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猫鼻子水库扩建工程大坝设计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鲁甸县猫鼻子水库扩建工程大坝设计要点

张,毅

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猫鼻子水库位于云南省鲁甸县洒渔河上,对水库进行扩建增加灌溉效益、并作为鲁甸县的应急供水水源。本文结合水库原大坝质量及工程地质条件,阐述了大坝扩建方案、开挖料利用、坝体防渗墙结合坝基帷幕灌浆设计。

关键词:大坝、扩建加坝方案、大坝设计、防渗处理

一、工程概况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猫鼻子水库位于鲁甸县城西北方向水磨镇黄泥寨村,属金沙江水系横江支流洒渔河上游河段(又称龙树河),距鲁甸县城54km。水库于1960年建成投入运行,并分别于1993年、2012年、2015年经历了3次除险加固。现状水库总库容699.1万m3,枢纽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和输水隧洞,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40.2m。

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鲁甸县城供水安全,按照“高水高用,优水优用”的原则进行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猫鼻子水库扩建后总库容达到1165.0万m3,可增加供水量309.1万m3,新增灌溉面积1.1万亩、农村供水0.38万人,并作为鲁甸县城应急和备用供水水源,扩建猫鼻子水库是非常必要的。

扩建后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隧洞组成。大坝为砼防渗墙风化料坝,坝顶高程2236.80m,最大坝高50.51m,坝顶长度229m。溢洪道布置为左岸开敞式溢洪道,输水隧洞布置在右岸山体内。

二、基本地质条件

1、原大坝质量

原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材料为砾质粘土、粉质粘土含碎块石,结构中密但不均,天然含水率42%,天然干密度1.25 g/cm3,天然孔隙比1.35,坝土的天然干密度偏小,孔隙比较大,坝土压实度较差。沿老坝轴线经过灌浆处理的坝土渗透系数为10-6cm/s 级,呈弱透水性,其余坝土渗透系数为8.4×10-3cm/s~2.0×10-4cm/s,具中等-弱透水性。原坝体经过60多年的沉降和固结,坝体稳定,无明显变形沉降和开裂情况,下游坝脚无集中渗漏点,目前水库正常运行。

2、坝址区地质条件

坝基河床冲洪积层为含卵砾石粉质粘土、砂卵砾石夹漂石,厚 3~10m;下游培厚坝基范围河床冲洪积层最厚 12m,上部为粉质粘土夹淤泥,中部土夹卵砾石,下部为含卵砾石粉质粘土。下覆基岩为二叠系玄武岩,流层面缓倾左岸,左岸全风化下限深度 3~6m,强风化下限深度 10~24m;右岸全风化下限深度15~18m,强风化下限深度 28~33m;河床无全风化分布,强风化下限深度 13~14m。坝址右岸山包分布一个中型古滑坡,滑坡体物质为强风化玄武岩,滑块前缘剪出口均位于坡腰,后缘至山包顶部,属沿全风化底部缓倾软弱夹层滑移,经削坡减载处理后,现状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3、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区周边残坡积土层普遍厚度较薄,属高液限、高塑性指数土,天然含水率过高,且涉及基本农田,不适宜做为防渗土料。工程区广布峨眉山组玄武岩,选择距离坝址8km 的新寨风化料场作为坝体培厚填筑料,料场岩性为峨眉山组第二段(P2β2)玄武岩。

三、扩建加坝方案

猫鼻子水库大坝运行近62年,经过多年的固结,坝体无稳定问题,加之除险加固已重新对坝体上游进行了砼预制块防护,坝顶为砼路面,因此在猫鼻子水库坝体上进行加高扩建,是较为经济合理的。

土石坝加高的方案主要有从坝顶加高、从下游坡加高、从上游坡加高等方案,加高方案需结合原坝体、坝基及材料及运行的具体情况选择。本工程通过综合分析,采用从大坝下游进行加高培厚坝体的方案,以原坝顶为起坡点,顺上游以1:2.5坡比加高至2336.800m高程,坝轴线向下游平移30.275m, 坝顶加高10.31m。扩建后坝顶高程 2336.80m,坝顶宽8m,坝顶长229.00m,最大坝高 50.51m。

四、大坝设计分区及填筑标准

大坝扩建填筑分区按照“尽可能利用老坝体,充分利用右岸古滑坡体开挖料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料”的原则,依次分为坝顶加高区(成槽土料Ⅰ区)、反滤层区(Ⅱ区)、坝壳风化料(Ⅲ区)、坝壳大坝右岸开挖料(Ⅳ区)、褥垫式排水区(Ⅴ区)、原坝体排水棱体区(Ⅵ区)、原坝体区(Ⅶ区)共7个区及砼防渗墙。

培厚加高填筑标准

坝体分区

填筑料来源

比重

Gs(g/cm3)

设计干密度ρd(g/cm3)

空隙率

/压实度

渗透系数(cm/s)

坝顶加高区

(成槽土料Ⅰ区)

料场全风化料

2.75

1.36

≥96

<1×10-4

坝壳风化料(Ⅲ区)

开挖料+料场料

2.91

2.00

≤30

1.0×10-3

坝壳大坝右岸开挖料(Ⅳ区))

滑坡体开挖料

2.90

1.50

≥96

1.0×10-3

五、大坝防渗设计

工程区缺乏合格的防渗土料,对砼防渗墙与土工膜防渗方案进行了比较,砼防渗墙方案在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方案均优于土工膜防渗方案。因此,加高后的坝体设置一道混凝土防渗墙,一次性解决坝体渗漏问题。

