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

梅志文

武穴市林政稽查队  435400

摘要:在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规划工作尤为重要,它是一个纲领性、指导性的技术文件,它是先进的生态林业思想的实践。林业规划具有调查功能、监管功能和检测功能等多种功能,想要将林业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就要对其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划。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导致资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大打折扣。为促使生态环境的平衡,国家要求高度重视林业规划管理,使用合理有效的机制及对策,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现代林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规划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期望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有序和平衡发展。

关键词:林业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对策;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对于发展我国林业、加强我国基础经济建设和稳定林业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由于树木生长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因此该资源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林业规划主要是对未来林业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宏观规划,并以此规划来指导林业工作。不仅有利于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林业规划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需要专业人员搜集大量数据并进行资料归档和整理,最后根据所得信息进行中、长远的发展规划。做好林业规划管理工作,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业规划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长期和整体性,工作人员要全面设计未来发展目标以及保障工作。

一、林业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

林业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发展与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林业规划主要是在调查林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其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会对林业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有利于林业建设有序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和维护生态平衡。良好的林业规划管理工作即能够保障林业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也能够使林业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时,必须遵从自然,科学的进行规划与管理,必须对当地的林业自然条件与林业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不能盲目管理,无序开发利用。林业规划是一项林业资源的宏观管理问题,其中不仅关系到资源整体的经济效益问题,还关系社会效益的问题,更益系生态效益。所以,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开发利用,充分考虑林业资源的保护需要,需加紧法律制度建设,并给予基础性的保障。

国家积极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的支持,林业资源就是其中之一。林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生长周期长是其普遍存在的特点。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破坏程度更加严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造成了各种环境污染。而近些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过去传统林业管理模式和思想与现代化生态建设的需要不配比,已经很难指导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容易导致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同时林业培育技术上的不足,给林业重建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阻碍。在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已经积极着手于改善我国林业现状,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相当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林业的有效建设起到了阻碍作用。为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对林业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林业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林权结构过于单一

林权是法律所确定对森林享有的权利,针对特殊的林业资源,存在以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林权结构死板与单一的公有制林权模式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我国,林业资源是以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形式出现这种单一模式造成林权的调控作用低下。有些地区依然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地方补贴政策,林业资源规划管理难以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出发,规划管理不作为,不遵从统一调控政策的现象难以遏制。另外,单一的林权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权资源的流失,规划管理与监督不力等问题也与此有着重要的关系。

2)林业资源开发过度、培育落后

在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总量在不断的增加,城镇的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而增加,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倍增。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制定是建立在林业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林业培育管理计划为基础依据的,这种依据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实现低碳环保环境的基础。本着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原则,现在阶段应是林业资源的休养生息阶段,林业苗木的培育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在实际的操作与执行过程中这种不协调的矛盾现象却屡禁不止,破坏了大自然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由于以前过度开发不重视培育管理的原因直接造成我国森林覆盖率的下降,森林林分质量不优。我们开展了生态林业建设的技探索和实践,例如,有些地区的次生林带的培育工作已经开展。但是,消极的责任心和落后的管理技术致使林业培育发育迟缓。采伐与加工衔接松散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林业开发效率与取得的经济效益不成正比。不科学的开发、培育体系,给我国的林业发展造成了较大损失,低碳环保的环境打造沦为空谈。项目实施较多,乱砍滥伐、违规使用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就使得林地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明显,林地管理难度大。

3)监管、监督效用有限

监管、监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基于单一的林权模式有一定关系,还与监管落实不利有着重要的关系。我国已经出台了一套林业保护机制,但是,并未较好的执行。比如,从一颗种子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全过程的国家出台了相关技术规程和法律法规,但在林业生态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均未得到有效的监管、监督检查,部门的配合机制不畅,多元监管尚未形成等。林业资源本身具有资源属性,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给人群带来了益处,因此作为受益人理应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以作为对经营和管理林业资源机构或个人的经济补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林业资源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很难用量来衡量,因此如何将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货币量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法律的层面上对这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定,使生态补偿得不到有效实施。对于发现违法采伐林业资源的人员与单位只是简单进行罚款,难以形成震慑作用。部分林业规划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使得林业规划的整体质量降低。规划人员的监管不到位,在规划过程中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利于林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威胁到了林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林业规划管理体系落后、人力资源不充足、规划方案审批不健全等原因也与监管、监督不利有着一定的关系。总之,落后的体制难以保护林业的生态文明,致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三、加强林业规划管理的主要对策

