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凤镇第二中学 528425
摘要:中山民歌咸水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及厚重的社会历史价值,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疍民文化的标志,现在日渐减少。在中小学校园传承与发展咸水歌,是中山音乐教师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在中小学校园传承与发展做了实践研究分析。
关键词:咸水歌;传承;发展;实践研究
正文
中山咸水歌,是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方民歌,是地方民歌精粹之一。极具地域特色的咸水歌是珠三角地区优秀的传统民歌,蕴含着中华文化基因,也是中山民间艺术的瑰宝。但现状是咸水歌逐渐减少,中小学生知之甚少。疍家歌曲咸水歌如何在校园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所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做了咸水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展现咸水歌价值,认识传承意义
咸水歌要传承与发展,首先老师要深入了解咸水歌文化、艺术、历史价值,并给学生展现出来,师生共同认识到咸水歌传承的意义。疍家歌曲咸水歌与疍家渔民的习俗风俗紧密相关。疍家也称艇户,是闽、粤、桂、琼等地,以打渔为生以船为家的渔民,很特别,不在陆地定居。
广东疍家人的“渔歌”即打渔人唱的歌,特指以出海打渔为生的疍民唱出的歌,也叫咸水歌,顾名思义,海水是咸的得名咸水。咸水歌是疍民的生活中唱起来的,各种风俗融合在咸水歌:如结婚、拜祭、葬礼等民间生活习俗都与咸水歌互相交融。
中山咸水歌的现状。现在中山或者其他地方的疍家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参加咸水歌活动的人越来越少。过去可以说每个水乡人都是咸水歌的传承人,从小就跟父母学唱咸水歌,到长大又教自己的子女学唱,代代相传。跟很多传统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影响,学习像咸水歌专业的传统文化或记忆的越来越少,咸水歌不主动加以传承与发展,也有可能断代。
中山咸水歌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山咸水歌是中山中小学音乐老师的一份责任。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发展的不断变化,中山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存在困难,咸水歌相关的传统风俗变化,如疍民由以前的水中划船迎亲,转变为陆上婚车迎亲,便影响传统风俗中的特有咸水歌腔调的隐退;随着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文化节目各种各样,现在疍民已不再边划船边唱咸水歌,也不会“斗歌”了;时代在不断发展,现在咸水歌的影响逐渐减弱,活动形式和次数也逐渐减少;咸水歌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离世,现在年轻人不太喜欢民歌,使得咸水歌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怎样在中小学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十分有必要。
老师自己要深入了解认识咸水歌的文化意义和现状,传承的价值和可能性,再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逐渐给学生感受咸水歌这样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从实践来看,学生对疍家、渔民的生活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听咸水歌唱咸水歌,一开始不是很容易接受,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专业的引导和带领。
二、咸水歌在校园传承与发展的实践研究
咸水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咸水歌中山是一个重要地方。中山市中小学学校对咸水歌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要接近学生让学生喜欢让咸水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各种尝试探索。
咸水歌最大的特点是“问字取腔”以及口语化,和流行歌曲有共通的地方,对比民歌和艺术歌曲,更容易接近学生。咸水歌天生带有浓厚的歌曲韵味及生活气息,因此咸水歌在走进学生也是有吸引学生的地方的。拍摄由学生表演咸水歌的视频,录入由学生演唱的咸水歌歌曲声音,积累成教学资源,通过结合自编的咸水歌音乐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走进咸水歌文化。身边或周边学校同学演绎的音乐作品,感染力强,能很好激发本地学生对咸水歌的兴趣。在东凤镇,一些节日的表演舞台上,也会呈现咸水歌的表演,表演的舞台服饰、唱腔,是很吸引观众的,实际上在课堂上介绍咸水歌的时候,学生也很有兴趣。难点是学唱这种民歌艺术,学生都会比较难。这就需要老师一是深入学习掌握咸水歌的歌曲演唱方式,二是想办法先让学生从简单易唱的入门,渐渐有兴趣减少畏难心理之后再进一步学习。
加大咸水歌的文化宣传,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很重要。把学生演唱咸水歌的视频发送到短视频平台,影响更多学生知道、学习咸水歌,扩大影响。网络短视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课堂教学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地域教研实现资源共享,对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联系官方的地方媒体,对咸水歌这种地域传统文化合力做宣传和传播,发动多方力量,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三、在学校创新探索传承和发展咸水歌
咸水歌传统的演唱方法,是就地即时唱起歌,可以说是想唱就唱,即兴发挥,随口出歌。在学校传承和发展咸水歌,在实践中做了创新探索。笔者走访跟着中山本地一些中小学学校的尝试,在唱腔方面进行改变创新,如有的咸水歌有歌词用传统唱法是拖腔,改编之后将传统拖腔适当伸展,唱成通过伸展或压缩变化节奏,有的咸水歌可以作改编重新编曲,既保留原来有的民间渔家歌曲的味道,又更贴近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咸水歌能以新的方式传唱开去。
笔者到咸水歌传承基地(中山市有6所学校)取经,跟着基地学校的老师一些学习探讨,将一些咸水歌改编成两段体的曲式,将四段词咸水歌改编成ABBA结构的曲式,在音乐上更像是一首歌曲,但还是用广州话问字取腔来进行演唱,保留了咸水歌的韵味,又有接近时代的创新;演唱形式有把女声对唱改编为女声二重唱、将原来是独唱的改编成合唱等。
结合咸水歌本身的传统音乐特色,适当地结合时代做一些改编,更适合现在的学生,也能让这一传统文化特色得以在年轻一代的学生中传承和发展。
结语
咸水歌是岭南广东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歌,是疍家渔民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疍家精神文化和身份确认。在校园传承与发展咸水歌开展实践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学唱咸水歌,对咸水歌宣传、传承和发展。跟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咸水歌随着时代发展已渐渐淡出历史。但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需要文化工作者包括教育工作者去传承和发展。比如中山咸水歌,除了音乐艺术的特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沉淀本身也是一种重要价值。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主动加以传承和发展。
目前,中山市政府为保护和传承中山咸水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不少工作,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可以让中山咸水歌这一民歌特色歌种在中小学校园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启健.“非遗”视域下的广西北部湾海歌传承保护和发展研究——以北海咸水歌、西海歌、东海歌为例[J].山东艺术,2022(03):31-35.
[2]陈圣东,梁榕榕.广西北海疍家咸水歌的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艺术评鉴,2022(04):10-12.
[3]周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世居族群的文化叙事——以海南省三亚市疍民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04):158-168.
[4]孙嘉昕.海南与广西疍家咸水歌保护与传承机制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21(04):23-24.
[5]范增.浅谈珠江口地区咸水歌的传承与保护[J].戏剧之家,2020(20):45-46.
[6]刘思言.中山咸水歌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传承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20(02):6-8.
[7]马达,杨华丽.音乐地理学视域下中山咸水歌生存缘由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04):3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