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活动  彰显精致魅力——品徐杰老师执教《水浒传》导读课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聚焦课堂活动  彰显精致魅力——品徐杰老师执教《水浒传》导读课例

杨瑞瑞

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摘要:语文课堂活动要有层递性,多角度推进,分层推进;语文课堂活动要有“共生”性,师生相互激活,拓展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语文课堂活动要有“内化”功能,将学习包含知识积累、学法习得、能力训练、思维训练等等,内化为师生的语文素养。名著导读课的教学过程必须以深度阅读为目标,才可能实现名著导读课程的教学价值。真正的名著导读课应该将学生引向深度的阅读,而深度的阅读应该依托于课堂活动进行实现。

关键词:课堂活动  精致语文  共生共长

徐杰老师的一篇《水浒传》导读课,把听者领进精致的语文世界,让听者体味语文课堂活动的精致魅力。徐老师进行“选点教学”,选取《水浒传》中反复出现的“酒局”,切口小、出现频率高、教学支撑力强,和文本特点高度契合,成为一个非常切中要害、非常精要的选点。课堂内容分为四个层次,“酒见英雄气”;“酒聚英雄义”;“酒伴英雄路”;“酒尽英雄殁”。从英雄气概到英雄情义,到英雄末路再到英雄成空,既串联了整本书始终,也契合了《水浒传》全书,课堂活动层层递进,教学设计详略精准,课堂推进细腻智慧,浓淡相宜,是真正的“精致”语文。

一、选点应有“趣”

有“趣”不仅仅指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指带领学生进行快乐地阅读,并且能够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开展课后的阅读。徐老师的导入活动设计便是一个很好的示例。“如果穿越到‘水浒’那个年代,你最希望和谁一起喝酒?”,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喝酒”对于他们并不陌生,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导入,真的是趣味十足。一提到“喝酒”,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书中爱喝酒的那些“大人物”,男孩子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李逵”、“宋江”、“卢俊义”等等。而在提问时,徐老师还关注到不喝酒的女生,女生的回答“欣赏鲁智深的侠肝义胆”让人赞不绝口,而徐老师的评价“巾帼不让须眉”更让人连连称赞。这一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徐老师真正地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并且能让绝大多数学生有话说,愿意说,彰显了凝聚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1]这一活动设计恰恰彰显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也体现了这是一个师生共生共长的教学过程。由学生的选择来引到老师的选择,这样以来,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你们知道徐老师最想和谁一起喝酒吗?”,在学生猜不到的情况下,徐老师很巧妙地给出了自己的美食爱好,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一下子能够猜出徐老师所选择的酒友了。在一场穿越之旅中,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酒友,老师也找到了自己的酒友,这样的师生互动过程,实在是妙趣横生。而那些未有机会回答的同学课后也会思考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酒友,激发了学生课后思考研究的兴趣。

二、阅读应有“法”

整堂课中,徐老师用到了精读、跳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在我看来,最精彩的阅读方法莫过于徐老师所设计的比较阅读法。在“酒见英雄气”这一课堂环节中,徐老师先是从“你觉得酒量最大的是谁”这一问题引出,引导学生关注到“三碗不过冈”的武松,得出“武松喝了十八碗不仅没有醉倒,而且借着酒气打死了一只老虎”,这顿喝完的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武松的英雄气,令人钦佩不已;接着徐老师出示一段“没有喝完的酒”的场面,引导学生将两者进行比较阅读,这顿未完成的酒是否能体现英雄气概呢?这就促使学生勾连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纵向阅读,得出这顿未完成的酒同样也是在表现英雄气概。

在这个课堂活动设计中,“完成”与“未完成”的比较阅读,学生的纵向比较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很重要,同时也要兼顾阅读方法的传授。徐老师丰富的比读设计要求我们在处理“群”阅读,要做到教学内容聚焦、课堂环节递进、学生思维生长。“故事群”的选择要精要、推进要有层次,切忌在一个平面上滑行。

三、活动应有“新”

在“酒伴英雄路”这一环节中,徐老师关注到“将葫芦里的酒都吃尽了”这一句简单的描写,“如果拍摄该场景应该如何拍?”这一活动设计迅速让学生化身成一个个“小导演”,这种创新的课堂活动设计实在是让观者耳目一新。前面的“寻找喝酒的酒友”这一活动设计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而此时的活动设计是从古代来到现代,将简单的描写呈现出丰富意蕴的画面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设计可谓是新颖独特,精致巧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理解“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先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是否天然就是“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其次课堂教学是否可以出现“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看,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说活或对话就是在运用语言,这个情境是真实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往往是话语的虚构[2]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到林冲的那个年代,拍下他当时的语言情境,可是选择用现代人的科技来还原当时的那个场景,这种真实的语言应用也能突出情境的真实,这一活动实在是精妙绝伦。

这样的活动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关注到这一场面中镜头拍摄选取的聚焦点,当学生一一说出自己所要拍摄的画面时,徐老师并不是一味地赞扬学生的拍摄画面,而是有肯定有否定。一学生提出拍摄林冲脚踩到供桌上的画面时,徐老师在这里耐心地指导这样的拍摄画面是不符合人物心理的,林冲是十分敬重山神爷爷的,如果踩上去就是对山神爷爷的大不敬。当学生都把焦点都聚焦在林冲喝酒的动作上时,徐老师引导学生还可以关注到某一物件,“酒葫芦如何处理”,把学生的焦点从人拉到物上。顺着学生设想的“摔葫芦,扬长而去”的画面,徐老师提出自己的拍摄方案,“林冲把枪扛在肩上,酒葫芦挂在长枪上在风雪中摇摇晃晃,渐渐远去,是否合理?”。这样的设计实在是高明,“枪、酒葫芦、风雪”这些画面元素选取得精心独特,镜头语言从特写、近景、中景、全景一步步切换到大远景。这样的画面拍摄出来,林冲身上那种英雄末路的凄凉才得以表现出来。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视频画面,这种具有创造力的活动设计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四、学生应有“得”

徐老师主张整本书阅读要“点线面体”,每个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维的,每个点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拎出一个,带出一串,连成一片,形成整体。在“酒伴英雄路”这一环节中,“酒”对林冲和宋江的命运转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徐老师提出“找出故事里一共写了哪几次酒,如果不写酒,行不行?”,这一课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酒”作为线索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很明显,这几处酒必须要写,没有了酒,就没有了铺垫;没有了酒,就没有了对比;没有了酒,就没有了林冲与官场的决绝,可见“酒”在情节上有了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浔阳楼题反诗》中,徐老师这样提问“如果说浔阳楼的这顿酒,完全改变了宋江的命运,你同意吗?”,这一课堂活动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诗以言志”,学生通过品读诗歌,能够感知到宋江的才华,能够感知到宋江的反抗心理,这顿酒开启了宋江风起云涌的一生。

而现场追问语,是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处的抓手,可以说,“追问”是破解“一问一答”的金钥匙,也是一个老师教学素养的核心体系那,“穷追不舍”,“一追到底”,是高超的教学智慧。这两次对“酒”的训练点的追问抓住了人物性格特点来展开的,训练了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习得线索的推动作用,习得赏读文本语言的能力,习得勾连前后文本的能力,习得纵向阅读文本的能力。我们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不能满足于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要想办法把这个答案隐藏起来,带着学生来来回回地找寻答案,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活动,徐老师的课堂将这些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好的课堂活动设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习得具体的方法。而徐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有着更进一步的深思。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59~61.

[3]林润之,刘永康.语文思维教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