1)强化组织能力,进行宣传教育

把国家关于对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提高全民的林业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对林区以及自然生态区农牧民的宣传教育,使群众建立提高生态文明,共享低碳环保环境的意识。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者,必须提高组织能力,不搞“一阵风”、“一头热”,要科学决策,要将近期、中长期的发展结合起来,要做开发和保护的后半篇文章。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方向,应当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理念,转而重视可持续发展观,提倡以符合新时期的现代化林业管理理念,提高民众对于资源使用保护意识。以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从源头控制对本地林业资源的开采量。通过积极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鼓励当地人们重建林业资源,为实现林业资源的平衡贡献一份力量,从而为实现当地的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基础。要求林业管理者具有更加宏大的目标,运用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科学化的看待现在的问题,只有做好了林业规划的设计工作,才能从根本的角度上确保后续工作的执行情况得到强化。针对林业管理做好每一项基本工作,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对管理机构对相关职员进行相关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统一学习,提高职员对于林业管理的认识,强化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认识,为林业未来的管理打好优秀的基础。

2)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发展模式

现阶段林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树木种植量和树木质量的统一上,既要扩大树木种植量,又要重视树木种植成活率、成材率、生态效益等内在质量。一般的林业产业大致可以划分成三种类型,第一产业需要提高对短期工业原料木材的栽种,尤其一些经济林的培育和种植。初次之外还要能够提高对第二产业的新品种的培育工作,转变加工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加工的整体水平,加快转念产业机构,推动产业机构升级。针对第三产业要能够关注森林旅游以及花卉产业,借助对林业结构的部署和规划,对一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进行筛选,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林业产业,进一步提高并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高林业培育水平,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苗木死亡率。建立完善的有偿使用原则对林业资源的开发与获利进行评估,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有效开发。参与林业规划的相关人员和单位都要将林业规划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让他们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质量的监管,对林业规划的成绩做出一个公正客观地评价,让所有人意识到林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3)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管护制度

监督和管理是林业管理工作的两大基准,林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的监督管理和完善的管护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力保障。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规范对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相关的法律规范能够对相应的市场起到规范的作用,维护合法的权益,保障公平的市场氛围。要转变林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合理设置林业管理内部组织机构,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完善管护机制,细化管护人的责任、与权利,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林业管理的工作是由林业职员的工作质量决定。建立多元的监督管理体系,采用领导责任制或者区域管理制把林业的规划与发展落实到位,明确职员的责任,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全面落实伐区管理责任制也是重要的监管方向,制定采伐限额管理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督管理与完善管护制度是林业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对林业的开发、利用、培育、养护进行听证,接受或者邀请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与监督。对于林业资源的监督,需要全面落实区域责任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建立全面的全管理机制,对林业资源限制采伐量达到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4)发展生态林业,完善森林管护

我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关于森林管护、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等章节,为实现林业可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体现了国家对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森林管护的内容比较宽泛,森林管护要加强对森林木材管理员的培训教育,提高运输监督检查水平,强化监测预警机制,通过灾害的季节性普查、严格防范有害生物的入侵。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核心应该是预防,林业生态管理部门需要通过更多的渠道和形式宣传防火知识要点,尤其是林区周边的地区,增强民众森林防火意识,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为基础,贯彻森林防火知识,从源头上来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对于自然区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资源规划,将林区的珍贵资源以及野生动物在地图上做好标示,建立自然区保护区。加快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实现进一步发展。加强造林的工作,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一大重要政策。大规模的造林不但能满足生态文明和低碳环保的需求,而且对于林业的收益也会有较大的作用,在规模扩大以后可以做到综合化管理,一些果树和短期树种必然会在经济效益上有所提升。在以国外先进技术和成果为基础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管理生产办法。走以林业发展为主,林农结合生产经营方式的路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可以实行林草间作、乔灌木混交种植以及林药间作等方式,逐步实现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做到生态效益的俱佳。同时要规范市场行为,为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公平、公开和诚信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林木的流转预评估、森林采伐监督、私有林经营权的保护、林权的变更登记森立旅游管理、森林林木抵押以及森林认证等方面的各项制度,要朝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逐步完善。

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飞速的发展,但却使得森林资源遭受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针对我国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林业规划将成为生态林业建设指导性蓝本,林业规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态建设成果。为保护我国现有的林业资源,切实维护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组织能力,加大生态理论宣传教育力度,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改进发展模式,提升林业资源生态管理水平,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与改造,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陆继超.浅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0(07):113-114.

[2]孙刚.分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21(01): 135-136.

[3]后瑞环.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02):123-124.

[4]颜锐.试析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新农业2021(02):34.

[5]梁丽华赵兴强.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