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中心 云南文山 663099
摘 要 :文山市城区及城区下游的东方红电站考核断面氨氮持续稳定超标,全面查找水体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水体达标方案,施行“一河一策”分类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断面水质达到Ⅲ水质标准。
关键词 :断面水质 ;超标 ;对策建议
根据《文山市盘龙河2020-2021年水质监测报告》,2个省控断面2020年年均值均达标,但月均值有超标情况,其中:文山市城区上游的侬人河考核断面2020年8月份水质不达标,为Ⅳ类,氨氮值有超标。文山市城区及城区下游的东方红电站考核断面2020年6月水质较差,为V类;2020年5月、2021年5月水质最差,为劣V类。均为氨氮值超标。此外,盘龙河城区及城区下游段2021年1~6月水质整体差于2020年,水质呈逐渐恶化趋势。
一、水质变差的原因
1、老城区段河底截污干管淤堵,污水溢流严重。2009年文山市城区实施的排水管网工程未能实现老城区全覆盖,原接入河底老截污干管的污水后期未完全改接至新建污水管,河底老截污干管依然承担着朱店坡、交通集团、州幼儿园、果园街、休闲广场、州建司等片区部分污水的收集和专输功能。河底老截污干管的检查井位于河道第一级河堤上,井口较低(低于08年洪水位),且存在井圈遗失、检查井渗漏等问题,导致大量河水倒灌、带进大量泥沙,致使河底截污干管堵塞,大量污水溢流至盘龙河。
2、老城区排水管道雨污混接问题突出,污水通过合流排口直排入河。佛寿街、龙井路片区以及攀枝花上下寨、法古寨等未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现状多为雨污合流排水渠。部分小区和私人住宅存在雨、污管混接现象,生活污水通过合流排口直排入河。
3、新城区排水管网不完善,污水出路是问题。新城区只有部分道路建设有排水管网,周边无配套污水干管,无法形成完整的排污系统,污水管末端无法接入下游市政管网及污水厂,污水直排入盘龙河。
4、现状污水厂处理规模不足,排放标准不高。文山市城区现状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5.5万m3/d,出水执行一级B标准。目前,污水厂最大日均污水量已达设计水量的110%。一方面,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文山市城区的污水处理需求,多余的污水将溢流至盘龙河,影响河道水质。另一方面,污水厂排放标准低,经处理后的污水排入盘龙河后仍会影响盘龙河水体水质,是盘龙河的重点污染源之一。
5、三七非规范清洗污水直排问题突出。文山是三七之乡,三七产量巨大,未清洗的三七带有泥土(大部分为红粘土、黄土、白土),三七清洗污水泥沙含量大,水体颜色为红色或黄色。在现场查勘过程中,发现在市区及郊区的盘龙河两侧都有种植户清洗三七的现象,清洗污水直接排入盘龙河,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及景观。
二、治理对策建议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乡镇水系整治与生态建设中,需要加强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划定,才能保障河流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蓝线管理范围内,管理人员要加强涉水建设互动管理,严格控制相关建设活动范围,防止乱占、乱挖、乱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应定期评估河流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对水环境、水生态进行全面的监测,一旦发现河流水系存在生态环境问题,要及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2、建立水质监测机制
流域水体水质监测体系是顺利实施水质目标管理的关键,为了有效区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的责任,充分发挥水质目标的评估和考核作用,需要结合流域长效管控方案,构建区域水体断面达标评估的体系。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动态监控断面,如在一些因人类活动断流的断面,应将其断面调整到断面上游的有水河段等。同时,加快推进重点水体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管效率。
3、增强环境执法力度
通过完善地方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增强环境执法能力,并通过建立排污单位环境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设立专人专项,负责考核区域河段水环境管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加强违法排污企业整治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健康,积极开展专项管理活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还应定期开展水环境安全检查,以保证水环境质量,尤其要加强沿河和人口密集区的食品加工、养殖、生活污水等的排查工作,确认是否存在偷排、漏排等情况,及时提出解决措施,消除水污染隐患。
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推动河流水质、重点污染源、污染事故等信息的共享,可以进一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可以让公众更好的了解河流水环境质量。为充分保障环境质量,就需要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相关方案制度,才能保障公众的有效参与。热线电话、网络是与公众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相关部门还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环境信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公众反馈信息,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更要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建立公众信访工作协调机制,提供一个与公众对话协调的沟通平台,可以让公众更好的参与到政府环境管理与监督工作中。同时,还应建立公众参与有奖举报制度,严格监督违反排污许可证规定和超量排污企业。引进多方力量治污,寻求企业合作。同时,还应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机制,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式,解决农村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设问题,改进管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以奖促治”的方式,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5、建立“河长制”管理体系。
完善市、县、乡镇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各级“河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工作内容是做好相应河段水环境治理的指导、协调与监督工作。如果相应河段存在污染问题,可以将治理任务进行分解,明确整治要求,确保清洁水体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具体地点,从“九龙治水”逐渐转变为“协同治水”,推动重拳治理水污染形成合力。在河段水环境治理中,要对治理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水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科学的水体达标方案,施行“一河一策”的分类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文山市盘龙河2020-2021年水质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