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最近,我们广州市中小学生都在家进行线上学习,一谈到作业,有些家长还有孩子可能都“各有苦衷”:作业太少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太多作业或重复性的没有新意的作业可能又会消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老师也想摆脱这种现象,我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我布置的这份作业吗?”那怎样让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也喜欢作业呢?有没有可能布置或设计出既能体现孩子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又可以体现孩子们学习思考的过程;既能体现个性化的思考和多样化背后的一致性,又能让孩子们乐此不疲,体现对孩子们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作业呢?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重要的知识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完后学生还是出错,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可是“试误”,不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正常现象吗?于是我想线上教学何不利用好孩子们生成的“错误”资源,让他们在经历“找错、析错、改错和防错”的过程中去反思去运用呢?下面以我尝试改编并实施的“小数与单位换算”作业为例。
一、作业简介
1.作业背景
从孩子们学完“小数与单位换算”这节新课的作业分析来看,出现了乘除混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不明确以及小数点移错位等情况。由于名数改写,涉及的知识点有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综合性非常强。所以我选择从孩子们的错题中改编成这样一道“找错、析错、改错、防错”的探究性作业。
2.作业内容
3.作业目的:通过对“这份作业”的典型错例分析,针对易错点强化,在探究性问题的引领下,用语言将思维外显,并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一步一步完整地呈现出。
4.布置时机:学习完四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与单位换算”后。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孩子们在钉钉群里收到我布置的这个作业后,纷纷留言道:“曾老师,今天就一个作业吗?”“曾老师,评价别人的作业也算是作业吗?”“太开心了,原来在线上学习也可以像在课堂上一样做小老师咯!”……孩子们觉得兴奋又有趣。关于此次作业布置、改编和实施有如下的思考:
思考一:无论线下、线上孩子们都喜欢当“小老师”
金字塔学习法则当中的主动学习最高阶段,也就是通过转教他人来进行能力的提升,而“小老师”就是学进去,讲出来,做小老师其实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何不把线下的模式搬到到线上学习中来?从孩子们发上平台的作业反馈可以看出,孩子们同样依旧热衷于做“小老师”,在他们分析完这份作品之后,纷纷用起了“小老师”的语言提醒或建议这位同学,如:“这位同学你要记住……”“我建议你……”“这种题一定要细看……”“加油哦!”……让原本看似冰冷的线上学习变得如此有温度,让分享、“合作”成为了线上学习的主旋律。
思考二:由线下课堂的“想明白,说清楚”到线上学习的“想明白、写出来”
其实,看似是在让孩子们做“小老师”,来评价“某个学生”的作业,实际是每个人在完成自己的探究性作业。面对这份作品,先要能将其与自己的作业进行对比,从中“找错”,然后在“析错”的过程中思考正确的解答这类题型的思路和方法,接着再进行“改错”,最后再提醒这位同学注意的地方也就是“防错”,由学生自己再总结名数改写的方法:①“明方向”:先分清是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确定方法(乘或除以进率);②“确进率”:要弄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③“移小数点”:根据上面两点,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移动几位。这样让孩子们经历“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过程,想明白,再写出来,从而对这份作业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思考三:如何促进各个层面孩子得到发展
在孩子们进行评价此份作业的过程中,关注孩子思维上的提升和方法的提炼,以及对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知识结构的深入完善。我认为改编这份“小数和单位换算”探究性作业的价值在于可以促使孩子们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并将它们运用好,从而发展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很多孩子都早早地在家校本里分享自己的想法,分析、评价到位的被我评为“优秀作业”推送给所有的孩子,孩子们也非常关注谁的作业入选了今天的“优秀作业”并在班群中得到展示,每一次的展示都是分享,都是对孩子们的鼓励和肯定,还可以给待优生一个很好的参考建议,引发孩子进行借鉴、学习,更好地理解,表达(描述)出来,从而得到了良性扩散,这样所有孩子都“卷入”此次评价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孩子在因此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实现了基于学生能力分层的提升。
三、后续思考及展望
通过本次作业的改编、实践和思考,我认为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同时觉得还具有普适应,我们可否由一道“作业”想到一系列“作业”(或复习、练习课),实现研一“个”通“一类”呢?迁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生自主找题的方式,去发现自己的“惑”;全班分享让自己“头疼”的题,按“找错、析错、改错、防错”的思路方法丰富对易错点的认识;也可以将知识梳理隐藏在诊断过程当中,让孩子们从中“找”出错误,分“析”错误,接着“改”正错误,最后还能“防”止错误等。正因为改编形式上的突破,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才会更好更主动地去梳理去巩固去提高。其实,“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这种方法的应用不止如此,它还可以用于练习课、复习课中,这样不仅可以关注到孩子们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孩子们的核心素养。
这份作业改编后,通过判一判、改一改、写一写、评一评的思做结合活动,从外显角度来看,是基于“小数和换算单位”知识点的过程性目标,从内隐角度上来看,是基于孩子思维发展、多样化成长的需要,也就是逐步培养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最后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终实现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