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分析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分析方法研究

石虎砚

佛山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力度,恢复土壤使用功能与生态功能具体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对污染场地土壤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同时采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对修复效果进行全面性评价,保障达到修复目标。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修复效果

1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1.1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农田土壤极易受到各类重金属物质的污染,其中包含汞、镉、砷、铅、铬等,其中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农田土壤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在具体的农田污染土壤修复中往往使用工程措施、农艺调控、化学技术、植物措施等进行修复和干预。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农田土壤的具体污染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修复,以便达到目标修复效果。工程措施主要应用于污染程度较低、污染面积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土壤置换方式进行修复,可以获得明显的修复效果,但也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破坏,降低肥力;农艺调控措施主要是在轻中度污染中进行使用,例如改善耕作方式、完善耕作制度、调整农作物类型等,该方式成本低,但是需要较长的修复时间;化学技术主要针对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利用一定比例的化学试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螯合、置换等,并使其沉淀清除或钝化,该方式成本较低,效果较好,但是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对恢复土壤性能不利;植物措施主要在污染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利用超富集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作用净化土壤,在具体应用中要结合实际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进行种植覆盖,可以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吸附到植物体内,实现污染转移,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沉淀处理,形成固定物质,避免渗透到地下水中,该措施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但是耗时较长,同时超富集植物需要无害化或资源化处置。

1.2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其主要污染物类型有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硫化物等组分,一般情况下,石油污染土壤范围较大,体系繁杂,危害程度深,难以治理,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修复。在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时,主要是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修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作用下,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进行净化修复,实现对污染物的针对性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进行转化或降解,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具体应用中,要先对土壤中的污物类型、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土壤成分对微生物进行针对性培植,在相关反应作用下,对污染物进行有效性降解、吸附,该方式在应用中成本较低、安全环保,但是修复效果不高;物理修复技术往往是使用热强化土壤气相提取技术,将有机物提取出,该方式不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但是会产生一些尾气;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化学氧化技术对污染浓度较高的石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该方式修复效果好,速度快,耗时短,但会对土壤结构与生态功能造成破坏。

1.3工矿业场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工矿业场地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物质为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或复合污染等,该场地的污染范围不仅涉及到土壤环境,而且还很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加大场地环境修复难度。在实际的修复治理中,主要是通过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阻隔填埋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等物理措施,以及化学还原修复技术等技术,此外还包含微生物技术等方式。其中固定/稳定化技术,可以利用固化稳定剂对污染物进行固定,实现固定处理,然后通过化学方式和物理方式的联合作用,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达到土壤修复目标。结合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差异化的修复方式,针对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利用原位固化/稳定技术,针对无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可以利用异位固化/稳定技术进行修复。固化/稳定技术可以对混合重金属废弃物进行统一性处理,成本较低,不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耗时较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对土壤pH值、有机物浓度进行全过程监测,防止影响最终的修复效果。

1.4其他新型修复技术分析

(1)微波修复技术。利用微波对土壤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挥发、分解、固定的方式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收集、破坏或者固定,这是一种热修复技术,修复效果好但是成本较高。

(2)阴燃技术。在土壤土层中注入空气,在少量能量作用下进行点火,让污染物进行慢性自持燃烧,整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能,供给周边污染物持续燃烧。该方式应用时需要土壤具有较高的透气性才能实现。

(3)纳米材料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纳米材料与污染物产生吸附、氧化还原等作用,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一般情况下对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时,往往使用金属类纳米材料、纳米光催化剂材料、聚合类纳米材料等。但是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容易引起团聚和钝化现象,如其反应活性、迁移能力降低等,影响其最终的土壤修复效果。

2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效果分析

2.1残留污染分析法分析

在对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治理之后,还存有一定的污染物,需要通过科学检测方式对其残留浓度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将其分析结果与标准相比较,从而对土壤修复效果进行真实性反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污染场地土壤进行原位、异位修复后,需要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该方式操作简答,但是如果对复合污染物场地进行评价时,容易受到不同污染物之间的拮抗、叠加等作用影响,导致污染物、污染程度改变,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2生物毒性分析

受到污染的土壤往往会呈现出生态毒性特征,而且其毒性会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高而加大,同时对生物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因此,在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效果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生物生长变化情况对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进行判断,从而对土壤生态毒性程度进行分析。在具体实施中其主要应用技术包含生物毒性法、微生物毒性法、土壤酶水平法等。

2.3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分析

对场地中污染物影响人类的途径以及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恢复目标进行对比,判断污染场地对人类的致癌风险、污染物致病危害水平等,以便对污染场地的风险水平变化进行掌握,包含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等内容。结合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在评估中主要对基本恢复、补偿性恢复、补充性恢复的效果实施全面性评估。

2.4物理评价法分析

当土壤受到污染物污染之后,其工程性状也会相应出现一定的变化,基于此,可以对土体工程性状改变过程、程度等进行全面性分析,以便对土体进行初步测评,其中在实际评价中主要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等方式进行实施,主要在固化、稳定化技术的修复效果评价中进行使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城市化水平提升,在很多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场地,加强对这些污染场地的修复和治理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开展净土保卫战,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开展有效的规划与部署,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高土壤利用效果,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峰,晏闻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评价[J].绿色环保建材,2021,(09):48-49.

[2]杜芳芳.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J].山西化工,2020,40(06):210-211+221.

[3]冯全芬.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评价[J].环境与发展,2020,32(03):94+96.

[4]赵盈丽,韦树燕.刍议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与修复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27.

[5]王泓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对比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