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438000
摘要:中国制造2025等新的发展规划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也需要职业教育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区别于既往教学环境给学生成长就业提供新的出路,具体可以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人才培养路线两方面入手变革人才培养理念、整合区域人才培养资源、创新课程体系和内容、探索课内外教学新形式,呈现开放的、未来的、以学生和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新的教育发展格局。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职业教育作为与全日制统招教育平行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专业岗位源源不断的输送着高素质人才,而在培养现代职业人的要求和背景之下,各职业院校也在不断探寻发展的新出路,其核心是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局,走出以自身专业特色、人才特色为竞争核心实力的新发展路线。而在思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各职业院校首先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对比现有的人才培养策略,应用全新的观念、方法,做到宏观、微观层面的创新。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
(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想要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之一是应当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解决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如在整个结构之中做到对于具体行业、岗位的跟踪了解,将其定位为自己教学的核心内容,或积极促进人才培养中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讲解、引用;同时,了解于社会经济产能等的多元化需求,尽量使得人才培养结构更加细化、精准化,与产业布局结构相匹配,从而满足社会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要。
(二)调整人才培养路线
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线基本以入学1-2年的理论加课上实践为主,入学第3-4年以岗位培训或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为主,模式相对固化,路线相对统一,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之中已经不能够占据优势地位,而调整该人才培养路线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第二重要方向,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重新设计路线,如机械加工或模具制造专业就可以实践指导理论课程,采取一边在实训基地操作一边讲理论知识的方式,使人才成长与具体岗位需求保持同步性和一致性。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一)以开放和未来变革人才培养理念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变革人才培养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按需养才,具体需要首先以开放的观念培养人才,打开学校的大门,不再闭门办学,积极吸引更多元的社会资源或力量融合办学、强化办学。如定期举办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互相选派优秀教师和技能专家到学校、到企业之中了解新技术,学习新方法,展开专业成长互通活动,使学校的办学能力更强。
其次,学校还应当有长远眼光,做到将未来化、超前化教育理念引入到人才培养之中,以模具加工专业发展路线为例,要不断与该专业的行业专家进行探讨和交流,了解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长远角度革新现有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不再只是满足于当下学到的知识,而是可以对于智能制造、高科技应用等概念有认知。在实践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虚拟成像或模拟软件自行尝试引导学生开发或设计新的模具加工方法,目标是让学生在创新之中有长远眼光,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观念的人才[1]。
(二)以学生和市场需求整合区域资源
调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改变培养定位,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岗位成长需求和市场的人才需求为方向,整合相应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充分体现教育特色化优势。如可打破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壁垒,整合校内教育力量,开设选修+必修课,推进选修+必修学分考核制,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内容之外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1-2门其他专业的课程,如会计专业学生可以同时研修酒店管理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可以同时学习与计算机编程有关的内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更容易带动学生自发学习下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校还应当做到与区域内相关企业的长期合作,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已毕业学生跟踪反馈工作,了解企业具体工作岗位核心用人需求、标准,了解企业对已聘用员工的满意程度,将其汇总成调研报告,结合该报告对应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评价标准、学生考核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并需要了解一段时间之内用人需求的变化规律,做好前期预判[2]。
(三)以实操和行动创新课程体系和内容
职业教育的整体特色是为一线技术岗位提供人才,基于这一基本要求需要院校学生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和行动意识,院校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时还需要以创新为核心不断的调整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如可以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的教学时长、教学部分,剔除掉与现阶段人才培养需求不一致的部分,强化剩余内容与理论的结合;要求各专业教师增加课上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机会,并多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能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不断进步和提高。
学校还应当丰富实践的形式和素材,如将课上实践扩展为课外活动、作业等的社会实践、岗位实践;将单纯学习实践变为校内技能比赛实践、社会公益服务实践、综合调查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实践的更多元,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的越快速。
(四)以项目和科研探索课内外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还应当引导教师不断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项目式学习、教学研一体化带动整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师年度考核中重点考察该名教师本年度的科研项目成果,要求教师以专业教学为纽带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科研创新之中,也鼓励教师争取企业等的合作力量,共同完成新项目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在此环节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转化科研成果更深入的了解了专业知识,锻炼了实操技巧,培养了创新能动意识,而企业在此过程中又与职业院校展开了深入合作交流,更能够发现优质岗位人才,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综合性人才培养活动之中[3]。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才创新培养,而在创新中需要从整体结构和具体路线两方面做到宏观和微观的模式创新:宏观方面引入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格局;微观上则做到对于多样人才培养资源的吸收、整合,对于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内容的优化,对于课内外教学形式的变革,从而让学生在已产生的学习动力驱动之下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创新之中。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林玥茹. 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2021(1):34-40.
[2] 陈志杰,徐兰.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79-82.
[3] 赵碧波,彭新.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机械职业教育,2022(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