目前,用于防渗墙的砼材料主要有刚性混凝土和柔性混凝土,刚性砼常用钢筋砼、常规素砼、黏土砼,柔性材料有塑性砼、自凝灰浆或固化灰浆等。

猫鼻子水库大坝最大高度50.51m,防渗墙最大高度52.05m,老坝体及基础深度占防渗墙高度的59%,考虑到防渗墙深度大,老坝体已经历60年的固结沉降,设计时防渗墙材料选择适应变形大,弹模强度低,同时又要考虑受力,有一定强度要求。针对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参考该地区已建工程,推荐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根据砼主要性能及参考已建相似工程情况,结合本工程自身特点提出防渗墙性能指标:抗压强度R28=4-6Mpa,R28以≥5Mpa控制;弹性模量:初始模量E0<500Mpa,E28<1500MPa;抗拉强度:0.7Mpa;塌落度:18~22cm;扩散度:34~38cm;渗透系数k≤1×10-7cm/s。

混凝土防渗墙厚度的确定:

防渗墙在混凝土设计指标确定之后,其厚度的确定是个重要问题,厚度过大会造成大量浪费,偏小则不能满足防渗、强度等功能要求。在确定墙体厚度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①、要有足够的抗渗及耐久性能;②、要满足结构强度要求;③、要满足变形要求;④、施工设备;⑤、环境水质要求。

在渗透压力作用下,防渗墙耐久性最为重要,其厚度按下式计算:

B=H/Jp

式中,B——防渗墙厚度,m;

      H——防渗墙承受的最大水头,m;

      Jp——防渗墙的允许水力梯度;

根据目前我国已建的大部分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的允许水力梯度来看,刚性砼防渗墙可达80~100,塑性砼50~60,参照其他类似工程,本工程Jp取60。经渗流稳定计算得知,本工程防渗墙承受的最大水头H为43.9m,计算得B=43.9/60=0.73m,结合施工及参考已建类似项目,本工程取墙厚度为0.8m。

防渗墙使用年限计算:

防渗墙采用塑性砼,墙厚0.8m,最大作用水头43.9m,水泥用量下限80~120kg/m3(仅用于使用年限计算),墙体渗透系数1×10-7cm/s,单轴抗压强度R28=4Mpa。根据国内研究成果,防渗墙使用年限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T=0.25αVC/Q(M—M0)  (年)

式中:α­水泥中氧化钙的总含量,%;(取60%)

V—防渗墙单位面积上砼的体积,m3;(取0.8m3

C—砼的水泥用量,kg/m3;(塑性砼取≥80kg/m3

M—渗出液的氧化钙浓度,kg/m3;(塑性砼取0 .1kg/m3

M0—渗出液在经过防渗墙以前的氧化钙浓度,kg/m3;(取0 kg/m3

k—防渗墙渗透系数,取k=1×10 –7cm/s。

A—防渗墙单位面积,取A=1m2

J —防渗墙允许渗透比降,J=H/δ=43.9/0.8=54.9

Q—防渗墙单位面积一年内的渗水量,m3/a。

Q=kAJ=1×10 –9×365×86400×1×44/0.8=1.734(m3/a)

代入上式[ T=0.25αVC/Q(M—M0) ]防渗墙使用年限T≥55年,满足水库大于50年设计使用寿命要求。

六、坝基防渗设计

采用防渗墙与帷幕灌浆结合的方式,防渗墙轴线与下部帷幕灌浆轴线重合。新老坝体采用砼防渗墙防渗,坝体基础及两岸采用帷幕灌浆防渗,混凝土防渗墙深入强风化基岩≥1m并与墙底以下帷幕灌浆结合。

防渗帷幕边界:两岸帷幕线以正常蓄水位线与不透水层相交处确定,底界进入5Lu下5m。左岸由左坝肩(建基面)向外延伸89m,右岸由右坝肩向外延伸183m;由于左岸山体较陡,设2.5m×3.0m城门洞型灌浆平洞。帷幕灌浆总体布置1排,孔距为1.5m,帷幕灌浆轴线总长501m。灌浆方式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灌浆段长度第一段为2.0m,第二段为2.0~3.0m,第三段以下均为5.0m,终孔段长不得超过6.0m。基岩与坝土接触带为一个灌段,该段应进行加强灌浆。

坝基帷幕灌浆在防渗墙浇筑混凝土后进行,采用在防渗墙内预埋灌浆管的成孔方法。为了保证成孔质量,预埋灌浆管宜布置在相邻混凝土导管间的中心位置。预埋管的底部和上端采用角钢固定牢固,中部可用钢筋定位架定位,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围堰防渗墙创造的定位架预埋钢管法,灌浆预埋管成功率达96.5%,为深防渗墙下灌浆埋管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七、结束语

猫鼻子水库扩建工程采用原址扩建,从后坝坡进行培厚加高,不但保留了原坝体,而且对建筑物开挖料、右岸滑坡体开挖料均进行了充分利用,通过砼防渗墙结合坝基帷幕处理,保证了大坝的防渗及安全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土石坝设计中,筑坝材料的研究和选择,以及开挖料的合理利用,是大坝设计是否经济合理的关键。砼防渗墙在土石坝的除险加固、改扩建、以及新建土石坝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靠性及耐久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雷臻.水库大坝防渗设计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