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2016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字[2016]173号”下发了《关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的批复》。2016年9月,原山东省环保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鲁环发[2016]176号),成为全国第四个批准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公路、铁路、输变电工程等基础线路工程不可避免需要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本文通过阐述山东生态保护红线、山东输变电工程的基本情况,对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输变电工程在选线、设计、施工过程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输变电工程;对策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介绍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按照科学性、统筹性、强制性的原则,共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533个,分属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4种功能类型,总面积20847.9km2,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3.2%,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鲁中南山地、黄河三角洲、南四湖等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为森林、湿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为6390.5km2,占30.7%;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为3635.2km2,占17.4%;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为2297.7km2,占11.0%;农田生态系统面积为6381.8km2,占30.6%。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严守,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山东省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保护红线区实行分类管控。Ⅰ类红线区是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核心,除必要的科学研究、保护活动外,需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其它开发建设活动;Ⅱ类红线区按照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主导生态功能,结合现有各类禁止开发区域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禁有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红线内已设立的矿业权建立补偿退出机制,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已建成的各类保护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行严格保护,制定保护区建设管理、考核评估的制度体系,加快视频监控、遥感监测等先进监管手段的应用,提高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水平。开展调查评估,识别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修复方案,分区分类开展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确定红线区修复整治的重点区域,采取封禁为主的自然恢复措施,辅以人工修复,改善和提升生态功能。
2、输变电工程情况介绍
输变电工程是将电能的特性(电压、电流)进行变换并从电能供应地输送至电能需求地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架空线路(塔基及线路)、电缆线路(隧道及电缆)等,主要为“点-线间隔式”线性工程。
选址选线过程中,输变电工程尽量避免穿越生态保护红线。确实无法避让的,需要履行相关手续后方能进行施工建设。
3、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对策
3.1选线阶段
(1)变电站原则上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线路走廊布局时,本着尽量避让的原则,需充分考虑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不利影响,在充分比选的情况下,尽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区。确实无法避让的,尽量少占II类红线区,原则避免占用I类红线区。
(2)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用多回架空线路架设,减少线路路径走廊数量,减少线路走廊面积,降低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影响。
(3)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时,结合地形条件及工程实际,尽量加大档距,抬高线路架设高度,减少在红线区内塔基的数量。
3.2设计阶段
(1)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时,基础开挖采用小开挖、少占地、易恢复的方式,减少土石方开挖量。
(2)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时,尽量不在水域范围内立塔。
(3)在经过红线区域的塔基定位时,尽量将塔基安排在林木较少处,以减少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3.3 施工阶段
(1)牵张场尽量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设置。经经济技术比选后,牵张场必须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设置时,结合地形条件及工程实际,加大牵张场的间距,尽量减少牵张场的数量。
(2)在红线区内坡度较大或植被覆盖度较好的林区,采用施工索道运输材料,减缓因修筑施工道路引起的水土流失及树木砍伐。索道两侧起点与终点支架一般安排在塔基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范围内,不另外占地。
(3)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时,结合地形条件及工程实际,尽量抬高线路架设高度,且采用无人机/直升机放线方式。跨越树木时,不砍伐通道,按自然生长高度跨越。
(4)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时,线路塔基施工人员集中租住生态保护红线区范围外附近民房,不在红线区内设置施工营地,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已有的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设置厕所。
(5)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时,优化布置,尽可能减少施工场地、材料堆场等各种施工用地设置,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尽量减少占用生态红线;尽量选择荒草地、疏林地等,以减少树木砍伐和压占灌草丛。在选择塔位、临时施工道路时,要注意对重要的植被类型进行避让。
(6)对施工场地的地表土进行分层保护,对可移栽的地表植被进行就近种植。施工结束后立即恢复地表植被,从而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减少塔基周围的水土流失,以降低铁塔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4、结论
输变电工程具有特殊的“点-线间隔式”的线性工程特点,在选址选线时尽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经经济技术比选后,无法避让的,需在选线、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祁海燕.输变电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探讨——以铜陵渡江220KV电力线穿越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白荡湖实验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 2018,24(09):92+149.
[2]蔡勇,邓丽,谭雨松,陈曦,李辉.输变电工程穿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及措施探讨——以十堰-卧龙500 k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J].绿色科,2019(22):89-91.
[3]赵力,廖彤,汤泽平,崔星怡,黎华寿.500 kV国安输变电工程穿越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影响与生态保护调查分析[J].生态科学,2019,38(03):107-115.
作者简介:陈鹏(1983-8-4),男,汉族,山东临朐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评及电力设计、生态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