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理论下《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基于对话理论下《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与实施

简瑞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21级,重庆万州  404020

一、确立教学目标

(一)对话教学理论下总体的教学目标

1.教师与文本,与莫泊桑进行生命对话;学生与文本,与莫泊桑进行生命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进行生命对话;领悟于勒曲折的命运,以及现实关照:人性的自私、趋利避害的本能。

2.反观自我:从于勒的角度反观自我,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生活。从菲利普夫妇角度反观自我,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正确对待金钱和亲情的关系。从文中“我”的角度反观自我要有同理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在对话基础上展开对文本叙述方式的把握,即莫泊桑对小人物的关照,以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的罪恶,认识到人性趋利避害的冷漠现实以及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悲哀。

(二)《我的叔叔于勒》具体的教学目标

1.感受于勒的人生经历,体会文中人物形象,同时把自己对标于勒的人生处境后有什么感触?

2.莫泊桑是如何讲授于勒及家人的故事呢?即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叙述视角与叙述时间是如何把握的呢?

二、教学流程的安排

(一)创设对话环境:设问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熟读小说,然后思考:

1.于勒的人生经历给自己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2.小说中是由谁来叙述于勒的人生经历?他对于勒这个人及其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呢?

(二)展开对话教学:对话

1.教学导入

问题导入: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于勒年轻时行为不正,被叫做“坏蛋、流氓、无赖”。“发财”后的于勒被称作“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落魄的于勒遭抛弃,被叫做“老流氓、贼、流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然后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可是后来于勒破产又失去了钱,还可能会回来花他们的钱。总之,他们对于勒的称呼因于勒的贫富而发生变化。

通过对人物称呼的梳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在钱的支配下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漠、善变的特点;理清故事情节。

2.教学展开:(师生与文本对话、与作家对话;师生之间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1)于勒的人生经历给自己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于勒从整日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化身为靠自己劳动维持生计的人。金钱不该成为衡量亲情的标准,更不该将穷困潦倒判定为遭人唾弃的原罪。相较于之前的游手好闲,不谙世事,现在的于勒是一个独立优秀的劳动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痛苦不堪的兄嫂。他们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部寄托于他人身上。面对困难,没有反省自身,却是将一切都赌在富人于勒身上,在金钱中迷失了自我。

2)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是怎样的?他们身上只有虚荣、势力等缺点吗?(还原原著)

为了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对课文的删减部分进行还原。

还原原著的内容,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认识就不会仅是势力、冷漠、金钱至上等批判与斥责,而是进一步感受菲利普夫妇这对灰色小人物受生活所迫的无奈与可怜,从删去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菲利普夫妇身上节俭的品质,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无限渴望自己能进入上层社会而尊严体面地生活,但却有着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哀,从而引导学生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3)故事开展的方法

1)叙述视角:《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要以于勒的侄子“我”为叙述视角?

用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成人世界。一方面“我”生活在这个家中,可以全程观察家人对于勒叔叔看法的变化;另一方面,作为儿童的“我”对于勒叔叔的情感态度,可以与其他家人形成鲜明对比。在拮据的生活中,“我”看到了父母和姐姐们日常生活中的节俭和不易,“我”知道金钱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期盼和后来的躲避。

2)叙述时间:《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发展顺序应是怎样的?故事时间是怎样展开的?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故事时间应该是:首先,当初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我们称之为“坏蛋”“流氓”“无赖”;然后,我们一家人过着“刚刚够”的拮据生活;接着,在美洲的于勒两次写信给我们,表示愿意偿还损失,我们称之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最后,在去往哲尔赛岛的“特快号”轮船上遇见并且躲避于勒。但是,莫泊桑并没有使用顺叙的方法,而是把于勒当初行为不正以及去美洲赚了点钱的内容作为插叙放置在了小说的中间。

3)叙述语言:《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语言有什么特色?

《我的叔叔于勒》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描写了典型环境,展示了故事情节,塑造了人物性格,表现了深刻的主题。在人物塑造上,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作者首先从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中揭示,其次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描摹。简洁明快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生动逼真而又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张弛有节又曲折多变的情节安排是本文不可忽视的特色。

3.延展性思考(剥离具体情境,体会人性“趋利避害”的普遍性)

结合时代背景,当下社会是否还存在菲利普夫妇一类人?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人性的本能,并体现在人的每一个细节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正在课堂讲课的范美忠先于学生逃生,并因此向学校辞职。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

4.比较阅读

课外阅读吴敬梓《范进中举》,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然后思考两篇文章的异同(人物性格、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语言特点等)。重点思考胡屠夫对范进的态度变化。

5.课后作业

如果于勒真的成了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会怎样?请同学们结合小说及当时社会背景自行去想象后面的故事,字数不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法]莫泊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钱琪.探究小说中“被看/看”叙述模式之用——以《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13):23-25.

[4]谢亚芳.新视角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中争议性及人物易被忽略的细节[D].福建师范大学,2014.

[5]刘斌.《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改变简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4):4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