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视域下语文课程“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高职教育视域下语文课程“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聂希安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学语文是所有高校都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所以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大学语文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如何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全过程,对于能否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实践意义。

一、“工匠精神”内涵理解

“工匠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是精细化生产活动的现实需求,是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于一体的职业精神、价值追求和行为表现。概括起来说,“工匠精神”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

二、语文课程“工匠精神”培养可行性分析

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先驱和主干课程,通过语文课程渗透“工匠精神”,创新思维,让学生重新感受到母语的魅力,认识到“工匠精神”的职业价值追求。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时代民族进步作出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贡献。

三、语文教学“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一是与时俱进,结合时代需求,创新课程改革。关注及紧密结合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和要求,把“工匠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全过程,针对社会面出现的负面情况进行深度改革,把“工匠精神”深度融入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材各章节,做到“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材内容全面、深度融合,为创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内涵外延,做好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顶层设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好铺垫。比如,高职院专业特色选择针对性强的经典教学内容,既紧密结合职业发展需求,又体现了本校语文教学特色,同时将“工匠精神”一脉相承。

二是拓展平台阵地,创新培育形式。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实践基地阵地,高职院校可利用行业学校紧密联系的优势着力打造推广知名“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工作室”,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与推动地区行业企业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将筑牢学生职业敬业爱业精神,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实践,转变为学生“工匠精神”积累的过程,转变为提升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提升的过程,转变为培养学生与促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过程。

三是依托职业精神,深度挖掘工匠精神。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你的当下,企业为了更好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故对人才的职业特点、职业精神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要高度注重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内容,以此为重点和关键着力培养学生集爱岗敬业精神、用心钻研态度以及精雕细琢能力于一体的“工匠精神”。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重庆市秋季职场招录开展了一系列征文、辩论赛等教学活动,促进本校学生进一步明白“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工匠精神”的自觉养成中,对于学生个人、对高职院校发展,对于企业行业壮大意义重大。

四是创新实践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除将基本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塑造“工匠精神”。比如,教师要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岗位需求、学校自身行业专业特色等,共同开创拓展实践平台,合理设计活动项目,利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党日活动基地、学生会社团等多种方式途径,增设情境模拟形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工匠精神”的兴趣,养成学生自我成长“工匠精神”元素,进而推动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水平提升,最终将“工匠精神”得以落实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落实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上。

结语:“工匠精神”应运时代而兴。秉持中国“工匠精神”,发展中国“工匠精神”,这既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职能集中体现,又是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应该强化的精神内核实质。高等院校语文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一种途径,也是我国高校在该领域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转好“工匠精神”这个总开关,把“工匠精神”融入语文教育全程,形成对高职院校学生全方位深度植入,自觉形成“工匠精神”之学生、之学校、铸造灵魂。

参考文献:

[1]魏霞.浅析大学语文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2,(17):41-44;

[2]孙强.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20(13):159;

[3]陈檬.大学语文在培养新型制造业人才中的作用和应用[J].学园. 2019,12(08):87-88.

作者简介:聂希安,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本科,籍贯:江苏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