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1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观察

叶学文,孙宇娇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人民医院 宁夏 吴忠 751600

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剖宫产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0例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疗效。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更好。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麻醉;剖宫产

    剖宫产属于临床产科一项重要的手术方式,也是处理妊高症、巨大儿以及难产等分娩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产妇相对特殊的生理特征,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尤为关键,涵盖麻醉方式、麻醉药物以及麻醉剂量等方面。不仅需要消除产妇对疼痛的感知,同时要保证胎儿顺利安全分娩[1]。现阶段,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等均是临床剖宫产手术中经常使用麻醉方法,各种麻醉方法其疗效也有所差异。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剖宫产术中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行剖宫产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区间23~38岁,平均(30.29±2.31)岁。观察组年龄区间21~36岁,平均(30.43±2.18)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产妇呈左侧卧位,在L2~3椎间隙进行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0ml+0.75%罗派卡因10ml合剂10ml。

观察组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其中硬膜外麻醉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腰麻方法:在L3~4椎间隙进行穿刺,当脑脊液滴出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2ml合剂用2~2.5ml,30秒内注射完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感觉阻滞程度评分和麻醉起效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程度评分(4.01±0.32)分高于对照组(1.89±0.4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2P=0.000)。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5.17±1.78min短于对照组(8.36±1.9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2P=0.000)。

3.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在临床广泛开展且效果显著,剖宫产最终疗效及术后恢复也和麻醉方式密切相关。采取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法,一方面能够减轻产妇躯体疼痛,确保剖宫产术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术后不良反应风险,保障产妇生命安全[2]。由于产妇妊娠分娩的特殊性,要求所采取的麻醉方法快速有效,且最大限度对麻醉药物的用量。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使用较多的麻醉方法之一,操作简便,通过硬膜外穿刺针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对脊神经根及其支配区域达到阻滞麻醉效果[3]。然而硬膜外麻醉起效缓慢,需要大量使用静脉镇痛药物,术后不良反应风险高,单独使用该麻醉方法的效果不理想。腰麻也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用药剂量小,但是单独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可控性不足,易造成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胎盘灌注量降低,增加胎儿窘迫风险,威胁母婴安全。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观察组感觉阻滞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更好。在剖宫产术中联合使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在麻醉后5分钟行手术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最大限度弥补单纯硬膜外麻醉用药剂量过大、麻醉起效慢等问题,提升镇痛效果,为剖宫产手术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将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等药物注入至产妇椎管内,能够对感觉神经、交感神经以及运动神经纤维进行良好阻滞,快速发挥镇痛效果,增加麻醉时间。同时联合麻醉能够减少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对产妇运动神经功能的损伤,加快术后苏醒。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疗效确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明,陈宏君,赵红梅.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安全程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5):86-87.

[2]夏莹.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6):90.

[3]王晖.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对比[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0):14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