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安全工作是化工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各行各业中化工企业相对而言是高风险企业,由于大部分化工企业需要生产大量的危险化学品,无论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运输过程中,都有很大几率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出现意外事故,当事故发生后,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会对化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为了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平稳发展,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要严格把控安全问题,做到标准化生产。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大幅度降低化工企业出现安全事故的频率。因此,本文以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为主题进行研究,探究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为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
引言:当前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化工企业平稳发展,减少由于安全管理不当对化工企业带来的损失,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化工企业的特点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了化工产业生产管理方法,还有效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综合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通告化工企业标准化建设。因此,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概论
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需要具备完善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以及科学的操作流程,同时还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由于化工企业的危险性较高,相关监督管理人员更需要对生产流程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让企业各个生产部门。生产环节都能够符合国家所制定的相关管理条例,严格遵循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让企业始终处于正常平稳运行的状态,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保障化工企业相关从业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将安全标准化原则渗透在化工企业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中,只有每一个生产流程都能够符合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科学的、标准的规范进行,才能够让化工企业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员工安全和企业顺利发展[1]。
二、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化工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为企业和个人带来较大的损失,然而,仍有部分化工企业怀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
首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尚未意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全面了解安全正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尽管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化工企业生产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规定部分工作流程的管理条例,但是安全生产标准管理化内容,并没有全面落实在化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文件内容并没有在生产流程中严格执行。
其次,部分化工企业在尽管了解了安全标准化的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意识到相关内容的重要性,并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内容严格对待认真执行,不仅会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还会导致部分安全标准化工作建设质量不符合规范。现阶段,尽管部分安全管理化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化工企业工作流程以及生产方式进行约束,但是由于没有再针对性的相关规定,导致部分化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仍然没有严格执行化工企业生产监督工作[2]。
最后,由于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由于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部分化工企业实际工作中,安全标准化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健全的制度,工作人员在生产实践中并未承担其职责,不仅对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二)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现阶段,在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能力相对较低,管理监督能力不足导致部分化工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个别化工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无法有效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导致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并不能够有效融入企业每一个生产环节之中,导致员工无法及时、正确的意识到安全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安全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化工企业安全、平稳的发展,只有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标准化参与率,才能够会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创设良好、安全的工作氛围。同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将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明确工作人员责任制度,合理分配安全标准化内容,从而更好的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为安全生产,化工企业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相关管理内容中,并没有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有明确规范,仅仅重点强调化工企业需要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并没有对安全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需求,导致个别化工企业并不重视这部分内容,为了能够节省成本,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部分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往往由负责指导生产的技术人员担任,而技术人员尚不具备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导致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人员构成复杂且在企业生产管理中没有实际意义
[3]。
(三)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处理事故能力较低
因为部分化工企业并没有有效执行企业安全标准化内容,很容易在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由于部分化工企业缺乏一定的管理认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企业处理事故的能力较低,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一方面,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相关内容的重视,也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而造成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据相关规范要求来做好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防范,同样也无法确保风险评价能够准确有效。另一方面,由于化工企业尚未将安全标准管理相关内容有效应用于化工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同时又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企业损失扩大,由于化工企业所生产的化学产品危险性较强,若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对化工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也会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危险[4]。
(四)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其生产目标就是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收益,确保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然而在化工企业际生产之中很容易会受到部分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忽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若没有遵循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不仅会影响化工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还会对员工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由于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节省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对安全标准化工作投入资金不足,能够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量有限。一方面,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安全问题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导致安全人员相对缺乏,同时,由于资金投入量不足,同样也没有合理配置相关生产标准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导致安全生产指标远远低于安全生产标准,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物资支持,资金投入大量不足,化工企业在生产前期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不能够有效落实,在开展生产活动过程中,部分企业同样也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化工企业的平稳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会造成生产效率较为低下[5]。另一方面,部分化工企业不仅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资金投入量不足,同时缺乏科研技术投入力度也是严重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科研技术投入会导致技术手段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生产技术无法及时得到改进与升级,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会逐渐增多,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还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策略
