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第一中学 贵州关岭561300)
摘要:所谓语文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已有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独立
地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读写本领的
能力。语文老师教语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作文的本领,使学生具有语文自
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和作用非同寻常。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氛围;引导;精神;评价中图分类号:C633.2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艮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1.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首先,培养目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即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成了整个学习过程,整个课堂的主宰者,"严师出高徒",棍棒造出贤才。同时,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学,教师完全控制着学习知识的数量,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学生日复一日,呆若木鸡地从事着单一化的课文朗读、抄写、默写背诵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慢慢养成习惯,当他们进行有效的自学时,也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变革。
2.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2.1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
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懈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人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2.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人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2.3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3.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帅布置作业也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问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人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
4.再者要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帅绝不越俎代庖。造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5.最后要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实行多元评价,发动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社会都来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关心,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强调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把难以量化的内容排除在外,实际上,有些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需要以过程和素质标准来配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合理地利用考试这个评价方式外,还应收集一些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可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都应有学生参与,里面可包含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的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