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400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优化,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基础医疗工作的全面发展。在临床过程中,作为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对其患者血液指标进行合理了解,其对于各项疾病的充分判断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在血常规检查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对患者不同血液指标进行分析与探索,医疗人员可以对于存在急危重症症状的患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其对于后续诊疗工作的持续开展与深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工作经验针对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急危重症的征兆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希望进一步实现相关医疗健康知识的充分科普,同时提升我国血常规检查工作的综合水平。
一、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作为临床检查过程中的常用手段之一,血常规检查是检验科医技人员应当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总的来看,人体血液的基础细胞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三大主要部分。在临床过程中,血常规又被称为血细胞分析或血象检查,其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血液指标进行合理分析。从临床价值的角度分析,血常规的应用价值相对较为广泛,可以用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贫血、营养不良、脱水以及内分泌疾病等的辅助诊断。在临床检查期间,血常规检查较为简单易行,且其检查速度相对较快,通常情况下,在半小时左右就可以拿到结果了。在临床过程中,常见的血常规检查项目约有18项左右,其涉及的检查指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等。通过对患者相关血液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合理解读与分析,有助于帮助医疗人员进一步评价患者健康情况。
二、血常规检查中提示急危重症的相关要点
(一)结合中性粒细胞比例判断患者健康情况
在临床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探索,医疗工作者可以根据患者中性粒细胞占血液中白细胞比值的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水平进行合理评估。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相关比值应在40%~70%的范围内,若该指标的比值出现升高,则患者往往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问题,若患者该比值出现异常降低,则提示其体内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的比例有所提升,在此期间,医疗人员应警惕患者是否存在病毒感染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对大量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若患者存在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病时,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是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值也可出现异常。
(二)依据淋巴细胞指标分类判断白血病问题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若患者淋巴细胞单项分值在0.7~0.9之间或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总和大于中性粒细胞数,则医疗人员应对患者血液涂片进行详细检查与分析,警惕其是否存在白血病问题。针对相关问题,部分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用仪器检测时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可出现大幅升高。在这一问题上,检查结果分类较高的淋巴细胞可能存在三种问题,第一,异型淋巴细胞多可能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性增多症;第二,成熟淋巴细胞升高伴随白细胞总数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第三,幼稚或原始淋巴细胞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急性白血病。总的来看,通过积极做好对于相关检查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医疗人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合理实现对于急危重症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合理应对,其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充分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部分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可能会出现减少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参考指标。
(三)做好对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问题的关注
医疗人员指出,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存在发热伴血小板数量减少问题,则应考虑其是否存在脓毒性休克或严重脓毒症问题。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针对相关问题,部分患者资料显示,部分脓毒血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也可无变化,基于此,医疗人员应积极综合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病情的诊断与鉴别。在检查工作开展期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若患者严重感染合并血常规结果显示其血小板数量<80×109/L或其连续3d以上指标低于最高值的50%,则可怀疑患者出现严重脓毒血症。在患者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及时做好对于相关指标的密切监测与记录,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急危重症隐患并对其进行合理干预,有助于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充分保障,对于患者死亡率的合理控制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依据红细胞相关指标分析贫血病因与程度
从临床工作的视角分析,在患者血常规检查工作开展期间,作为重要的检查指标之一,红细胞相关指标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对于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合理评估与分析。在此期间,医疗人员通常会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与红细胞宽度对于患者贫血情况进行合理分类。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同的体积和宽度对应的贫血类型是不一样的。在具体分类问题上,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红细胞宽度正常,则其属于均等小细胞,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继发性贫血或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若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红细胞宽度增加,则其属于不等小细胞,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HBH病、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者缺铁性贫血。若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红细胞宽度正常,则其属于均等正细胞,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急性失血问题、肝肾疾病、白血病以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若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红细胞宽度增加,则其提示患者可能患有骨髓纤维化、血红蛋白病、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混合性营养缺乏性贫血等这些疾病。若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红细胞宽度正常,则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肾疾病、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若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红细胞宽度增加,则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所以,红细胞相关指标在贫血评价与判断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结合上述血常规指标与患者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急危重症征兆问题的合理分析。与此同时,在患者出现急性溶血问题时,通过根据红细胞相关指标进行判断,医疗人员可以对患者贫血程度进行相应的分析,有助于促进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持续开展。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受到急性溶血疾病问题的影响,患者细胞内血红蛋白会游离在血清中,从而导致患者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出现异常,在此期间,在对血常规指标进行分析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红细胞数量进行合理判断,从而有效评估患者身体的情况。
三、血常规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
为了有效确保血常规检查工作的合理开展,医疗工作者应在血常规检查前对于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从而充分了解常人的血常规基础指标和相关范围。与此同时,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应尽量确保清淡膳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材,以便确保血常规检查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患者真实健康情况的合理呈现。
(二)检查中
在血常规检查工作开展期间,医务工作者应及时做好对于患者的科学引导,确保患者身心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以免对于血液成分造成影响,从而造成血常规检查指标的失真。在此期间,建议患者有效实现对于注意力的合理转移,从而确保血常规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医疗人员应注意做好对于自身抽血手法的合理控制,确保血液样本抽取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抽血的痛苦。
(三)检查后
在血常规检查结束后,医疗人员应引导患者用手指按压抽血点,同时保障自身尽量减少走动,以便充分实现止血目标。在此期间,建议患者将手指轻轻按压住出血部位即可,切忌反复揉搓针孔,以免造成皮肤水肿。
总的来看,在临床检查工作中,作为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项检查内容,血常规检查对于患者身体健康情况的合理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期间,医疗人员可以依据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对其健康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与分析,其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发现与合理应对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至关重要。相信随着广大医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血常规检查综合质量一定可以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