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处理工艺流程提高市政供水水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优化水处理工艺流程提高市政供水水质

刘文

深圳市汇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极大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形成了环境污染。其中,水资源污染最为严重,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水资源质量达到相关要求,成为一个难题。

关键词:水处理工艺流程;提高;市政府供水水质

引言

水资源是人民生活的根本保证,对人民的生命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减少水污染,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必须合理运用膜分离技术,使废水等得到有效的净化和处置,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再利用,从而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安全的饮用水处理的工艺

生物慢滤水处理系统自然沉淀池的设计应根据沙峰期原水悬浮物的含量和组成、沙峰持续时间、水源保证率、排泥条件、设计规模、预沉后浊度要求、地形条件和类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进行设计。预沉时间为8-12h,有效水深为1.5-3.0m,池顶高度不低于0.3m,池底设计储泥高度不低于0.3m。粗滤池包括承托层、滤层和蓄水层,原水在取水口通过栅栏后从下向上粗过滤,然后再进入慢滤池。进水的浊度应该在500 NTU以下,出水浊度在5 NTU以下,在0.3-1.0米/小时之间。慢滤池的入口浊度应该在20 NTU以下,设计为24小时连续运行,过滤速度为0.1-0.3米/小时。出水口要采取适当的过滤速度控制措施,过滤材料选用直径0.3-1.0 mm、滤层800-1200 mm的石英砂,滤层以上水深1.0-1.3 m,顶部高度0.3 m,由集水槽、承托层、级配碎石层和石英砂滤层构成。

2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

2.1一般地表水源

在城市给水系统中,地面水是常用的供水来源,其具体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过滤法和消毒法等等。所谓的混凝沉降,就是将水源导入处理池,然后将药剂注射到原水中,从而产生沉淀物。天然沉淀是利用悬浮粒子的重量,使其在静止状态下能自己进行沉降。过滤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有效的过滤。杀菌是在池塘中加入原水消毒剂,从而消除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根据水质的不同,所采用的处理流程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第一,如果水质的平均浊度在2000-3000 NTU之间,有的瞬时浊度为5000-10000 NTU,则采用了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杀菌的工艺;第二,当水体的浊度在25 NTU以下时,水质较好,其处理技术为原水→直接过滤→消毒;第三,有些水源,比如山溪河流在正常情况下水质很好,但由于雨水天气的原因,造成了水中的泥沙含量升高,所以,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原水→自然沉淀→过滤→杀菌;第四,由于某些水域含有大量的砂质,且其沙峰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其处理过程为:原水→自然沉淀→混凝沉淀→过滤→杀菌。

2.2含藻量较高的水源

有些水源中含有大量的养分,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藻类,所以在处理这些植物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将藻类给清除掉,一般的处理方式都是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物理清洗是利用生物滤膜来过滤绿藻,化学处理则是利用杀藻药物来清除藻类,以保证水质的稳定。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第一,如果原水的浑浊度不超过100 NTU,且水体中有藻类,则该过程包括:原水→气浮→微生物膜过滤→接触过滤→添加原水除藻剂→杀菌。第二,若原水的浑浊程度高,且水体中已有大量的藻类沉积,则采用原水→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杀菌。

2.3含铁或者是含锰的水源

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工业和地质灾难的影响,特别是含铁或者是含锰的污染。在处理这类原水时,往往要考虑是否采用氧化、沉淀等工艺来进行处理,因为这类离子大多都是价态较低的可溶性离子,因此,人们往往会在原水中添加一种高价态的难溶物质,再进行沉淀、过滤,将其除去。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原水中只有铁离子,在进行处理时,参照水体的pH值,如果水源的pH值很低,则采用原水→进行曝气操作增原水氧接触面积(氧化)→沉淀→过滤→混凝→过滤→杀菌;第二种是水中仅含锰,对锰的处理过程为:原水→氧化→原水中加入混凝剂→沉淀→过滤→杀菌。第三种是在原水中既含锰、铁离子,当含铁量大于10 mg/L、锰大于1 mg/L的水时,处理工艺为:原水→进行曝气(氧化)操作→沉淀→吸附→过滤→杀菌。

2.4含氟或者是含绅的水源

除以上所述的水源条件之外,许多地下水都含有氟,有些水源中含有砷,这些都是非金属离子,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国内外对高氟饮用水和废水的治理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化学沉淀法、反渗透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等。砷的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硫化物沉淀法或与三价铁等多种元素结合并与金属氢氧化物进行共沉淀;第二种是传统的混凝沉淀法,它是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另外还可以使用活性碳与矾土矿进行吸附或者进行离子交换,最后对其进行消毒。

