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 感染科,吉林 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研讨慢性病毒性肝炎开展针对性护理价值。方法:收治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感染科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常规组16例:开展基础护理对策:研究组16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方案的护理优势。结果:研究组情绪异常率37.50%低于常规组的75.00%,(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属于临床重症疾病,而且具有传染性质,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虽可抑制病情发展,但无法调节患者不良心态,而实施针对性护理不仅易于患者接受,还可调节其紧张感、焦虑感等情绪,可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慢性;针对性护理干预;情绪状态;护理依从性
临床中,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多选择抗病毒治疗,但由于疾病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易出现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下降等情况,这对病情稳定及控制传染源等方面非常不利,为有效提高预后可予以患者护理干预,其针对性护理模式一直在临床中均有着较高的应用率,可予以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有效提高预后,利于保障患者正确的治疗态度,这对疾病还可达到辅助治疗目的[1]。因此,本文就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落实常规与针对性护理方案,分析针对性护理方案的临床护理效果与临床应用优势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2020-5~2021-5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由于落实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为以下2个小组。常规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7.53±2.03)岁;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15年,平均病程(6.58±0.45)年;研究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47.61±2.06)岁;最短病程7个月,最长15年,平均病程(6.62±0.46)年;各个小组患者基线数据比对,无差异性(P>0.05)。
1.2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②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次调研知情同意;剔除标准:①并发其他恶性疾病;②存在其他肝脏方面疾病;③严重传染性疾病;④中途退出者或不接受护理服务;⑤听力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者;⑥妊娠、哺乳期女性;⑦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
1.3方法
常规组:开展基础护理对策: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治疗,并加强巡视,以患者机体实际需求落实相对应护理干预。
研究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1)构建针对性护理小组:以优秀员工、护理工作经验丰富、具备执业资格证书等为要求,挑选10名护理人员为组员,1名护士长为组长。定期对组员开展培训,让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关医学知识、慢性病毒性肝炎要求等知识进行掌握,强化每位护理人员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观念,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强化其服务意识。最后,统一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于成绩优异者方可参与本次调研。(2)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组员对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基础护理服务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将完成的针对性护理对策让专家查看、审核,对于弊端再次优化,合理后方可开展。(3)实施针对性护理操作:①病情宣教: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可选择面对面沟通,细化讲解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见诱因、治疗对策优势及护理必要性等知识,还可通过播放教育视频,优化教育形式,加深患者的印象及学习积极性;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选择发放教育手册,让其在空余时间自我学习,对于任何疑问可随时询问医护人员。②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情绪状态良好的患者可不开展心理支持,通过加强巡视,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针对轻度心理负性情绪的患者可通过讲解相关治疗成功的案例、播放舒缓的音乐、督促家属陪同等方式进行疏导;对于中重度负性情绪的患者可增加护患沟通次数,引导其将内心负性情绪根源进行释放,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鼓励与安慰,调节其躁动、紧张等内心状态,若有必要还可安排心理师进行专业性干预。③用药指导: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更改药物剂量,针对老年患者需加强巡视,询问机体状况,若出现异常反应立刻进行相关干预。④饮食管理:对每位患者错误的饮食习惯进行纠正,并告知吸烟饮酒患者必须戒掉,对于喜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患者告知其相关危害性,并为其制定清淡饮食方案,增加绿色食物的摄入量,实时调整饮食方案,保证每日摄入营养均衡。⑤延续护理:护理人员构建微信群、QQ群,让患者或家属积极加入,护理人员会定期通过文字、视频及语音等形式发布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关医学知识、日常生活疾病所需注意事项等内容,护理人员在微信群中为患者解疑,并督促其定期复诊。
1.4 观察指标
选择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对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加以评估,低于60分为正常,61-69分为轻度异常,高于70分为重度异常;情绪异常率为轻度异常率与重度异常之和。
1.5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软件SPSS2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情绪异常率行“n(%)”表示,2检验; P<0.05,存在差异性。
2结果
研究组情绪异常率37.50%低于常规组的75.00%,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组间患者情绪的比较(n,%)
小组 | 例数 | 正常 | 轻度异常 | 重度异常 | 情绪异常率 | |
常规组 | 16 | 4(25.00) | 6(37.50) | 6(37.50) | 12(75.00) | |
研究组 | 16 | 10(62.50) | 5(43.75) | 1(6.25) | 6(37.50) | |
2 | 4.571 | |||||
P | 0.033 | |||||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感染肝炎病毒有关,而且疾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母婴、粪口、血液及性接触传播。此外,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引发机体食欲不振、肝脏增大与疼痛、蜘蛛痣、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还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及肝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这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非常不利[2]。所以,在治疗期间予以患者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针对性护理具有高效、合理及优质等优势性,在各个科室均有着较高的应用率,而且护理效果确切[3]。本次开展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中构建针对性护理小组有助于为临床组间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也为持续性推动医疗服务水平,予以临床更优质、更科学、更安全的护理对策;制定针对性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关护理措施,从而保证护理效果;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的主要以疾病宣教、心理支持、用药指导、饮食管理、延续护理方案为主,不仅可确保患者生理与心理重视度,还可提高其遵医行为,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而且延续护理便于在微信群中利于护患沟通,还可提供患者与患者交流的场所达到动态护理目的。
综上所述:慢性病毒性肝炎属于临床常见病,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操作有助于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发挥高效护理目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亮,王贵霞,蒋娜,等.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抑郁的COX风险预测模型[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80-3187.
[2] 黄碧玲,全斌,蒯慧芬,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J]. 保健文汇,2021,22(5):99-100.
[3] 刘青,王锋莉.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应用及对患者情绪影响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