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7
/ 2

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李应辉

四川省达川中学  635000

摘要: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其目的是确定历史事实。这是研究历史知识的基础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历史需要具备的品质。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繁重的高中课业下,历史教学通常只重视基础性知识的指导和传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没有足够的重视,忽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历史资料分析能力,而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史料实证意识,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引言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自身具有天然的人文性,不仅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归纳总结,也是广大历史工作者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也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达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在历史高考中,高中生所必须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它与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并重。实际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也需要教师以历史史料作为根本依据,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客观评判历史知识内容,形成良好的历史认知态度、能力,学会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描述和解释历史,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更好地搜集各种史料内容,并相应完成对历史的整理、辨析、辩证学习任务。高中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历史解释能力,其目的也是为了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读懂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两点内容:第一,历史本身具有双面性,它是客观也是主观的;第二,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的或客观或主观叙述来认知、解释历史,而历史叙述中则涵盖了史实以及解释两部分内容。不同学生对同一历史事物、事件的叙述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解释,它代表了不同人对历史不同的观点。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个别教师受应试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学缺乏创新、过度依赖教材等问题,进而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枯燥。一些教师只是按照历史教材的知识顺序、知识结构口头讲解知识,造成学生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思考与思辨的意识,不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甚至个别学生因为历史课堂的枯燥、无趣而心生他念,将历史课堂变成学习其他“主科”或是自身大脑“休息”的场所。上述现象的发生,对历史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无情的打击,也是学生的一种无声抗议,创新历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因此,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学情、教学目标等,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模式创新活动,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历史知识的积累中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三、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是部分历史事实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也是历史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对历史资料加以充分利用,发现其价值并传授给学生。首先,历史教材中有很多资料都是精心选编,而在学生的家庭或者城市生活中有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资料。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身边的历史资料,并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而后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询问教师、阅读其他相关书籍等方式来分析问题,验证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认真体会当时的经济生产背景、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忽视客观事实,过于追求数量的行为;也可以寻找当年的遗址。或者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家中长辈的描述或者保留下来的布票、粮票等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且带着问题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和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规律,巩固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问题意识,进而提升其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以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角度着手。

(二)利用教材内容,培养人文素养

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依托教材开展,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首先应从教材入手并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人文内容,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进而充分发挥出人文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一般来说,高中历史教材中虽然体现了人文教育内容,但是所包含的内容只是对历史人物言行、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描述,并未能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教师要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素材整理出来,引入课堂中引领学生思考与分析,让人文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思想中,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水平。

(三)基于构建学习理论,促进学生内化历史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取,是意义的建构;学习也是一种参与和交往。因此,教师可基于该理论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宽松的自主学习模式或是合作学习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积极、高效地完成历史知识、人物、事件的知识获取以及意义建构。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建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高效完成历史知识的内化,找出历史人物、事物的关联,形成知识体系,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进而达到高效、高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目的。

(四)以“点”梳理历史事件历程,强化时空观念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特点、历史空间环境的共同作用中形成的。因此,历史学习绝非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还应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中,围绕“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展开分析,才能对其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这一历史分析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时空意识。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在强化学生时空观念时,就以这一历史事件作为“点”,带领学生梳理相关的历史事件,包括: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的扩展、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如此一来,学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历史点的引导下,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形成基本的时空历史架构。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教材、知识内容,以及自身教学方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诚如本文中所讨论的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共同搜集各种史料实证资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挖掘历史细节,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历史内容,做到对历史细节的合理剖析与解释,如此才能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认知与解读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文兵.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3):141-142.

[2]马文海.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及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3):145-146.

[3]吴波.高中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6):105-106.

[4]郑小红.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A2):149-150.

[5]龚方华.课堂教学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性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