2.5微量有机物对水源的污染

一般在处理含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水源时,都会向水中添加臭氧、氯气等物质,经过预氧化,然后利用活性炭、高锰酸钾等其它化学物质,对原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包括:第一,当污水的浑浊程度很高,而有机物含量很低时,采用臭氧或氯气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预氧化→混凝沉淀或者是自然沉淀→过滤→加入原水活性碳或者高锰酸钾进行深度处理→杀菌。第二,如果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环境浑浊,那么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的具体步骤是:原水→对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物预处理→混凝沉淀或者是自动沉淀→沉淀过滤→氧化→水原中加入活性碳粉末进行吸附→再过滤→杀菌。

3饮用水安全项目的水处理技术比较

饮用水工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净水设施的选用,而生物慢滤法和 GXZ高效净水工艺都有其优劣。生物慢滤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面宽、设备设施少等等的优点,但存在着系统不完善、运行和维护困难、对原水质量的高、水质治理效果差等缺点。GXZ型高效净水系统完善,适用范围广,工程运行可靠,水质处理技术稳定,但是其一次性投入较大。针对项目的现状,区域原水具有良好的水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发展程度较低,但是对人饮工程投入资金有限,净水设施的日常维护不完善,影响农民身体健康等情况,高效净水设施更加适合。高效的水质净化设备有混凝剂、消毒剂加药系统和自动反冲洗滤料系统,水质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应该在小型饮用水源工程中应用,但生物慢过滤的过滤材料很容易堵塞是它的最大缺陷,没有混凝剂和消毒剂,因此,当地有部分的慢过滤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4饮用水的处理措施

4.1高效利用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

当前,我国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饮用水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环境污染使得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逐渐增多,如果此类饮用水被人直接饮用,就会影响人体健康。为防止饮用水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人们可以将膜分离技术应用在饮用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操作简单,可以降低能耗,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饮用水处理可以使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如微滤分离技术、超滤分离技术以及纳滤分离技术等,人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价值,膜分离技术可以直接消除饮用水中的微生物、细菌以及悬浮物等,提高饮用水质量。近些年,许多发达国家逐渐将超滤技术、微滤分离技术应用在饮用水净化中,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4.2用于饮用水净化的超滤膜技术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和文献,可以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与饮水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饮用水的品质得不到保证,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要确保饮用水的品质。利用超滤膜技术,可以利用超滤膜上的压力差,有效地将水中的水分子和微生物元素通过超滤膜,同时还可以通过超滤膜的结构进行过滤,提高水质。在进行特定的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为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必须定期进行超滤膜的清洗,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到水中,对饮用水造成不利的影响。

4.3优化混凝的沉淀效果

在传统的传统水处理技术中,实验水厂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口比较短,如果在上面设置搅拌机,则难以有效地将其固定。为此,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改变管网的运行模式,将进水管道的路线改为跨越管道流入沉淀池当中,增加输油管线的长度,从而为搅拌机的安装提供了便利。为提高最后的使用效果,可在管道上设置静态搅拌装置,提高混凝效果,通过校验,经过优化,使沉淀槽产生矾花的时间达到7-10分钟,比以前的使用效率提高5-8分钟。

4.4优化氯前的浊度处理

根据我国目前实施的生活污水浊度标准,要求饮用水的浊度必须在1 NTU以下,而在进行过滤前,必须将浊度控制在3 NTU以下,与以往的5 NTU水质标准相比,又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使用时,技术人员必须对原水的浊度进行调整,以改善混凝沉淀的效果,并对过滤环节的反冲强度和频率进行优化,达到减少水体消毒前浊度的目的。

4.5 优化水的消毒工艺

在水处理过程中氯气属于非常常用且重要的消毒药剂,但是在氯气消毒使用时会产生多种消毒副产物,若不能合理控制液氯用量,很容易导致消毒副产物危害的发生。因此在对水消毒工艺进行优化时,水厂技术人员对初始管道结构进行了改造,在管道中安装二氧化氯的自动控制装置,相比于液氯,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更佳,并且在现场构建二氧化氯发生器,自动控制消毒剂投原水量,从而提高实际的消毒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水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要保证城市用水的安全,必须做好水的处理。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改善我国的生活用水,改善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睿.优化水处理工艺流程提高市政供水水质[J].中国标准化,2019,(24):285-286.

[2]孙柏,王辉,丁晨风.纳米复合材料水处理开放实验设计[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4):83-86.

[3]章君,姚杭永.环保工程水处理的超滤膜技术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9,5(01):52-53.

[4]高嵘,李海林.凤翔县村镇供水工程水处理消毒工艺技术实践应用与探索[J].陕西水利,2016(04):150-151.DOI:10.16747/j.cnki.cn61-1109/tv.2016.04.073.

[5]尹修源.环境工程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