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降水井的设计与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深基坑降水井的设计与施工

李子豪 ,赵金龙 ,单浩明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施工降水工程要求日益提高,有效、安全、可控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受重视,为保证土方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基坑建设施工前,需要提前进行预降水施工,地下水位监测和降水井施工作业是目前深基坑安全建设的主要保障,如何确保降水井施工质量并且有效的组织降排水工作是施工要点,以进一步保障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 降水井;全自动、水泵控制器


0  前言

随着城市的深入发展,我国建筑项目高速发展,其中降水井的重要性越来越收到重视,怎样保证降水井的施工质量、怎样能实现全自动化智能控制,形成可视化管理,是降水施工主要解决[1]的问题。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一栋超高层,两栋公寓楼及商业楼组成,地下室埋置深度-18.4m;建筑层数:主楼地上26层,地下4层;商业楼地上5层,地下4层。

2  地质概况

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基坑开挖及其影响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由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上更新统风积黄土、残积古土壤、中更新统风积黄土、残积古土壤等构成。地层分布较稳定。

① (Q42ml)杂填土

杂色,场地内分布不均,结构松散。为建筑垃圾,主要为粘性土夹砖块、瓦砾、混合堆积物,土质不均匀。

②(Q3eol)黄土

黄褐,可塑,场地内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具有孔洞状大孔隙,含有大量虫孔、蜗牛壳,偶见植物根系,垂直节理发育。

③(Q3el)古土壤

红褐~浅灰,硬塑,场地均有分布,结构松散,具有团粒结构,孔隙较发育,可见钙质斑点和钙质结核。

④(Q2eol)黄土

黄褐,软塑,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匀,具有孔洞状大孔隙,偶见虫孔、蜗牛壳,垂直节理发育。

⑤(Q2el)古土壤

红褐,可塑,场地均有分布,结构松散,具有团粒结构,孔隙较发育,可见钙质斑点和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结核富集成层。

⑥(Q2eol)黄土

黄褐,可塑,场地均有分布,土质均匀,可见孔洞状孔隙,可见少量白色钙丝,垂直节理发育。

⑦(Q2el)古土壤

红褐,可塑,场地均有分布,结构松散,具有团粒结构,孔隙较发育,可见钙质斑点和钙质结核。

⑧(Q2eol)黄土

黄褐,可塑,场地均有分布,土质均匀,可见孔洞状孔隙,可见少量白色钙丝,垂直节理发育。

3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侧向径流补给。本次勘察实测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0.18~15.58m,勘察期间为年平水期较高水位,拟建工程场地抗浮设计水位建议按年高水位上升3.0m考虑。

4  基坑降水设计

结合水文地质报告,该工程施工区域地下水位适用于管井法来达到降水的目的,降水井点位分别分布在基坑上口及基坑内部,根据设计要求,降排水主要为自然雨水和地下降水抽排,其中自然雨水通过排水沟排入降水井,基坑四周降水井共29口,基坑内降水井共21口,基坑降水采用大口径管井法降水。将基坑中心部位的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不小于1.0m。

降水井成孔直径800mm,滤水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外径600mm,内径不小于460mm,壁厚50mm,孔隙率不小于15%;滤料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天然圆砾,圆砾粒径2~6mm。井底设长度1.50m沉淀管,井口0.50m井管与井壁之间空隙采用粘性土夯实回填,井管高于井口地面0.20m,井管高出地面部分四周采用素混凝土或砂浆砌筑粘土砖保护。

水泵抽水量选用30~40m³/h,扬程不小于40m的潜水泵。

5  施工方案

5.1  降水井施工

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换浆—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井口封闭—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

(1)管径定位

测量人员需根据降排水点位图对现场进行测量放点,与现场构筑物有影响的可以对降水井进行微调,微调前需跟技术部门对接,核对现场结构施工图纸。

(2)挖井口、安护筒

根据测量后的降水井位置,开挖井口,井口直径为800mm,并埋设井口钢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置排泥沟,泥浆坑。

(3)钻机成孔

降水井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工艺,钻机安装平稳,确保钻孔圆正、垂直、孔斜不得超过1.5°,成孔施工采用自然造浆,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压满泥浆,以防孔壁坍塌。

(4)清孔换浆

下井管前的清孔换浆是保证成井质量的关键工序,为保证成孔质量,提前将钻机提至离孔底500mm,,进行冲孔,清楚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泥浆密度逐步调至接近1.05,反出的泥浆不含泥块为止,清孔换浆工作未达到要求时(不存在泥沙为止)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吊放井管

下井管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止,如因机械故障原因造成孔内坍塌或沉淀过厚,应将井管重新拔出,扫孔、清孔后重新下入,严禁将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

