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紧缩下的赛道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3

联储紧缩下的赛道选择

余维民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1701

摘要:写作此文时,以FAANG加特斯拉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为代表的纳指,因预期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甚至缩表,已从16000点跌至13000多点,即跌破200天生命线的水平。而基于同样的通胀原因,中国不太可能再次像08年那样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和全面放开楼市限购。因此,估计历来牛长熊短的美股可能迎来为期至少三个月以上,标普纳指跌幅都超过40%的大熊市。覆巢之下无完卵,下跌只要一个理由:太贵。哪怕没有货币收紧,泡沫也会破灭。虽然做多赚得多,但上涨的大行情需要符合大趋势的一切条件,即至少三个以上合力:便宜+逻辑+催化。笔者建议等美股跌透后,再依据本文对于港股A股的投资建议,去做多,哪怕恒指的估值水平早已先于美股跌至历史低位。

关键词赛道 周期 资源股 价值股

一、库兹涅茨周期的轮回和美股七十年代行业选择的经验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发现美国建筑业呈15-25年的周期性波动,平均为20年。过去20年是地产景气的周期,与地产有关的地产、保险、家用电器,诞生了平安、万科、融创等一大批牛股。康波周期、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库兹涅茨似乎在经济学里属于边缘的位置,说起来显得离经叛道。经济学家主流意见就是放松管理,让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去操作,无为而治。

眼下我们正处于康波滞胀周期,美元贬值周期,滞胀将成为主题,历史上和现在类似场景就是1970-80年。预计22年美联储有加息预期,而脆弱的美国经济,加息后引爆新的经济泡沫,为了走出危机又不得不放更多的水。这就陷入了所谓的滞胀死循环。在这个滞胀期,制造业饱受原料上涨之苦,可选消费则既受成本涨价又受消费低迷的两头气。因此,那个时代美股的表现依最好到最差排名:石油能源>采掘必消>电信银行(但如今是中国的地产下行大周期叠加联储货币宽松转紧缩期,银行不容乐观)>制造原材>医疗公用;先戴维斯双击后被双杀的漂亮50先集中在饮料、医药、建筑、制造、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非银金融等领域。

而A股有7-8年一次的周期,1993年、2000年、07年、15年,7-8年为一次间隔,每次指数创新高,涨幅都在100%以上。很快这个7-8年轮回又到了2022年。但基于滞胀期消费制造都不行的经验,人口红利已现向下拐弯的趋势,以及2020-2021年基金已抱团白酒医药(西药)并已将其抛弃的事实,这两个板块肯定不行。

