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

沈雷英,沈艾,苏玲玲通讯作者

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706

【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基础治疗)和实验组(40,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后两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DANO水平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施治疗时,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抗氧化应激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字】二甲双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应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了酒精与其他损害因素外造成肝细胞内脂肪沉积的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紧密关联[1]。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与肥胖等相关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富足地区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治疗方式为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减重、控制血糖与血脂等,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的降血糖药物,可有效改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本实验探析了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1年内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51.90±2.10岁)和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54.70±1.30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调整患者饮食、适当有氧运动,饮食以低糖低脂为主,每周进行3次及以上的有氧运动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北京嘉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83070 )0.25g,每日2次,疗程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采血后送至实验室化验,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MDA指数为(8.03±3.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01±4.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p=0.001);实验组的SOD指数为(120.01±27.02)U/L,明显高于对照组(98.02±18.1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9,p=0.001);实验组的NO指数为(24.03±11.1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0.03±13.0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4,p=0.001)。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该病严重者可能伴随病情的延长发展造成肝硬化、移植肝复发以及肝细胞癌,还可能对其他慢性肝病的发展造成影响[2]。该病症除了相应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情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是目前临床医学的一项新挑战。

相关研究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是“二次打击”学说。胰岛素抵抗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是“第一次打击”,氧化应激等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纤维化等氧化应激称为“第二次打击”[3]。氧化应激是指机体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造成正常细胞功能退化,氧化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发展的重要节点,易引起肝纤维化加速与肝硬化的发展。基础治疗通常是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但单纯的基础治疗效果不佳,加以二甲双胍治疗可增加治疗成效。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血糖药物,主要是抑制肝糖原异生、促进葡萄糖摄取与利用、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相关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和肝细胞脂肪变和肝纤维化的发展。本研究显示,通过饮食、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肝脂肪性变。治疗后实验组MDANO水平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二甲双胍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二甲双胍有助于增强患者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倪润,李朝先,琚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2,31(2):136-140. 

[2]李惠,王学红,马臻棋,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6):1299-1306.  

[3]赵瀚东,杨帆,詹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03):36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