(6)填砂砾料

填砂砾料前应用测绳测量井管内外的深度,两者的差值不应超过沉淀管的长度,做到随填随测,持续进行,直到预定位置为止。

(7)井口封闭

井口0.5m井管与井壁之间采用粘土封孔,为防止围填时产生“架桥”现象,围填前需将粘土捣碎后填入。

(8)洗井

成井完后立即下入潜水泵至井底抽水,如井内有沉淀,可在水泵抽水的同时人力上下穿动水泵,扰动井内沉淀让水泵带出,直至水泵能抽至井底,井内水抽干后拔出水泵,以防井外颗粒进入井内造成暗埋,待井内水位上升至滤水管上口时重复上述操作,每井洗井时间不少于2个台班,直至井内出水清澈为止。

(9)泥渣外运

降水井成井及洗井产生的泥渣,经过项目部统一安排外运。

(10)试抽水

成井施工结束后,应及时下入潜水泵,铺设排水管道至集水总管内、接电缆,抽水系统安装完毕,即可开始试抽水。电缆和管道系统在设置时应注意避免在抽水过程中损坏,应做好水位观测记录,核查抽水量与水位下降值是否与设计相符。

潜水泵使用50mmPE管连接,管侧壁绑扎潜水泵感应系统,泵顶设置停止装置,根据设计图纸中动水位要求设置潜水泵启动装置,路面预留降水口部位采用50mm镀锌钢管连接至300mm集水总管内,50mm镀锌钢管在井内与PE管进行连接。

基坑外设置由挡水墙、排水沟、三级沉淀池组成的排水系统,所有的雨水和地下降排水通过基坑周边管线排入三次沉淀池,集水总管采用直径为300mm镀锌管,支管采用直径为50mm镀锌管,抽水选用流量为40m³/h、扬程不小于40m的潜水泵。

基坑上部每个井设置一个自动控制箱,控制箱安装在基坑周圈围挡上部,基坑底部降水采用二级箱接线,拟定六个三级箱(仅供降水井使用)连接一个二级箱,共布置四个二级箱。

(12)井盖

现场所有基坑上部降水井均设置铸铁井盖,以防人员坠落风险。

5.2  集水总管施工

根据现场条件集水总管围绕基坑上口成环布置,分别抽排至市政雨水井中。

593fd3e3c06538a2ea626d0acebb46d

图2 集水总管BIM深化图

(1)雨水收集井使用原预留支管,支管端部安装止水阀,以免排出的水回灌。

(2)集水总管采用300mm镀锌钢管焊接成环,潜水泵使用50mmPE管连接,管侧壁绑扎三个潜水泵感应系统,间距各为1m,泵顶设置停止装置,根据设计图纸中动水位要求设置潜水泵启动装置,路面预留降水口部位采用50mm镀锌钢管连接至300mm集水总管内,50mm镀锌钢管在井内与PE管进行连接,坑内临时布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待开挖后变更为50mm镀锌钢管。

集水总管底部支座使用L40角钢焊接制作,支座间距3m,支座高度为350mm,宽度为450mm,底座宽度150mm,共使用4个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路面上,支架上部采用1mm厚管箍固定集水总管。

4ce9a2b0f3143fff4072fd97eed25c4

图3 现场施工效果图

5.3  全自动智能水泵控制器

全自动智能水泵控制器是一种采用数码芯片控制,集上、下液位和压力自动控制于一体,具有自动、手动两种工作模式,具有过载、空载、缺相、过压等保护系统,且安装便捷。全自动智能水泵控制器达到了作业安全、装拆便捷、节约人工、节约成本、绿色施工的目的。

强、弱电接线区:独立的强、弱电接线区大大提高了接线的安全性、可靠性,保证工人接线更加安全,更加方便,杜绝误操作风险。

水位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主要由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探头、可视化系统组成,水位传感探头放置于基坑内、外的降水井内,降水井内探头分为上、中、下三种高度,每个探头间隔1m,最底部水位传感探头可根据设计要求高度进行调整,水位线超过最上端水位传感探头时水泵自动启动,水位线达到设计要求高度时水泵自动停止,以保证降水工作的持续稳定运行。

可视化通过全自动水泵控制器的显示装置,可随时掌握了解降水井内降水情况。

3291271e1c0908f4954ee65b7abc68c

图3 全自动水泵控制器

6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高层及超高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往往此类建筑物的开挖深度较大,降水施工对于建设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的影响,降水施工的质量及速度决定项目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所以此类方法能很好的解决降水井降排水问题,节约了成本,节约了劳动力。

参考文献

[1]GB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山.孟敬萍.住宅与房地产.2019(22).

[3]浅析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U.沈刚.居舍.2018(08).

[4]降水技术在建筑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U.李伟常.中华建设.2016(04).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子豪(1995— ),男,陕西西安人,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