二、未来最好的赛道在哪里

   22 年的经济形势将是非常严峻的,消费不振,出口不振,大概率只能是通过基建来稳增长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最稳妥的投资策略是投资:一,资源类股;二,气候变化相关的投资。 从炒作周期看,美股的2020是成长、科技、资源股天下;2021是FAANG+微软特斯拉英特尔英伟达的天下,成长型科技和中概腰斩;巴菲特2022年初仍持有垄断金融(富国、美银)、消费、科技(苹果、比亚迪),加注新能源,并持有大量现金;李嘉诚则持有英国重资产,大手笔回购和记。而A股近两年的表现是:2020炒白马,2021炒成长(光伏,锂电,绿电,医美,cxo),预计2022将会炒价值和合理估值最好赛道最好环节里的成长,如新能源稀缺矿产。作此判断是根据A股美股的如下几个特点:(1)A股下一年容易炒作的行业,一般在上一年已开始;而2022年初市场正处于新旧主线切换过程中,如从政策打压(网络、教育、大宗、集采药)到政策扶持(中药),从绿色经济向数字经济(元宇宙)切换,不仅大资金的调仓与建仓需要时间,而且市场新的一致形成也需要时间,一般至少一年,这种转换始于2021年九月,算起来,最早也得到2022年四季度才能启动新赛道的主升浪。(2)宏观上,随着美联储开始加息,高估值成长股空间不大。(3)纯价值低成长的基建,钢铁水泥家电等,防御可以,炒作难。(4)前些年几乎同时启动的三大赛道,新能源(电池、自动系统)、芯片(制造、封装)和大飞机,如今看来只有新能源中的电池,中国确实做到了弯道超车;汽车智能有赖华为,其他则尚待时日。(5)中字头企业大整合、大垄断、大改革趋势开始。(6)A股回购注销频现,是好现象;但美股科技巨头高价回购,多是为了老总套现托盘。(7)纯价值的海运股、金融股、地产股,前两者颇具投资价值。(8)新题材。在市场青黄不接的阶段,市场的最小阻力位在机构尚未抱团的题材股上。多数投资大咖认为价值股是今年的主线,但看好的人太多,反不如出其不意的题材股(价值股分析后文有详述)。 2022年三季度末,即9月中下旬,可能会是题材与业绩切换的时间窗口,元宇宙硬件走三浪主升(2021年四季度已走完一浪)的概率较大;而疫情股已经达到盛极,现在只适合持有,不适合再开新仓。疫情股2022年还有部分大机会;国产口服特效药将是未来疫情股最大的机会,家用检测试剂盒的新标的,也会有一些机会。至于,过去或现在爆炒过两三轮的品种或标的,减少关注度,未来将不再有大机会。题材股上,重点是数字经济。投机题材股,与投资业绩股有很大的区别: 投机题材股,不用看基本面,看图说话即可,业绩不用看,没有意义——业绩越好的题材股,涨幅越小,业绩越垃圾的题材股,反而可能成大妖。对于题材股,除了看图之外,再就是可以研究下逻辑。(9)外资股。首先,外资很多也是“假洋鬼子”。即使是真正的最顶级的外资,也会出现看好的公司未大跌就急着出手的问题,对公司的判断即使长期而言不算误判,一年半载内不赚反亏也正常,并不比国内更懂。芒格、挪威养老、POINT72并未买传统中国消费股,而是阿里,完美等,之后均出现业绩远不如预期而股价长期低迷。所以,别迷信外资,芒格抄底阿里长期而言也许没错,因为阿里确实是网络股里技术和数据整合能力最强的。但考虑到牛短熊长的A股,波动更大的港股,产业政策导向远胜估值的今天,再加上美联储超预期放出紧缩风声,受港股A股拖累严重的阿里,抄底确实早了点。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互联网还是创新药,一旦受政策打压,可能研发投入会大幅降低,利润降低叠加研发投入降低,再叠加创始团队士气的降低,三重杀有可能导致整个公司市值向大发展的逻辑被逆转(如同近几年的GE和德银),而它们向三四线城市迈进,和向海外拓展业务的步伐也已减弱,海外投资其他互联网企业的收益又体量很小,不知芒格老爷子有否想到这点。

三、周期股的空间

至于周期股行情什么时候结束:很简单的标准:(1)大量十倍股出现;(2)有少量20倍股;(3)市场所有人都在谈周期;(4)大量基金买入。

从新能源需求和周期股上涨周期涨幅看,2022年还能买。尤其是低估值且需求较大的成长型小金属矿产股(如4680电池需要的锰、镍)。铜铝锡镍或农产品,确实有短暂的过剩,却还没到开启下行通道的时候。特别是前者,作为新能源金属,即使近两年供过于求,长期看还是供需紧平衡的,可以适当的不由美联储的意志来决定,因为前些年投入开采的资本并不多。长期而言,从现在到各国承诺碳中和达标的2050年,电动汽车、光伏电网等整个产业链,对绿色矿产的需求在四五百万亿美元。下一个商品超级周期的赢家不是石油、煤炭、铁矿石,而是与绿色经济有关的钴、锂、铜、镍、铝、铊、锰等,这些工业金属坐在碳中和的风口上。投资者可以对照每年的“美国关键矿产资源目录”,买入相关资源股。

而航运类,如中远海控这样天天跑远洋运输的股票,以2021年业绩为准,虽然两三年的净利润都能够覆盖整个市值了,但还是长期在A股被歧视,这首先是因为偏股型公募有同行业持股比例上限要求,不可能大手笔介入;其次,跑苦力的行业,内地机构也看不起,前些年中远改制前不堪入目的业绩,导致研究这个行业的人都几乎走光了,也没人去关注中远改为集装箱船队意味着什么,或海运三大联盟形成意味着什么;再者,大都有海外留学博士的基金经理们,没经历过周期的巨大涨幅,只知道用以讹传讹的“强周期股卖在低市盈率”的规律去判断周期股买点,不与时俱进的去深入研究,能行吗?最后,国内大资金总觉得中美交恶,或美联储收紧货币,中远的风险太大,但他们想不到疫情改变了欧美人的消费习惯,油价高企、进超市还要戴口罩时代,宅在家里购物不香吗?因此,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商品源源不断运给老美去享受,将是未来十多年不可逆转的趋势,大概率不会因为疫情消退,购物补贴取消而减弱。越南、印度取代中国制造,也没原来想象的那么容易。何况,南亚国家运到欧美的货,很多也是靠中远。而俄乌危机一发生,突然发现中美海运是最大的收益者,任何行业都有风险都有机遇,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又有多少?港股中远的涨幅在笔者即将发表此文时,已远超A股中远,这在A股整体溢价越来越大,而港股的股价趋势纯粹由业绩导向的背景下,意味着什么,想必不必再赘述。

