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准确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准确性评价

付娜

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烟台,265400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准确性。方法 以6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动态心动图诊断特异性是89.23%,敏感性是93.42%,均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有效检出心律失常,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

冠心病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血管壁发生了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动脉血管腔狭窄、闭塞,进而造成心肌局部的缺血、缺氧,以致坏死的心脏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地心前区疼痛,如压榨痛、发作性心绞痛等,以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出现大量坏死,使得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性疾病,其发生和多种致病因素有关,比如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人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导致因冠心病死亡的患者也随之升高,造成了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加重。有调查研究显示[2], 2013年以来我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为2.9亿左右,每年因此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有300余万。冠心病患者需及时诊断疾病,并给予有效治疗。本文以6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6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开始时间为2021年3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所有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是45-71岁,平均是(61.27±4.86)岁;平均病程为(4.45±0.78)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病例标准:(1)以《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为标准,确诊疾病;病情稳定;(2)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 周岁,大于85 周岁者。(2)心绞痛分级属I、IV 级、CHD急性发作期或冠脉支架术后病情不稳定者。(3)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或其他危及生命疾病者。(4)严重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或其他疾病所导致胸痛者。(5)患重度高血压、重度心律失常、重度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者;(6)合并其他器官的严重原发病、患精神类疾病者;(7)尚在孕期或哺乳期妇女;(8)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皮肤、黏膜多处化脓或破溃者;(9)药物过敏或视光过敏者;(10) 心脏彩超中重度瓣膜病及其他严重心肌病等者;(11)视力、听力障碍者;(12)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极高危者;(13)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常规心电图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试验组实施24h动态心电图诊断:设备是动态心电图(型号:BI9800;),在患者胸前固定肢体导联、加压导联电极,实施三通道同步记录心电图信息。全面观察。

1.3 观察指标

统计心律失常检出率,计算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ASS21.1分析,借助x2检验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特异性与敏感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检出结果比较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1

表1: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n/%

组别

n

室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短阵室上速

房室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

60

42(70.00%)

43(71.67%)

21(35.00%)

14(23.33%)

常规心电图

60

29(48.33%)

31(51.67%)

10(16.67%)

3(5.00%)

X2

/

10.0041

8.4890

8.6400

10.6312

P值

/

0.0016

0.0036

0.0033

0.0011

2.2 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比较

动态心动图诊断特异性是89.23%,敏感性是93.42%,均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比较(n/%)

组别

n

诊断特异性

敏感性

动态心电图

60

89.23%

93.42%

常规心电图

60

76.23%

80.34%

X2

5.8956

5.7207

P值

/

0.0325

0.0231

3 讨论

3.1 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简称,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局部的缺血、缺氧,以致坏死的心脏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机制为无氧代谢产物如乳酸、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胸交感神经节传入大脑),伴或不伴有左上肢等放射性疼痛,以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出现大量坏死,使得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管腔狭窄度为50%-70%的病变。2013年以来我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为2.9亿左右,每年因此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有300余万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若存在情绪波动、剧烈运动,或者因心律不齐引起心动过速以后,心肌细胞的氧耗将增多,而冠心病是以氧供需失衡为主要诱发因素。冠心病患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出血、破裂、表面糜烂、溃疡造成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远端血管栓塞、痉挛等,加重管腔的狭窄程度,使得心肌氧减少,无法有效清除代谢产物,尽管心肌需氧没有增加,然而心肌出现严重缺血。

心电图用作记录心脏电活动记录下来的图形,记录图形的技术就叫作做心电图。心电图对于病人来讲有很多信息被记录在上面,所以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做了不要轻易丢掉,以后还会跟这样的图进行比较,再出现类似症状的时候,心电图主要记录的内容是分成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心率,所谓的心率就是心跳的快慢,记录心跳快慢的;第二、记录心脏的节律,所谓节律就是说记录心脏跳动有什么样的规律,比如心房跳动之后,心室是不是能够正常跳动,心房向心室传递的信号是不是能够正常的传递,在心室内它传递信号的时候是正常的,还是缓慢的出现室内的阻滞性的状况,它传递信号的时候有没有脱落等等,它记录节律的变化;第三、记录的方面是看有没有心肌的损伤、有缺血损伤或坏死,是通过ST-T改变来记录的,甚至出现了病理性的Q波[4]。如果出现缺血的时候常常看到是T波的改变,T波的低平、倒置,在心梗的急性期可以看到高尖的T波。记录它的损伤的时候,常常要看ST段的变化,ST段是抬高,还是ST段压低,它有没有动态的变化。记录它坏死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有没有Q波的形成或者是R波递增不良的情况。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辑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状况,简单的来说是根据患者24小时内心电图情况来评判心脏功能状态。比普通的心电图更能较好的反应患者心脏跳动情况,尤其针对于阵发性房颤、偶然性期前收缩等有较好的监测作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方式[5]。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患者病情、预后以及诊断相关疾病,尤其是针对于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窦房结异常的病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患者可以任意的活动,和平常生活状态一致,不必刻意改善生活方式,如果监测过程中有严重不适应,可停止监测,予以药物对症支持处理。由此可见,在心脏正常运转的维持过程中,ST-T电生理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6]。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检测方式,结果可见,对于心律失常检出率,动态心电图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动态心动图诊断特异性是89.23%,敏感性是93.42%,均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海辉.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5):106-107.

[2]谭乃杰. 老年人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应用的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3):15-16.

[3]李同,熊美红,吴晓宁,等.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1):152-154.

[4]沈杰.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250.

[5]陈肖. 动态心电图检测时程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8):1304-1305.

[6]李琴.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J]. 糖尿病天地,2021,18(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