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2

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邵丹丹

东光县第三中学  061600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以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对发散性思维的概念进行了叙述,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特点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学科;发散性思维;综合发展

引言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功能,更是代表着人类的进化与进步,数学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运用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特别是近几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学习数学还是应用数学都需要经历多个思维过程,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思考答案,验证答案的可行性,才能够真正的将这也知识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1 发散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的发散性思维指的是从某一点开始选择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确定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主要展示在大脑在利用思考解决某一问题时形成的一种发散型状态,基于某一条件下,从某一角度出发,确定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便是人们提到的思维扩展。实现大脑思维的发散,形成思维辐射,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发散性思维,也可称之为求异思维。对于人类思维而言,发散性思维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是思维形式的基本内容之一,具有变通性、多感官性、流畅性以及独特性等多元化的特点,可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以及广度的延伸,是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不可或缺的一项优秀品质,因此在展开实际数学教学时,需要着重对这一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与发展。

2 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 加强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但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数学知识以后却很少在生活中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侧面反映出了现如今教学的不足,必须要加强对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思维灵活性通常是与人们生活的环境相关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体现出来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问题处理时思维灵活性强的人可以迅速地找到解决方案,并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解。例如节假日时客流量很大,无论是车站还是超市总是有很多流动人群,以超市为例,购物结账时总是会排很长的队,挑战着人们的耐心,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把购买物品件数少的顾客单独进行结账,将顾客的类型进行划分,会大大提高结账效率。这种方法实行的本质即为区分购物量的多少,而这种多少的界限又应该如何确定呢?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并得出最终的结果。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处理实际问题,解决生活难题。思维灵活性较强的人,通常会在处理问题时自然而然的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形成良性循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与生活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灵活性。

2.2 加强思维独立性的培养

要想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做好对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十分关键,以此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仍然以购物为例,在买菜或者是买水果时,除了要计算价钱外,还要对物品的重量进行称量,这些都体现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基于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生活问题,首先运用生活的具体事物作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推动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从实物出发,身边的花草、铅笔、尺子,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辅助学生理解问题。在进行函数知识学习时,可以先通过方程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可以以做手工的方式进行剪纸或者是折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前引导工作。对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是实现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的基础,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使得学生对问题分析变得更加有见解,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3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属于他的弊端,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因此要想有效地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自身必须要做出改变,首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在信息技术与教学不断深入融合的今天,教学辅助工具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教学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融入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创新课堂。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的学习做好自身的转变,尝试不同新的方法,例如在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教学时,学生刚刚接触这一知识时,并不具备过硬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这样的状况是无法起到发散性思维提升的目的的。这时,教师即可在教学中融合图片、视频等内容将旋转的多样性呈现出来,主要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生活元素涵盖在内,向大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图形,包括了风扇、大风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向学生们展示风车旋转、风扇转动的视频,让学生们想象这两种旋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通过对视频的观看结合本堂课所学习的概念充分的理解旋转的含义。教师发挥数学图形的作用,完成了深层次的教学,推动了学生想象力的提高,相比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更加发散的空间,更加自由的空间,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实现了发散性思维的提升。

2.4 设置开放性题目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思维开阔,呈现思维发散状态,具体落实到数学学科上体现的是一题多解,一物多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开放性题目,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解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这样的题目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生思维的限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为了能够将开放性题目的价值充分的展示出来,教师应当灵活的选择实践方式,首先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进而带领学生更加投入的参与到解题过程中来。例如在完成了统计调查这一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设置开放性作业,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首先对本班同学每天上学的方式进行调查,其次向学生们提问,如果想清楚的了解我们班坐车上学的同学有多少人应选择哪种统计图,在学生们完成了这一问题后扩大问题的覆盖面,提出通过我们班步行上学的人数是否可以预测全校大约有多少人步行上学吗?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在这样开放性题目的指引下,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统计调查知识大胆的创新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迁移。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班级同学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拓展了知识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探究性一题多解等类型的题目,打破传统题目设计方式,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素质教育理念在实践当中逐渐体现出了属于其独特的价值,也是现如今教育的目标之一。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必须要关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推动数学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使得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更好的在实践当中有所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读读—想想—做做——数学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活用尝试[J];新课程导学;2016年05期

[2] 桂福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A];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3] 黄文娟;;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C];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