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仪陇县水务局省市:四川省南充市邮编:637676
摘要:河道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思想上、行动上、策略上、成效上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认识到保护河道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保持河道自然属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河道的正常生态功能。在治理中严格遵守河道演变规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河道生态保护法律法规,落实严格执法监管机制,广泛加强社会层面监督,厘清河道差异,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开发保护规划,科学、有序、生态开发利用河道资源,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河道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彻底打通“河湖最后一公里”的监管治理瓶颈,全面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河道生态治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诉求越来越高,应全面加快河道水环境治理,加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积极开展河道沿岸绿化造林,通过采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措施,达到不断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对策
1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流域建设,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为维护河道生态健康提供全新的思想保障。开展河道治理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长期以来,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员越来越少,农村河道沟渠无人治理,小水系拥堵垮塌、脏乱差等现象极为突出;雨季河道中的水位上涨,河水流动时易冲走泥沙和碎石,导致河道岸坡侵蚀严重,严重影响河道水流畅通,且易引发泥石流及洪水灾害,破坏两岸的农田及基础设施,直接威胁着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旱季河道中的水位下降,水源缺乏或干涸,导致周边区域人畜饮水困难,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需有效治理河道和合理使用河道水资源,并切实解决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2河道治理原则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治理河道不仅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还可更好地维持物种多样性。治理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一是遵循河道演变规律,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充分保障河道健康。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依河施策,深入研究,系统治理,注重生态保护。三是统筹谋划,从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推进,水陆共同发力。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从中央到地方,党政一把手亲自担任“河长”,理顺了机制体制,落实了监管机制,河道实现了“无人管到有人管、有人管到管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相关部门及地方党政高度重视河道治理,为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机制,河湖面貌持续变好成效显著。
3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员越来越少,农村河道沟渠无人治理,小水系拥堵垮塌、脏乱差等现象极为突出;二是部分农户毁林开荒、挤占两岸河道,影响了河道水生态安全。三是河道治理工程年久失修,生态保护功能丧失,尤其是防洪堤、堰坝等河道建筑物大多建设年代久远,运行时间较长,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且缺乏必要的维修,失去了应有的生态保护功能。四是生产生活垃圾严重影响河道生态安全。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周边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将生产生活垃圾等随意排入河道沟渠,对下游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五是乱采乱挖等“四乱”行为严重影响河道安全。部分不法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私自开采,导致河岸上形成了沙堆和沙坑,对河道安全及涉河建筑物造成了一定影响,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环境。
4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
4.1 加快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引导农户有序退耕还林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扛起河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大力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加大河道巡查监管力度,统筹推进退耕还林和河湖划界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督促整改。依据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生态红线划定、国有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明晰河湖界线范围,清楚河湖管理职责,全面公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一切破坏河道生态安全的活动,必须全面保障河湖常态水清岸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建设方案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相关部门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和环境保护界限,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河道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将耕种的两岸土地退田还林,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争取项目夯实河道基础设施,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水利基础设施是保障河道水生态健康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河道治理历来是改善河道水环境和兴利除害的有效措施之一。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守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首先,要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科学推进水利(水系)工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河道治理工程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效益。
其次,坚持以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为导向,抢抓河道治理项目,持续加大资金争引力度,合理调配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河道在水资源调蓄和用水保障方面的功能作用。最后,在加大河道治理项目的同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宣传引导,实行全民爱河护河,统筹做好河道治理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部门、流域共保共治责任,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打造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确保让青山绿水永驻。
4.3 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河道治理与保护中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加大对“河湖长制”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保护河道的责任意识,强化水资源保护,提高节水意识,使水资源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全方位系统性管理模式转变,实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自然修复、合理规划相统一的生态管理,进而实现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的综合管理。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在乡村振兴、旅游开发、河道治理、全域无垃圾整治和工业开发过程中充分融入生态保护理念,统筹考虑河道水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防洪要求和生态安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将用水总量指标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解到各灌区、用水单位和用水户,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体系,落实考核目标,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高用水效率。
4.4 强化河道保护,建设生态河道
开展河道健康评估,科学界定河道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河道治理与保护效果,为河道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重要支撑。强化河道日常巡查监管,落实河道巡查和保洁制度,加大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取缔河道内的违法养殖行为。从维护河道健康、建设水生态文明、促进人与河道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种资源,同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水土流失。一是合理核定生态基流,统筹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生态用水和工业用水,建立生态用水安全保障机制,探索实施河湖连通建设,保障维持河道自然生态功能的基本生态用水。二是落实河道生态空间管制,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进河道水系生态持续好转,努力将水生态恢复到自然健康状态。
5 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生态型很强的工程,各级各部门务必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健全完善机制,全力做好做细责任管辖范围内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形成河道生态保护的强大合力,加强河道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全社会重视河湖生态健康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党政齐抓、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河湖保护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河湖湿地修复与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道、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河湖库渠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河道生态基流排放,保证河道最小生态流量正常下泄,防止河道生态恶化,为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起强大的生态环境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清洗世界,2021,37(6):121-122.
[2]陈馥芳,郑维.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8):50-51.
[3]陈改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