四、低估值价值股是否值得介入

A股或港股低估值价值股,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资产一万多亿,市值仅500多亿港币的中国信达,看似拥有众多煤炭股股权,但资产负债率常年高达90%以上,一旦部分资产价格或变现出现问题,马上净利润为负。又比如,大半年没涨,2021年三季报又十分出色的西部矿业,发出高价购买大股东物业的公告,有利益输送之嫌,这样的股票能买吗?价格几年都没涨,业绩却持续增长的铅锌矿龙头驰宏锌锗,前些年偷偷花三个亿买了玻利维亚的一个没人要的矿,后来果然打了水漂,它的股票能买吗?号称A股最良心的格力,又有期权激励争议,又有高价买新能源公司之举(即使董明珠出发点是好的),它的股票能买吗?而茅台不仅估值不便宜,还有利润消失之嫌和国家增加消费税的担忧,还能买吗?

冯柳就常在公募基金觉得某个低估值股票有问题不敢买入时果断买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名震江湖的。水至清则无鱼,要选一个各方面都很完美估值又很低的公司,几乎不可能。号称监管最严的美股蟑螂老鼠一样多,特斯拉股价低位时,就爆出马斯克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事,可马粉廖凯原不管这么多,凭着对特斯拉的信仰和马斯克的崇拜,低价购买了大量正股和期权,死拿一年多,一战成名。更早的是段永平低价买入网易的让人津津乐道的案例。

但是,普通人的财运大概率没他们这么好,东施效颦是要出问题的。买入低估值的A股港股,任凭美联储加息或若隐若现的台海危机,咬紧牙关坚持持有到高估状态,这种操作手法一旦公之于众,大概率会失效。君不见俄乌危机发生后,港股的俄铝、伦敦上市的俄储蓄银行、俄卢克石油、Novatek,跌到几乎清盘吗?敢去抄底吗?真的清盘了怎么办?

作为中房(地产股)、美股、欧债、日债、A股创业板五大泡沫之首的地产股,抄底同样危险,看看融创吧。地产不太可能回到前高,地产不是蓄水池,而是宽信用的货币放大利器,比西方美股直接融资更猛。地产不行,M2立马下来,其体量不是靠边际效应越来越弱的基建可以相比的。钱少了反过来更打压地产,逻辑的双杀几何效应。而对于消费股,上游囤积居奇被打压,中游贸易商尴尬了,传导到下游终端消费逻辑不成立。疫情最猛期间消失的购买力通过2021年四季度的大宗暴跌和快速消费股骤减的业绩,全都体现出来了。煤炭好些,必须消费,不用难道大冬天人们都冻死吗?尤其是北方。电价跟着涨没办法。

当然,很多低估值股票(多在港股)是真的被错杀了,虽然总体上的经济前景不如以前,但部分行业正在旧瓶装新酒,还是以煤炭为例:兖州煤业这样貌似衰落行业的高股息养老股,如今也在谋求新的盈利项目,拼命做大市值。一个进军氢能源的消息一出,A股兖煤立马涨停,港股更是大涨20%以上。还是那句听烂的老话,这既是最差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总结一下,投资组合建议,资金分成四份:一部分题材股,以适应A股牛短熊长特色;一部分低估价值股,学巴菲特;一部分净利润超预期加速增长股,右侧回抽到位再启动时买入,学多次全美年度炒股冠军(包括去年)马克米勒维尼的第二阶段介入法(但此法在震荡市或大熊市中很难操作,甚或吃亏);一部分债券。

赛道上:中药,汽车电子,元宇宙,氢能源(大车用)、低估值待整合央企、上升趋势稀缺矿产(锂钴锡萤石等趋势性上涨矿产类股,远好过周期明显、供应较多的铜铝磷等相关股)、低估值海运股,将是2022最好的赛道。光伏的逆变器、玻璃、胶膜、设备,锂电池的电芯、锂矿、隔膜、设备,是可能还能投的方向。但是当下估值还没杀到位,今年的成长性,也需要一季度的业绩来佐证。建议等杀完估值,3-4 月再来看。

绝对高估值板块,今年一定要回避,大概率是被通杀:如CXO 创新药和医美,加上眼茅牙茅这些。另外就是部分消费股,典型比如部分高端白酒、调味品,今年业绩大概率不会有很大的增长,但是估值会跟着杀。互联(BAT、多多、京东、抖音、快手、B站、小米、完美世界)、教育、西药等,前景不明,政策多端,芒格、point72、挪威养老基金这些顶级外资,钱多耐心好,他们中意的股票不一定适合普通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