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IP打造对于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喜欢上海的理由”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4

城市文化IP打造对于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喜欢上海的理由”为例

王路

旅游时报社  上海市静安区  200040

摘要:通过对 “喜欢上海的理由”这一近十年来上海城市文化大IP的全面分析,进一步探究了打造城市文化IP的原则、打造城市文化IP的目的,打造城市文化IP对于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字:城市文化IP;城市文明;发展

一、城市文化IP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1.1 IP及城市文化IP的概念

IP的意思是知识产权,也代表智慧结晶,指人类利用劳动创造得到的成果,涉及著作权、商标、专利权等产权。知识产权是文化资产关键模式,呈现了人类的智慧结晶。IP的范围可以是由系统方法论建立的存在生命周期的内容符号,可以是具体的人,可以是文学效果,可以是某一存在象征性的品牌,也可以是我们很难描绘的某一差别性的、非物质遗产的继承者。产业IP进一步升级为文化IP,其打破IP原有的行业中主要属性,转化至普遍性的社会文化实际活动。如果文化IP整合城市,造就了特色突出的环境,能对创造和谐美好的城市形象存在关键作用。如今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逐步发展,IP的商业价值在产业中涉及娱乐范围最为显著。相比来说,多样性传统文化资源虽然存在于城市中各地,最后造就的优质IP为数不多。怎样开发出城市文化资源库中的优质内容用以运作、普及,促使其成为促进城市文明的动力之一,是目前中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注重范围。

1.2国际出名城市成功的文化IP造就例子

城市文化IP运作形式不固定、无能直接使用的经验,国内外城市在摸索中寻求能成功的形式。以下我们探索研究两个存在代表性的形式。

1.2.1旅游+IP形式

用国家5A级景区,拥有700多年建镇史的乌镇为例,从旅游IP为起点,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水乡风格展现,十几年的设计和运营,对互联网时机的深度把握,最终形成了一个超级文化IP。

造就乌镇文化IP,历经了几个环节:第一,开展景区实体的改良和活化环节,以旅游功能为主开展改良旅游整体街区,基于现场状况添加新的设备,旨在使游客可维持已有的现代生活习性,还可以体会到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模式;第二,提炼文化名人的精神内涵,如木心的回归。乌镇的总设计师经过几年的努力打造,最后利用呈现乌镇的具体转变和木心美术馆的构建规划,把木心由美国带回故乡,这在乌镇文化IP的打造上成为关键的一环;第三,引进戏剧节。事实表明,戏剧节的成功使乌镇从“旅游小镇”成功升级为“文化重镇”;第四,国际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形成,“东方的达沃斯”的称号使存在7000多年文化历史的乌镇走向了世界,同时也使乌镇的文化IP形成了较为持续的发展趋势。

1.2.2城市吉祥物+IP模式

学者董洋在《日本城市吉祥物的现状及其文化内涵分析》一文中表明,城市吉祥物相对创立城市品牌存在关键作用,利用吉祥物的展示,能提高城市文化素质、展现城市特征、添加城市人和谐度和加强传播的持续性。城市吉祥物属于城市象征性文化IP存在其特殊优越性,人为开展创造形成城市吉祥,经营人能够基于城市的特点筛选出主要内容和文化特征,如此牢固的形象属于城市的二次元“代言人”,开展文化的普及和明星代言比较稳固,降低风险。

2011年3月九州铁路开通后,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诞生了。熊本熊被界定为政府官员,在熊本县担任销售与福利大臣。熊本熊之父美津浓认为,优秀的设计应该服务于企业。它的图像设计是将区域名称、色彩、地理特征和特征结合起来的。熊本熊通过发展各种衍生产品,运用动态市场战略,不断创新设计,跨越国界,创造新的故事,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也为熊本县创造了文化IP拉动整个城市产业经济的神话。

二、上海城市文化特征

2.1上海历史讲解

中国第一大城市就是上海,属于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也属于中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处在中国内地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具有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19世纪中后叶,上海属于中国开放对外经商口岸之一,并迅速作为东西方贸易互动的核心所快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作为跨国企业进行贸易和商务的纽带,是亚太区域最繁荣的商业核心,被称作“东方巴黎”。

