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沿江满族达斡尔族乡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黑龙江孙吴164299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其优越的生长条件,使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为了实现高产、优质两方面的双重目标,我国的水稻生产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通过对稻米栽培现状的探讨,找出问题,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战略分析,以期达到更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效益;水稻种植;优化;探究
我国的水稻栽培历史可追溯至7000多年,目前占全国土地总面积30%,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科技的持续革新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同时,由于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水稻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导致了作物生产中的低产量病害。所以,如何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产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稻种植现状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占全国人口的65%。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有着丰富的栽培经验,推动了当前水稻生产技术的成熟。但是,若国内大米短缺,则很难通过进口贸易来解决。因此,要使稻米生产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就需要在生产和品质方面引入尖端技术,用现代化的技术带动传统的农业生产,使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由于土地建设规模的扩大,耕地面积的提高,造成了大量的水稻种植,同时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二、种植技术要点
1.种子选择和处理
水稻播种的第一步是选种,由于籽粒的品质与整个水稻的整个生产过程息息相关,是决定稻谷高产的根本和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选种方式。在选择种子时,应注意选择饱满、抗逆性强的品种;其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气候条件,选用具有较好适应性的种子,以促进发芽。
种子的处理可分为晒种消毒、浸种和催芽。晒种,是指在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将种子晒干,具有杀菌、促进种子活力、增加发芽率等功效。一般在日照好的时候,晒种3天左右,播种时要薄,定时翻动,使播种均匀。浸种,是将种子浸入一定比例的药剂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保证种子的含水量和活力。一般在25度的热水中浸泡一到两天就可以了。催芽,是指利用多种手段来调节环境温度,从而实现萌发。适宜于25~30℃的高温下发芽,在这个温度下发芽12小时,80%以上的幼苗就可以进行播种。
2.育苗
苗床的管理是苗木培育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苗床的走向是东西走向,有利于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促进发芽。在育苗时,要按水稻的密度和面积设置适当的间隔,这样既能保证秧苗的生长,又能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同时,要保证苗床的温度,并采取覆盖措施,减少气候的负面影响。
3.播种
在水稻播种过程中,气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子。适宜的气温、水温条件有利于进行水稻的播种,适宜的气温在8℃左右。此外,插秧还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插秧时间和插秧间距。适宜的气候环境有助于幼苗顺利地渡过缓冲期,保证整个生育周期的正常发育。
4.稻田管理
水稻的管理主要包括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化肥的种类、数量、时间等因素,要根据秧苗的不同生长时期选用不同的化肥,也可以适当地施用不同的肥料,如果施用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养分过剩和养分不足,对秧苗的生长发育都有不利影响。由于杂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在除草时应尽可能采取人工的方法,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能降低除草剂对水稻幼苗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科学选种和科学处理种子的同时,还应科学选用杀虫剂,以预防害虫。
三、优化种植技术
1.叶龄优化技术
叶龄优化技术的应用原则是:通过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分析,依据其叶片各个时期的生长特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技术。该技术在提高稻米产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应用叶龄期优化技术时,必须对水稻进行实时监测,即在田间设置观测站,对其动态变化及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叶片的生长状况。监测观测站设置应根据稻米的品种因子,设置不同的观测站。同时,监测水稻叶片生长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叶片进行实时标注,最终汇总,形成一份详细的、完整的汇报。在不同的叶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不同的种植环境,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
2.三控优化技术
人们经常提到的“三控”技术是控苗、控肥、防病虫害。对三控优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
①控苗技术优化
控制育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通过提高稻种的生长性能,包括采用分枝处理、合理施肥等措施来确保其正常生长。水稻枝条的形成和成长需要消耗阳光、水分、肥料等,从而延缓其生长,因此,要清除幼苗的枝条,以保证其生长的良好条件;因此,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特征,适时、合理的施肥,才能更好地获取足够的养分,从而使水稻的健康成长。
②控肥技术优化
控制施肥技术的优化应从肥料种类、施肥量、施用间隔期等几个方面进行。在水稻生产中,氮肥的施用比较普遍,施用适当的氮能给秧苗提供充足的养分。然而,过去农民往往忽略了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以为施用化肥愈多愈好,而过量施用化肥不但会造成化肥的浪费,而且会造成水稻养分过剩,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在控制技术上,必须不断地进行试验,寻找出最适合的肥料,才能使水稻的健康成长。
③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的关键是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普通稻飞虱等,通过定期长效喷洒杀虫剂,在拔苗期进行防治;为了达到防治纹枯病的目的,应严格控制氮肥、钾肥施用和合理控制秧田间距;在稻田中,二化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害虫,它可以抛弃传统的杀虫剂,而使用诱虫灯,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害虫,还可以保护生态,一箭双雕。
3.其它栽培技术的优化
除以上两项技术优化之外,优化水稻品种、优化种植区域、优化种植间隔等对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优质水稻品种的筛选,筛选出优质的品种,为以后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种植区域的优化,要考虑到稻米的生长特点、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有利于稻种的健康生长;密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确保高产,从而达到最优的种植间隔。
结论:水稻生产是影响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种植效率,就需要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探索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从生产的各个方面着手,提高技术水平和精细管理。
参考文献[1]赖鸿浩.水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J].南方农业.2019,(8).11-12.
[2]陶嘉杰.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9):42-45.
[3]黄田姣.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的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9,(5).44-45.
[4]周道球.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