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于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AMI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6例实行心脏康复护理,B组46例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心功能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对比于组间的心功能指标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心功能指标优于B组(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为AMI介入治疗患者实行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改善其心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功能指标
AMI是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症,可通过介入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症状,获得较佳的治疗预后[1]。以往研究指出,多数AMI患者对于术后康复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一般,可能因术后饮食不当或运动过量降低康复效率。在此前提下,临床建议为该病介入治疗患者实行心脏康复护理,进而恢复其心功能,保证治疗安全性。为此,本研究选取92例AMI介入治疗患者,用于分析心脏康复护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AMI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6例,男患对比于女患为25:21;年龄为42岁至79岁,均值(57.24±1.06)岁;发病-入院时间5至11h,均值(7.05±0.48)h。B组46例,男患对比于女患为26:20;年龄为41岁至77岁,均值(57.30±1.09)岁;发病-入院时间5至12h,均值(7.12±0.42)h。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予以常规护理,即讲解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强化饮食干预、予以运动指导和监测用药等。A组予以心脏康复护理:患者入院时与其高效沟通,根据疾病严重度拟定康复护理措施。手术次日为患者开展被动康复训练,将床头抬高15°,持续2min,而后将床头抬高30°,持续4min,再抬至45°,持续30min。最后使患者恢复平躺体位,结合患者病情确定训练次数,可每日训练1至3次。术后第3d,开展主动训练,鼓励患者于床上活动四肢,可在床上自主进食,而后改为半卧位训练,每次训练30min,每日训练3次。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调整运动频率与强度。术后第7d,指导患者强化训练,每日原地踏步10至15次,于床边进行剃须或梳头练习,并指导其站在床边活动双脚,也可坐床边20至30min。待患者无明显不适后,鼓励其自主行走30m,每日运动2次。结合术后康复状态开展站立练习,保证患者可耐受。出院4周内开展电弧随访服务,鼓励其室内行走练习,每次行走10min,步速为每分钟70步,每日练习3次。室外行走速度同上,每次行走15min,每日运动2至3次。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利用自制调查问卷测评护理满意度,含护理技巧、服务态度、护患沟通等,共100分,十分满意超75分,基本满意为45至75分,不满意低于45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3.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x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有意义则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组间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对比于组间的心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心功能指标优于B组(P<0.05)。
表1 组间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分组 | 例数 | LVEDD(mm) | LVESD(mm) | LVEF(%)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A组 | 46 | 54.98±4.76 | 50.15±3.36 | 42.98±4.77 | 37.15±4.05 | 41.28±5.33 | 47.28±5.62 |
B组 | 46 | 54.95±4.79 | 52.98±3.42 | 42.91±4.69 | 40.19±4.08 | 41.25±5.38 | 43.98±5.15 |
t | - | 0.030 | 4.003 | 0.071 | 3.587 | 0.027 | 2.936 |
P | - | 0.976 | 0.000 | 0.944 | 0.001 | 0.979 | 0.004 |
2.2 组间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A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
表2 组间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组 | 例数 | 十分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A组 | 46 | 24 | 20 | 2 | 95.65(44/46) |
B组 | 46 | 23 | 14 | 9 | 80.43(37/46) |
x2 | - | - | - | - | 5.060 |
P | - | - | - | - | 0.025 |
3讨论
AMI的发病风险高,具有较高的致残与死亡率,AMI的病理表现为冠脉供血量减少,使心肌组织出现持续性损伤[2]。临床多通过介入治疗方式控制疾病进展,为了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可加用心脏康复护理。该项护理具有整体性和精细化特点,可以结合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状态灵活调整康复护理方案,进而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3]。本次研究中,A组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B组,A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P<0.05),说明心脏康复护理可以调节患者的心功能,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原因是该项护理可以个体化制定康复训练目标,拟定训练计划,通过合理运动方式恢复患者的心功能,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优势。此外,该项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度,调节患者的心脏储备量,进而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4]。
综上,为AMI介入治疗患者实行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保证治疗功效,最大程度上获得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闫歌.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运动耐力及预后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2,46(4):465-467.
[2]李冰. 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174-178.
[3]谌琴,潘红,杨晋. 心脏康复综合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及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0):90-92.
[4]刘广丽.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0):383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