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

彭娟

永川区胜利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2160

摘要分析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时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观察对象选择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参照组落实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针灸康复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评估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等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各项评分与参照组的各项评分相比,均呈更优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偏瘫患者接受针灸康复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理想,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恢复,也也有利于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神经功能

所谓的中风,其实也就是脑卒中,这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通常情况下,中老年人群是主要发病人群。虽然现阶段的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治疗中风时也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依旧难以避免一系列后遗症的发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其中十分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即为偏瘫,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康复信心带来极大的打击。部分患者在中风偏瘫之后,其肢体会因为受到长期缺乏运动的影响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力量下滑以及神经功能减退等情况,这会对患者的病情康复造成极大的阻碍[2]。因此,一定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本次实验主要分析了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时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择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其中参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6~81岁,年龄中值(66.73±4.1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个月,中位数(1.03±0.65)个月;实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7~80岁,年龄中值(66.68±4.59)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2.5个月,中位数(1.89±0.7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实施于参照组,具体如下:在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取卧位,注重健康一侧的肢体摆放以及被动肢体抗痉挛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将关节被动活动增加,以患者的耐受极限即可,当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并进行坐位平衡练习;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床旁站立、步行,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进行训练计划的适当调节。

1.2.2 实验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针灸康复治疗的为实验组,具体如下:针对上肢偏瘫患者,针灸时选取的穴位主要包括肩髃穴、手三里穴、肩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等;针对下肢偏瘫患者,针灸时选取的穴位主要包括丰隆穴、足三里穴、风市穴、昆仑穴、太冲穴、太虚穴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针灸时使用的手法为平不平泻,每次留针半小时,1天1次。

1.3 指标观察

(1)临床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基本上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可实现生活自理,肌肉力量达到3级及以上,即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可在他人帮助下护将一部分生活动作完成,仍需要坚持相应训练,即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没有任何明显变化,且患者不能自主站立,即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分别采用肢体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I指数)、NIHSS评分表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等进行评估,其中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低,表明患者的恢复效果越佳;而FMA与BI指数等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越理想,并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均数±平方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x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与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明显更高,评估值分别为57.58%、93.74%,(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参照组

33

9

10

14

57.58

实验组

33

20

11

2

93.94

/

/

/

/

11.880

P

/

/

/

/

0.001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失程度

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等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各项评分与参照组相比,均呈更优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瘫是诸多中风后遗症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又被称之为半身不遂,不同中风偏瘫患者的偏瘫位置有着一定的差别,其中最主要的中风后偏瘫位置包括上、下肢、舌头肌肉、面部肌肉等,运动功能限制情况的出现则是该病症的主要症状表现。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时,以往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不过长时间服用药物,会对患者的肝肾等脏器造成不同程度上的不良影响。而针灸康复治疗则是以中医针灸治疗为主,根据患者中风后偏瘫发生位置,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这样既有利于患者血液循环的改善,又有利于实现舒经活络的效果,使得患者的偏瘫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提高,为患者早日康复带来积极地影响。

综上所述,中风后偏瘫患者接受针灸康复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理想,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恢复,也有利于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春华,陈智平,林六平,陶琳,奉亚芳. 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5):186-189.

[2]华斌.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21,7(25):167-169.

[3]何龙.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91-92.

[4]罗翠萍.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