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厦门市交通拥堵形成机制与治理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析厦门市交通拥堵形成机制与治理方式

朱永松

44068119881112471X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环境被城市要求提升,推动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之一就是优良的道路交通,交通像一颗大树的主干,串联着市民生活与社会生产等各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采取合理并有针对性的对策, 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是现阶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出发,以交通拥堵的基本防治理论基础为研究依据,使用实地调研、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与网络化治理理论,对厦门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研究。

厦门市作为沿海发达城市之一,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对像这样的现代型、居住型城市而言极其重要,但厦门同样面临着复杂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问题。近年来,厦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交通形势变化迅速,全市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里程也不断增加,引起厦门市道路交通压力上升,出现了交通通行效率低、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影响市民出行的舒适感。在人、车、路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厦门市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才能有效解决厦门当前面临的一系列交通问题,为社会发展和市民出行营造安全、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一、厦门市交通拥堵形成机制

(一)厦门市交通供求不平衡是其根本原因

与国内外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因此,进行城市交通拥挤治理要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步提高的城市机动化水平,城市居民出行的频率增大,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迅猛增长,城市交通需求膨胀过快。目前,厦门市的交通需求发展与厦门市交通总体的供应能力和水平不协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社会公共产品,其供应的速度与水平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城市总体资源的限制,供应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法定性,供应速度与规模具有明显的渐变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厦门市交通需求变化的随机性、快速性与交通设施供应的相对稳定性和渐变性导致了厦门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的产生,且此状态将长期存在。

(二)厦门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基础性原因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类居住、交往、工作、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交通影响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活方式、人口流动、社会关系、文化等等,且伴随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系统和承载体,其承载能力必须与城市人口、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需求压力相适应,才能保证城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交通作为基础性因素,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条件。然而,由于厦门市发展本身受到有限的土地资源、政府公共投资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厦门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曰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于是厦门市交通拥挤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而产生。

(三)厦门市交通体系整合不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厦门市发展存在城市中心区超强度开发的现象,人口与就业岗位岛内高度集中, 导致交通过分集中,向心交通特征突出。[6]另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低,既有交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轻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效率不高,整个道路系统功能紊乱,公共停车场缺乏且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等问题层出不穷。

四、厦门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

在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城市交通拥挤治理各模式的优点,本文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指导厦门市城市交通管理,采用综合治理模式来解决厦门市城区交通拥挤问题。综合治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根本,两方面,三层次”。“一根本”指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管理理念,理顺城市交通中的人与车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交通;“两方面”具体来讲就是从城市交通供给与城市交通需求两个大的方面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三层次”分别是指从规范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功能结构,强化道路空间管理;完善交通管理体制,实现现代化交通。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党和国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与目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的发展,这也给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好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交通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我们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理顺城市交通管理中人与车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总要求,严格城市交通管理,满足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安全、快捷、有序、效率、舒适度的要求,积极推进和谐交通的建设。

(二)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正如约翰·M·利维在其书中所写:“当前的土地利用模式决定当前的交通需求,而交通决策决定未来的土地利用模式。在最好的情况下,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是相互协调而非相互孤立的过程。"[8]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之间的互动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念指导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实现其二者协调发展。

(三)完善城市交通法律体系建设

交通法规是交通管理参与者的主要衡量依据,也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合理、合法的、因地制宜的交通法规能更好地为交警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依据并提高执法公平性。时代对厦门市交通管理执法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完善厦门市道路交通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实行交通管理的人性化执法,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

(四)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构建顺畅的交通环境的根源是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宣传教育是防范的手段,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90%以上是由于事故当事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一些人缺乏出行的文明意识和配合, 使道路、设施的潜能难以充分实现。[10]因此,不断完善交通文化,使其达到交通文明,是我们在治理厦门市交通拥堵问题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成坤. 厦门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20:33-36.

[2]姜澜. 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拥堵定量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78-81. [3]王琪. 非中心城市智慧交通建设问题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