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根源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对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升级过程中,老旧的混凝土道路沥青的处理非常重要。在进行施工改造工作之前,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以保障施工顺利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碎石处理技术、道路板块处理技术等,进行市政道路混凝土沥青改造。在进行项目施工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施工阶段要做好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不断地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普遍,施工技术也实现了全方位的革新。因此人们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耐用
角度,而是转向注重道路的舒适性。从宏观角度来说,市政道路建设过程往往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要想从本质角度实现道路工程质量的改善,就需要明
确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初步研究发现,沥青混凝土材料在道路施工中优势显著,再加上其操作简单、耐性强,因此逐渐成为了道路
施工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深入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希望对道路施工过程积经验。
一、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的技术特点
一是采用高耐磨性和超粘性磨耗层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的不耐磨性。由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中使用的冷拌骨料与渗透纤维和乳化沥青混合后会形成交错的网络结构。超粘性耐磨冷拌骨料与乳化沥青经冷却加压成型后,可紧密结合,形成新的机械镶嵌体系。这个体系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在这种稳定结构的保护下,有效地限制了公路施工中骨料的渗透和滑动。因此,它可以显著提高公路的耐磨性,大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二是高粘附性,主要就是运用乳化改性的沥青,以及冷拌骨料,和路面本就有的纤维进行混合,形成一个高粘度混合层,这种混合层可以明显提高新路面的粘粘性,并且会防止新铺磨耗层的脱落。三是高防水性,沥青道路施工技术中使用非常多的特殊材料,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提高路面的耐磨损能力、防水能力。减少因为水渗透而对路面造成的伤害。并且这种稳定的结构还可以减少沥青的流动,提高路面纤维的表面积比。在已经修复的路面
上形成一层新的保护膜,这种密闭的保护膜可以明显提高路面的防水性。四是高稳定性,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修复路面破损的情况下可以优化路面很多方面,耐磨性、粘附性和防水性都得到明显的优化。这里还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在使用高粘膜耗层技术后,路面对于热胀冷缩的适应性会大大提高。不会再因为天气因素影响,路面承受不了温度带来的收缩力或者拉力而造成的裂缝。减少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的产生,可以大大提高高速公路面抗水抗损坏的能力,进而稳定性就会明显提高。五是施工的提高施工快捷性,主要是因为沥青道路施工技术所用的专业器械,可以将众多步骤同时完成。将很多需要用到的材料进行混合一起使用省略了很多步骤和过程。进而可以很快的完成沥青层的施工,这种先进的施工技术非常明显的减少了养护沥青道路所需要的时间。
2 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施工意义
在日常的道路维护工程中,路面沥青层加铺工程是其中的常用维护技术,该工程的工期一般来说相对较短。并且在该工程的施工对该段道路的影响较小,简洁,高效是其普遍特性。由于在混凝土材料中,其强度和刚度相对较大,道路的承载能力因为其影响,承载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将水泥和混凝土混合后,材料的脆性就增加了,进而在道路在承重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开裂现象,形成对路面情况危害较大的裂缝。这种带有裂缝的路面在
修复过程就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时代进步,道路工程相关技术不断发展,道路修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对该类问题的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加铺沥青层就是对其修复的主要优化方式,因为该技术具有极大的简便性。在现在的道路工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在这些难题里面,对破坏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的处置就是其中一项。对反射裂缝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 1 )目前,国内外在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结构选择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对其的理论计算和公式推导方面也有待完善,从而导致对其研究缺少相关理论依据。
(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抵御反射裂缝的能力以及其使用的寿命与路面开裂损害的程度和对其修复程度是否完善关系密切。目前对混凝土损害情况的检查不仅仪器检测费用较高,功效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难以保证足够的精度要求。
( 3 )较为常用地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沥青层加铺优化的形式有三
种,较为常见的是直接在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直接铺设沥青层,或者是先将土工布等织物先铺设于混凝土路面裂缝或者破碎处,再进行沥青层加铺;
或者是提前在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半刚性基层再进行沥青层的加铺。在目前的研究中,对第一种沥青层加铺方法应用比较多,因此直接在混凝土路面上加铺
沥青并对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进行处理是目前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三、思考与总结
道路升级改造,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改善了原道路的出行效率,丰富了道路的使用功能,使道路的美观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总结了以下工作经验:
(1)沥青加铺时因道路宽度较宽需要分幅加铺时,由于接缝处往往堆料较多,压路机为了保证道路的平整就会加大碾压强度,结果导致施工完成之后虽然道路平整满足要求,但视觉上路面中间会存在一条明显的不平整的界线。对此采取的对应措施为:铺设完成一幅沥青后,在纵向接缝处进行切边后再加铺另一幅沥青,同时接缝的位置最好根据道路断面设置在有画标线处(如道路中心线),使得路面显得更为平顺。
(2)由于两侧商铺的标高参差不齐,增加了旧路改造的难度。本项目部分路段加铺沥青后人行道路面高于建筑物室内高度,同时现状人行道本来就比较窄,实施时取消了该部分人行道,直接采用沥青路面衔接建筑物,通知在建筑物门口加密雨水口,防止雨水倒灌入建筑物。
(3)由于道路等级低,交叉口路沿石转弯半径都比较小,施工时一般将正常段侧石切短后砌筑,导致了接缝宽度较宽,增设的填缝剂又不耐用,容易剥落,影响道路的美观及耐用性。本项目侧石采购时根据弧度采用定制侧石,使得交叉口侧石平顺衔接,更为美观。
(4)低等级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一般都没有统一规划,建设时间不统一规范。导致了道路边线不齐,使得施工时大型碾压机械无法完全碾压,路面无法压实。本项目实施时,待大型碾压机碾压完成后,边角落位置采用先用工具将沥青加热升温再人工夯实的方式,保证施工质量。
(5)由于部分路段取消了单侧人行道,施工时在无人行道一侧的机动车道边线上设置振荡标线,和反光凸起路标,防止机动车越线行驶,保障行人安全。
(6)加铺界线处需要铣刨最小沥青厚度的深度并设置一定长度的衔接段,保证平顺衔接。
在施工过程中紧密结合现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加强质量管理,使得项目按质按量的完成,通过本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今后承建其他类似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小林 . 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J]. 四川水泥 ,2020(01):26.
[2] 黄勇 . 微裂注浆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西部交通科技 ,2020(02):172-174.
[3] 柳青 . 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5):227.
[4] 姚晋昌 . 浅谈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 [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1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