2.2 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特点

近代上海经历了几次“沪漂”潮,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居。直到上海开埠后及至1920、30年代,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数量,已极大地超过了时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随着上海近代商业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被誉为“远东第一大都市”

    于此同时,自徐光启西学东渐以来,到开埠后大量西方新思想和新风气的涌入,上海成为了中国文化最多元、思想最开放、生活样式最丰富的城市。 1845年11月到1943年8月,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面积最大的租界。

    解放以后到1980年时期,上海成为新中国最强大的工业城市,生产力惊人,当时的“上海制造”、“上海货”作为一种生活象征,影响了整个两代人。

    2000年以后,上海的都市文化呈现出更为多元的面貌,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近代历史风貌,如浦西的外滩、新天地、思南公馆、武康大楼属于上海的地标;与此同时,相隔一江的浦东,展示出另一种繁荣情景:上海中心、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构建了世界最壮观的天际线之一; 近十年来建成的西岸艺术群、浦东美术馆,以及即将建成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进一步为上海的文化底蕴添上辉煌的一笔。

如今的上海,不仅在我国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领域担当着核心作用,近年来,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深入人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更加彰显,文化品牌标识度不断提高,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成效显著。据《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21》发布的《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估报告》中的研究结论:“上海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文化大都市在核心指标总体上处于同一梯队,已具备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基本样态,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地位和形象已经得到国内外比较高的认同,且上海保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气质。”

三、“喜欢上海的理由”IP案例探析

3.1 “喜欢上海的理由”计划程序

2010年之前,上海城市文化面临着多重的认知困境:一是1930年代的文化符号在这个阶段再现,如老克勒、夜上海、舞女、张爱玲、纸醉金迷……但在新的时代下,缺少情感认知的统一性,与时代格格不入;二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珠三角的崛起,使上海的文化地位急速下滑;三是新一批高学历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上海本地文化特点日益被稀释弱化……综上所述,当时的上海文化面临着缺乏展现的载体,城市文明的进展受到一定阻碍。

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在整座城市引发了关于上海文化重启的热潮:上海开展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城市环线、地下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场馆如大剧院、上海博物馆等,特别是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20年后,显示出使人惊叹的发展造诣,使得上海在经过了近十几年新一轮移民潮的融合之后,形成了一个原住民与“新上海人”重新达到相对稳定的新发展阶段。因此,提炼一个能兼具反应上海历史发展特点和当下文化特征的城市文化IP,成为壮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相比西安的“古都文化”、山东的“齐鲁传统”、成都的“天府之国”,上海城市文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变迁与融合的速度与程度,显然远远超过上述的这些城市。在本文第二章“上海城市文化特征”中可以看到,上海最鲜明的文化特征即“充分的城市化发展”——她并非一个“静态的目的地”,而是记录了人们资源交换、关系交换、情感交换的“动态的城市化过程”的样本。因此,人们很难用单一的概念,将上海的城市特征一言以蔽之;而传统的“封闭定义式”的提炼方法,也与上海的文化特点相悖。

因此,跳出“定义的桎梏”,使用更开放的思维,为上海城市文化IP进行提炼,成为思考的主要方向。笔者及团队为此想到了“喜欢”两个字,这两个字在上海方言里,具有丰富的含义:对物的喜爱、对人的情感、对故乡的留恋、对城市精神的向往……均能归纳在“喜欢”中。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喜欢”出自于感受者主体,它既是一种描述,也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交换”情感的“动态过程”,将集体的宏大理念,化解在个体与城市互相交换、相融的细微之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喜欢上海的理由”作为一个城市文化IP,既是上海文化特征的提炼;也是了解上海文化的一个途径;还是不断更新、集纳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平台;亦是推广上海城市文化的指示牌。

3.2 “喜欢上海的理由”IP十年造就程序

(1) 2012年:公布“喜欢上海的理由”主题征集活动

2012年12月底,通过新浪微博向社会征集“喜欢上海的99个理由”,获得理由征集反馈互动达800万余次,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游览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表达着对于上海城市细致的感受,通过数百万条“喜欢上海的理由”,生动地勾勒出上海丰富、多元、开放、温暖的城市文化特征。