(一)提高安全生产重视程度
对于当前阶段化工企业重视程度不高的状况,为了能够改善现状,提高相关企业安全标准化内容执行力度,相关部门可以依据法律法规提出解决办法,通过提出相关标准规范的方式来改善这一现状,有效利用法律法规来提高企业重视程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安全监督部门的职责,通过有效加强监督化工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设的方式,将安全标准化工作内容落到实处。其次,需要化工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文件进行充分了解,认真研究,深度掌握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之中,让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了解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执行相关内容。最后,相关化工企业在安全发展中还可以吸取其他相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设的经验,聘请专业技术能力水平高的相关人员对当前建设情况进行考察与评估,从而更好的完善安全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与优化[6]。另一方面,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完整性的安全生产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从而为企业生产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内容执行过程中,需要明确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范围,将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定期进行安全规范制度考核,并将完善的安全标准化规章制度有效落实在每一个部门。定期培养化工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应严格进行安检与监督工作,从而确保化工企业能够安全平稳的发展[7]。
(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化工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并根据安全监督管理内容,明确监督管理人员责任制度。在化工企业具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责任体系后,需要将责任落实在企业每个部门与每一位员工身上,只有明确责任才能够更好的让工作人员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将安全标准化管理相关内容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提高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程度。另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能够更好的帮助化工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促进监督管理工作内容不断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选择具备相关管理能力的人才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由于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会使用具有危险性的特殊设备,在使用起重机械以及压力容器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艺条件也比其他企业更加复杂,同时由于化工企业所生产的化学产品需要更多种类的原辅材料,然而部分化学材料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对化工企业相关从业者的安全培训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意味着同样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监督管理人员对生产流程以及相关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便于确保企业生产活动安全进行。同时监督管理者还应该积极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相关内容,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监督管理能力
[8]。
(三)做好安全风险识别控制
由于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风险更大,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很难控制,不仅会对化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样也会严重威胁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做好风险识别及管控,能够更好的将化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化工企业可以有效利用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来不断提高监督管理人员与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的避免企业出现安全事故,尽量减少企业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风险识别及控制能力,能够更好的保障风险评价的准确有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化工企业可以组织员工以及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学习,并积极与其他化工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其他企业中优秀的成功经验,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风险评价能力。此外,化工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以及所生产产品的特点,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设计有效的应急预案,并将应急预案不断进行完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对所需要的化学原材料进行及时检测。同时还需要将风险管理以及应急预案制定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不断优化完善[9]。
(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为了能够让化工企业安全平稳发展,需要不断增加安全生产投入,以便于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将生产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排除。化工企业在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前提条件下,需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资金投入以及强化化工企业科研投入力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需要不断优化,并将其系统化,从而促进安全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能够有效将安全化生产的相关设施不断完善时更新,提高安全生产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于为工作人员安全顺利开展生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化工企业需要重视科研技术的投入,不断更新科研技术,应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管理过程中,从而不断提高化工企业产品质量保重,化工企业安全平稳的运行。与此同时,还需要增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相关信息技术平台,以便于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的传播,从而达到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10]。
结论: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现频率,还能够更好地保障化工企业平稳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仅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的规范,同时还要强化对相关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流程的监督,只有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优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效解决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策,牛建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机制评估及分析研究[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2,35(34):6-9.
[2]姜灿,黄姣.双重预防机制化工安全管理的创新模式[J].化工管理,2022(23):100-102.
[3]李霞娟.化工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21(35):100-101.
[4]李檩.标准化管理在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的运用[J].化工管理,2021(33):120-121.
[5]王军.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简述[J].石油库与加油站,2021,30(02):30-32+7.
[6]季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创建方法[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20,36(06):19-20+24+5-6.
[7]左家盛.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6):202-203.
[8]余国胜.石油化工企业HSE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分析[J].化工管理,2020(07):196-197.
[9]于佳楠,陈航,胡文强,梁恩泽.关于构建化工企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10):36-38.
[10]王博.构建化工车间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J].化工管理,2017(2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