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砀山北关木竹检查站
摘要:通过对美国白蛾进行定量的风险分析,得出风险的综合评价值R=2.71,说明美国白蛾在砀山县的风险等级属于特别危险,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措施。
1、背景
1.1 分类地位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等。
1.2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
1.2.1 危害特征:美国白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检疫性害虫,仅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就多达49科108属175种,包括林木、果树、农作物以及杂草等多方面的植物,但最喜食的植物有白蜡、梧桐、榆树、杏树等。美国白蛾常以幼虫群集寄主叶上吐丝结网幕,在网幕内取食寄主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和表皮,星白膜状。老龄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树木食成光杆,林相残破,直接影响了城镇绿化和美化,给国土生态环境建设造成重大损失。
1.2.2 形态特征:成虫:体白色,雌蛾体长9.5-15.0 mm,翅展30.0-42.0mm;雄蛾体长9.0-13.5 mm,翅展25.0-36.5 mm。雄蛾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后翅斑点少,触角黑色,栉齿状;雌蛾前、后翅白色,无斑点,触角褐色,锯齿状。成虫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卵:近球形,直径约0.50-0.53 mm,表面具有许多规则的小黑点。初产卵淡绿色,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幼虫:幼虫头黑色具光泽。体长30.O -35.0 mm,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色长刚毛的毛丛。蛹:体长9.0-15.0 mm,宽3.3-4.5 mm。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合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1.2.3 生活史:美国白蛾在砀山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砖瓦缝、土石块下、浅土层内等处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5月初开始危害,延续至6月份,6月下旬开始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份中旬为第二代危害盛期,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下旬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0月份,10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期持续到次年4月。
1.3 发生防治情况:砀山县自2012年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疫情后,通过及时除治、积极防控尽量控制美国白蛾疫情。经过除治,及时控制了美国白蛾发生蔓延。2016年第一代美国白蛾发生分布面积迅速扩大,但危害几乎都在轻度及以下,对林木生长基本没有造成影响。截至目前,全县美国白蛾发生面积2500亩,其中轻度发生面积2000亩,中度发生面积400亩,重度发生面积100亩。今年美国白蛾疫情虽没有预测的那样普遍发生,仍分布在去年的范围内,但是疫情并没有得到基本控制,最终会形成普遍发生的局面,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风险评估。
2.1 分布和管理。自2012年在砀山县周寨镇发现美国白蛾疫情以来,疫情迅速扩散蔓延,给这些地方的林木生长造成了较大危害。根据2020年普查结果,美国白蛾已扩散到全县13个镇园区,全县16个镇园区仅有3个镇没有发现疫情。
2.1.2 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为及时把美国白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力争不发生大的灾害,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实行人工防治和地面喷雾喷烟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专业队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对分布区域采取剪除网幕和地面喷雾等措施进行集中除治。面对美国白蛾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协调各镇集中统一开展防控,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地剪除网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地面喷雾防治。
2.2 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2.2.1 寄主植物及分布。美国白蛾在全县危害几乎所有的阔叶树,主要危害梨树、苹果树、桃树、杨树、等树木。砀山县寄主植物以果树等经济林树种为主,其次是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和防护林,另外还有近年来栽植的大量绿化苗木。
2.2.2 传播渠道和影响。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包括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主要依靠人为进行传播。由于美国白蛾成虫飞翔和幼虫爬行能力较弱,每年传播的距离是35-50千米,单靠自然传播也是不足为惧的。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的机会最多,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造成美国白蛾迅速扩散蔓延最主要的原因。直接制约了城镇环境绿化和美化,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当地的经济、生态和人文景观影响极大。
2.3检疫和铲除的难度。各地对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美国白蛾检疫准确鉴定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尚无准确可靠、简单快捷的方法。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繁殖力大、传播蔓延快,寄主范围广,极易爆发成灾。
3、风险管理。
3.1 监测预警措施。依托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以及
4个县级测报点,16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安排1-2名兼职测报员,将监测调查任务分解到镇,责任到人。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到查防工作中来,切实做好美国白蛾监测调查,及时分析监测成果,适时发布虫情预报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2 检疫执法措施。进一步加大林业检疫执法力度,防止疫情的人为传播。要积极开展产地检疫,发现疫情立即就地进行处理,坚决杜绝携带疫情的苗木出圃。加强对从疫区调出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发现携带疫情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尤其要加大外地调入苗木的检疫查验和复检力度,防止疫情的人为传播,并将造林苗木检疫情况纳入造林实绩检查验收范畴。
3.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宣传彩页等形式,广泛宣传美国白蛾的危险性、危害性和防控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国白蛾疫情监测举报,为美国白蛾防控创造积极有力的外部社会环境。
4结论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美国白蛾扩散、危害、防控及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价,得出美国白蛾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2.71,属于砀山县特别危险的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必须加强测报管理,严格实施检疫,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实施方案,在必要的情况下适时采取飞防措施,防止美国白蛾大面积暴发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