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过程中贯穿“读者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谈写作过程中贯穿“读者意识”

潘彩云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煤业高级中学

一、写作前,引导学生预设理想读者

在读者意识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在写作前,就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预设好“理想的读者”。在这一点的实践上,夏丏尊先生具体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作文时思考:第一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做这文章是要教给读者一个实用的技巧还是为其带去审美享受;第二明确文章写作的中心,中心明了了,写作的目的才易于达成;第三考虑作者的身份,明确了作者的位置,才知道作者该以何种身份、态度与读者对话;第四思考写作的应用环境,考量场合,进而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第五重视写作的时间,作文时要考虑文章的思想是否符合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和时宜的话。第六研究写作策略,作者要耐心斟酌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达更易为读者接受。

至于读者的类型,学生就要根据作文题目的设置来考量和预设了。面对真实情境的“真实作文”,写作初始时就要想好怎样的内容,如何的表达才能打动这位“真实的读者”:如“写给校长的一封信”,向校长反映“食堂用餐浪费”现象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真实的读者”可以是父母、老师、校长、某位政府要员、报社编辑等等。但毕竟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很少有条件设置这类真实情境的作文,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做一些虚拟情境的作文,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读者信息预设“虚拟读者”。

二、写作中,提醒学生心有读者

(一)边写边回读,注重对话与交流

科技写作专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H.J.蒂契指出:“有心的作者必须分析自己的读者,尽力地选择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组织方法。围绕这一方向进行的选择,要比围绕别的方面进行的考虑更加认真细致。”[1]之前,我们已不止一次的提及,写作的本质是实现其“交际功能”,交际就要注重对话和交流,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一种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写意识作,写作,不一定必须是一件一气呵成的事情,相反,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回读调整下面是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写给高一高二学弟学妹们的一段文字,《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好想回到当初那节数学课,好想把从窗外的目光转移到黑板上,认真听课;我好想回到那节化学课之前,好想复习好上堂课的内容,避免提问不会的尴尬;好想回到那节自习课,睁开眼睛,认真写作业;好想回到我值日的那天,把卫生好好收拾一遍,避免扣分的噩运。(李朝阳)

赏析:作者这一系列“我好想”,恰恰是他“心有读者”的外在表现。作为已经不能回头的“过来人”,他以真诚的情感打动读者,以贴近学弟学妹们现状的生活状态,现身说法,以期达到“劝诫”其惜时努力的写作目的。这位学生的写作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二)边写边思考,兼顾尊重与责任

写作虽说是一种具有私人性质的行为活动,但它更是一项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社会活动。目前,中学写作教学现状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写作状态,即“不负责任的表达,具体表现为:1、自说自话,语言佶屈聱牙,艰深晦涩,让人不知所云;2、说假话空话,看似文章积极上进,实则假大空,言不由衷;3、说偏激话,自称为个性的表达,殊不知个性是应该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基础上的;4、说“随便”话,口语、俗语、俚语、“火星文”,一大串的网络符号,网络潮词,一拥而上。

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在上文提到的“停顿回读”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边写边思考,兼顾尊重与责任。首先写作中要体现对读者的尊重,作者要根据读者的年龄职业、接受水平、生活背景、审美情趣等安排自己的写作内容,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以达到和读者完美交流的写作目的。其次写作中要体现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作者在满足主观表达欲望的同时,更要关注自己的写作:是否符合社会公认主流思想,是否能够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是否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否有益于人类的精神生活,这些是写作者在进行写作活动时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

三、写作后,换位思考,重读修改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文章出于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观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他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文稿初成时,作者还未脱离写作的激动与兴奋,在这种状态下很难发现文章的问题;而一冷静下来之后,对文章再加以审视,就自然会发现问题。

目前我国语文科写作教学对“修改”的一般理解是,对写好的文章进行后期加工、润色、包装、善后,而其中对措辞的润色和琢磨又在其中占有较大的分量。这样的修改传统仅适合“不涉及复杂的任务解决和思维发展”的文章,一旦写作有了明确而复杂的写作任务,作者就要宏观考虑文章是否已经完成了这样的写作任务,如相去甚远,这就需要有一个“苦苦思索挣扎的建构新观点的修改过程。”对此,西南大学博士魏晓娜提出了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修改的基本内涵:写作的“修改”更关注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观点,属于“宏观修改”;相对来说,只是包括段落、句子、词语、标点符号等技术修改,则属于“微观修改”。荣维东在其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中提供了有关文章目的和文章组织结构的修改清单:

我的目的对于读者来说是否清晰?

我是否通过资料清晰的表明了我的目的?

我组织思想的方式是否符合我的目的?

文章开头吸引读者吗?

文章有益于读者的浏览吗?

文章的细节是否得以很好的呈现?

文章的详细程度是否适当我的读者(不能过于笼统或过于具体)?

观点的提出是否符合逻辑,顺序对读者是显而易见的?

是否使用明确的过渡,帮助读者遵循我的思路?

文章的结尾如何,是否完整并让人回味?

……[2]

荣维东老师提供的这份写作清单便是一份基于写作整体的“宏观修改”策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修改,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后修改时,都应该心有读者。“写作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反馈和再修改的过程,只有经历过一个这样完整的过程,学生在作文能力的提高方面,才会真正有所收获。”[3]


[1] H.J.蒂契.科技写作指南[M].西安:西北电讯工程学员出版社.1984

[2]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N].华东师范大学,2010,第210页

[3] 陶本一.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