回报农民的最佳方式[15]。出版绝不可忽略农业阵地。图书出版要为农业服务,科技图书助力科技兴农。同时,农村也需要图书来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出版人肩负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其中也包括提高全体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责任。
(2)环境生态类图书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市三江口考察时也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被写进党章和宪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共同心愿[16]。环境生态出版的出发点是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们在新时代“营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助力,为“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提供助力。环境生态类出版物的形式可以是图鉴、故事、文学、绘画、摄影图集等,我们的出版工作就是要借助这些出版物将这些生态故事讲给我们的下一代,这是具有传承意义的工作。
(3)医药卫生类图书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察看永丰村污水处理池和村容村貌,考察村卫生站时也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医药卫生类出版物,一方面是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交流。如今医学发展迅猛,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出版物能促进医学者之间的交流,从而推动医学的发展[17]。另一方面,是搭建起医务工作者与普罗大众之间的桥梁,向大众普及医学知识,助力民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升,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18]。作为科技出版工作者,我们应做好医药卫生类图书出版,总结医学科研成果,宣传医学科普知识,开展医学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为改善公众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我国民众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4)科技创新类图书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来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我国是制造大国,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
科技出版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在国家科技创新、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科技出版迎来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出版业 “十四五” 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出一批科学技术类出版精品。作为科技出版人,应永葆初心,积极进取,不断推出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精品科技图书,不断推出以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原则,以原创性、创新性、趣味性为标准的优秀科普读物,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做好出版服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应有力量[19]。
结语
科技出版是科技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科技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做好科技出版工作,为科技强国建设,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是我们科技出版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出版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推出一批又一批科技图书精品,宣传好我国的科技发展成果,服务好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切实担负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友生.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与中小出版社的路径[J]. 传播与版权, 2016(11):2.
[2]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Z].2021-12-16.
[3]孙艳, 曾润喜. 基于2000—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出版研究[J]. 编辑之友, 2013(8):4.
[4]赵书雷, 郭静雯. 从东方图书馆到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论上海出版的社会担当[J]. 出版广角, 2021(2):4.
[5]佚名. 江西省出版监督管理条例[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5.
[6]罗琨, 张永山. 国学大师丛书:罗振玉评传[M].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
[7]孙贵林, 李宁. 论罗振玉在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中的历史贡献[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9(3):4.
[8]肖东发. 中外出版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9]史革新. 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0]郭云. 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1927~1937[M].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11]齐彪.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27/c40531-29731248.html.2017-12-27.
[12]许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科技出版发展趋势及研究思考[J]. 编辑之友, 2022(4):8.
[13]杨为民. 聚焦三大重点 实现技术立企兴企强企[J]. 中国石化.2021(4):25-26.
[14]尹琨.中国版协科技委召开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 聚焦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EB/OL].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75235.2021-10-19.
[15]吴平.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出版工作的思考[J]. 编辑之友, 2021(1):6.
[16]佘晓娴.环境出版物是生态文明建设强大的文化力量[J].环境教育,2020(03):40-43.
[17]梁雷. 医药卫生类科技图书如何更好为行业发展服务[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 11(17):2.
[18]新华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
[19]刘耕.科技出版赋能科技创新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0):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