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即将施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22)将土臭素( Geosmin,GSM) 和2-甲基异莰醇( 2-methylisoboneol,2-MIB)由现行标准中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改变为水质扩展指标。因此对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加以关注具有重要意义。
1.饮用水中典型嗅味物质类型
对于饮用水的嗅味分类,国外普遍采用饮用水嗅味轮图,将饮用水中嗅味分为3大类13种,其中鼻子可嗅到的主要有8种,其主要物质和来源见表1。
表1 饮用水中典型嗅味物质及来源
嗅味类型 | 化合物 | 来源 |
土霉味 | 土臭素 | 蓝藻、放线菌 |
2-甲基异坎醇 | 蓝藻、放线菌 | |
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 | 放线菌 | |
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 | 放线菌 | |
2,4,6-三氯茴香醚(TCA) | 氯酚甲基化 | |
2,4,6-三溴苯甲醚(2,4,6-TBA) | ||
杜菘萜烯 | 放线菌 | |
鱼腥味 | 反-2-顺-4-庚二烯醛 | 鞭毛藻 |
反-2-反-4-庚二烯醛/二甲基聚硫化物 | - | |
甲胺 | - | |
庚二烯醛/癸二烯醛 | - | |
正己醛/正庚醛 | 鞭毛藻、硅藻 | |
化学品味 | 2-EDD/2-EMD/4-壬基酚/苯甲醛 | 醛和乙二醇混合物 |
甲基特丁基醚 | 汽油添加剂 | |
二氧化氮 | 化工毒物 | |
酚醛抗氧化剂 | PE管 | |
二环戊二烯 | 化工用品 | |
果蔬味 | 反-2-顺-6-壬二烯 | 藻类分解 |
大分子醛类 | 氧化 | |
异丙基硫醇/硫酸二甲酯 | 化学毒物 | |
癸醇/癸醛/柠檬烯 | 藻类分解 | |
α-紫罗酮/β-紫罗酮 | 藻类分解 | |
丙烯腈 | 化学毒物 | |
对硫磷/乙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 | 有机磷农药 | |
腐败味 | 硫醇类 | 蓝藻 |
硫化氢 | 硫化细菌 | |
二甲基二硫化物/甲氧基吡嗪/吲哚 | 草腐烂 | |
三甲基硫化物/小分子醛类 | 草腐烂/氨基酸氯化 | |
氯味 | 游离余氯/一氯胺/二氯胺/2-甲基丁醛 | 氯系消毒 |
臭氧 | 臭氧消毒 | |
药味 | 氯酚类/溴酚类 | 酚氧化 |
碘仿类(三碘甲烷) | 碘消毒 | |
草味 | 顺-3-己烯-1-醇 | 草 |
2-壬烯醛 | 蔬菜、瓜果 | |
正壬醛 | 食品加工 | |
β-环柠檬醛/全氟异丁烯 | 蓝藻 |
2.饮用水中典型嗅味物质的去除技术
吸附处理因其便利和经济的特性,常被各水厂采用。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常用活性炭吸附剂有粉末活性炭( PAC) 、颗粒活性炭( GAC) 和 活性炭纤维( ACF) ,具有比表面积大、微孔发达、吸附能力强、优先吸附有机物的优点,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和微生物降解作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活性炭吸附。
化学氧化技术主要依靠氧化剂的高氧化电位对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从而实现了污染物的去除。常使用的氧化剂主要有氯、高锰酸钾、臭氧等。与氯、二氧化氯等氧化剂相比,臭氧对嗅味物质有着较高的去除能力,但是当臭氧投加量大则会抑制氧化作用,易生成溴酸盐等副产物。而以臭氧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技术既可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还能减少副产物的产生。近些年兴起的光催化化法则是在光催化剂( TiO2) 的作用下,利用光能降解难降解有机物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该方法具有分解能力高、操作简便、不需额外氧化剂等优点。
生物处理因其运行成本低引起关注。目前生物处理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地下渗滤和生物膜法,有研究表明GSM和2-MIB的部分生物降解涉及脱水和氧化反应[1]。生物处理具有降低成本、减少副产物、不产生新污染等优点,但该方法易受水温、pH值、营养物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处理效果不够稳定,而对于高浓度GSM和2-MIB建议采用与吸附或氧化联合法进行处理。
3.检测技术
现阶段,实验室对水中嗅味物质检测的方法是先富集浓缩,再使用相应检测仪器检测。检测仪器的选择上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居多。
付杰等人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丙酮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嗅味物质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2]。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4种嗅味物质的线性范围均为0.05~20μg/L,检出限均达到ng/L级别,回收率在87.7%~102%之间。
Wang等人则采用固相萃取(SPE)方式同时分析地表水中5种味道和气味化合物的方法[3]。质谱在SIM模式下筛选出C18柱为最佳SPE柱,甲醇为最佳洗脱溶剂。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200 ng/L,检出限为0.5-1.5 ng/L,回收率为93.5%-108%。
Deng等人则利用自动吹扫捕集器无溶剂需要的特性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方法[4]。8种气味在1~500 n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测限均在1.5 ng/L以下,回收率为80.54% ~ 114.91%,可广泛用于天然环境中这8种嗅味物质的监测。
4.结论与展望
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其来源、生成路径以及影响都比较复杂,具体情况应针对性进新房考虑,接下来建议在分析本地水源水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性研究,找出适合的优化现有工艺方法。
引用文献
[1]Sato K, Samejima M, Sasaki R. Drinking water: The problem of chlorinous odours[J]. J Water Supply, 2013, 62( 2):86-96
[2]付杰,张丽君,张占恩 .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样中4 种嗅味物质 [J]. 理化检验 : 化学分册 , 2013,3: 602~604
[3]Sun W, Jia R, Gao B.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five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surface water 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 2012, 6(l):66~74
[4]Deng X, Liang G, Chen J,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ight common odors in natural water body using automatic purge and trap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1, 1218(24): 3791~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