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黄夏,罗苑芸,张晓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6月的时间内收集本院90例AMI患者,根据红蓝球法完成分组,给予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45例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临床指标上的不同。结果:研究组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可确定疼痛缓解、卧床、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取得显著性护理效果,促进病情康复,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病情极为危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表现出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三高”的特点,疲劳过度、情绪过于激动、大手术或暴饮暴食等均是导致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是患者的典型症状,同时伴随憋气、胸痛、胸闷等。AMI病情进展速度快,不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会诱发心力衰竭、猝死、休克等并发症,进而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鉴于AMI有限的黄金抢救时间,同时为保障临床疗效和预后,有必要在治疗过程中开展有效性、科学性护理。本文收集AMI患者90例,现作以下整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6月作为纳入样本的时间范围,以本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为主,分组依据的为红蓝球法,对照组45例,26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42-80岁为年龄区间,(57.2±4.6)岁为年龄平均值;具体病变情况:15例单支,20例双支,10例多支;研究组45例,27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43-81岁为年龄区间,(57.4±4.5)岁为年龄平均值;具体病变情况:17例单支,19例双支,9例多支。基线资料统计处理后可以确定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的组别为对照组:对生命指标,包括血氧、心电等进行监测,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的状态,避免各种不良刺激,遵医嘱吸氧,加强疼痛干预,用药时做到按时按量的标准,积极预防并发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组别为研究组:(1)入院1-2d时:需要对患者病情、基本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保持卧床休息和供氧的状态。对情绪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发现有消极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和抚慰,提高其配合行为和依从性。对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出血、血肿进行观察,将疾病知识介绍给患者和家属,协助其定时翻身,并对骨突位置、肢体等进行按摩,对饮食方案进行制定时需要做到个性化,提前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2)入院3-5d:对胸痛、胸闷等症状表现进行评估,对早期康复训练的相关计划进行制定。如果患者未出现心力衰竭,但血压升高,则要严格遵医嘱进行降压治疗;血压低的患者则需要接受升压药物治疗,药量逐渐增加,用药过程中对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发现异常马上采取处理措施;(3)入院6-7d:如果患者对自身疾病和预后产生过度担忧的心理,负面情绪就会比较严重,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正确引导,耐心倾听病患主诉,合理宣泄,帮助患者耐心解答疑问,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念;(4)入院8-30d:给予患者出院宣教指导,叮嘱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日常饮食以低脂、热量高、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选择。遵医嘱用药,坚持进行运动锻炼,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复发。

1.3 观察指标

    通过记录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的方式判断护理效果,包括疼痛缓解、卧床、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4项。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分析涉及到的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用(),比较用t检验,P<0.05可证明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表1中两组相比,研究组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同时住院费用少,各项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表 1 两组进行临床指标的对比(

组别

卧床时间(h)

疼痛缓解时间(min)

住院费用(元)

住院时间(d)

研究组(n=45)

2.46±0.35

53.47±5.22

10243.86±133.43

23.10±2.46

对照组(n=45)

3.73±0.28

91.50±10.51

12409.37±125.68

29.47±2.50

t

19.0073

21.7396

79.2507

12.183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心血管内科并不少见,其不仅发病急,且进展速度迅猛,患者很容易因为AMI诱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只有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同时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才能促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保证其生命安全[2]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全新护理模式之一,其具有计划性、预见性的特点,通过对某一种特定疾病制定和落实严格且规范的护理程序,促使临床护理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改善,显著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治疗时间,防止资源浪费

[3]。临床护理路径强调医学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表格形式呈现具体的护理内容,以便患者与家属查看,且护理人员讲解后,患者方可对实施此种护理模式的根本目的、重要意义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切实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实施护理内容,可以保证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充分完成,进一步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5]

    本次试验进行卧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组间比较,确定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均<0.05。由此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取得显著性护理效果,促进病情康复,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丽丽,郑日华,杨振.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331-334.

[2] 赵亚男,左淑萍.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之友,2021(6):192.

[3] 刘冬梅.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2(1):21-24.

[4] 杜娜,洪敦婷.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东方药膳,2021(15):162.

[5] 李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