(2) 2012-2020年: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IP渗透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但是,由于大部分城市受到旅游产品和区域景点的碎片化,以及整个城市文化品牌的整体结构和规划的影响,造成了“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在“万物互联”快速发展的今天,仅靠发展网红打卡点、旅游纪念品、视频直播,打造城市品牌是不够的。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爆款”和“热搜”提升城市的曝光率,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城市文化IP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它自身的价值。“喜欢上海的理由”通过强有力的IP渗透,动态的IP内涵丰富,在8年里逐渐成为上海文明发展的“精神内核”和评价标准。

(3) 2021年:进行“喜欢上海的理由”名人专访

2021年,通过对100位名人“喜欢上海的理由”的主题专访,采访对象包括戏剧艺术家赖声川、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作曲家陈钢、作家孙甘露、摄影家陆元敏、设计师让·努维尔、戏曲艺术家尚长荣、上海美术馆馆长画家陈翔等,涉及文化、艺术、城市建设、科技等多个领域、行业,深入挖掘“喜欢上海的理由”,首发于《文汇报》、《乐游上海》等媒体,网络转载量达1000余万次,编辑出版《喜欢上海的理由》一书,衍生多个“喜欢上海的理由”相关文化活动。

(4) “喜欢上海的理由”IP的宣传

2022年7月起,上海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久的城市静态管理后,我们再次启动了“喜欢上海的理由”活动,邀请上海16个行政区的文旅局长,向全市的市民展示自己辖区内的各类文化资源,并每周通过视频直播、公众号,向全市推送,视频播放量达300余万次,网络阅读及互动达500余万次。

四、“喜欢上海的理由”IP对上海城市文明发展的关键意义

4.1 城市文化大IP拣选、延续了城市文明的优良基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每一座城市均有各自的地理环境、自然面貌和人文风俗,在长期性推动下,逐渐积淀人文历史,造就不同城市独具有的特征。城市的气质利用许多文化要素展示出来,使人无形中整合城市和有关的文化要素。例如说到北京,极易使人联想到烤鸭、长城、故宫。谈起巴黎,令人难忘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现代艺术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无疑都对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法国巴黎吉维尼小镇莫奈花园是由艺术家 IP引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法国著名画家莫奈曾居住在莫奈公园。在他的旧宅里,有他的藏品,还有各种各样的家庭用品。吉维尼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莫奈给镇上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他们美丽的故乡,吉维尼人的日子很悠闲,他们经营着餐厅、冰激凌、经营着自己的店铺、出售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和绘画。莫奈的花园是他后来创作的灵感之源,而莫奈的作品则为他带来了红、橙、黄、绿、蓝、白几种颜色的完美结合。城市文化ip让更多人认识莫奈与印象主义,并透过文化与创意工业,使法国的小城镇得以发展,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位于金鸡湖畔,犹如一颗明珠。祖宾·梅塔、李云迪、安妮、苏菲·穆特,从2007年开始,苏艺将苏州工业区打造成“对话世界”。在十余年的熏陶下,苏州人对高雅艺术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是交响曲、原创歌剧还是别的什么,只要质量好,都会被抢购一空。

文化空间和文化地标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被影响,苏州人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是影响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美学是一种无形的驱动力,它是推动人类创新的动力,它可以促进城市空间更新,使城市的精神内核得到创新,从而对人类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市民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这种和谐的基础上,也充分体现了苏州人对文化的追求。在呼唤“文化标配”的过程当中不断使得“获得感”提升。也正在成为“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的标准,从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经济让城市更强大,文化让城市更美好。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走进新的常态化、城市产业升级加速推动、如今越来越激烈的区域竞争,文化日益成为一座城市呈现特别性和不同性的关键因素。给予对文化的开发和筛选,城市能造就本身富有的文化符号以及产品,并基于这一文化产品以及符号创造和拓展文化产业链群,创造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这其中对文化的开发和筛选,即打造城市文化IP的程序。

就“喜欢上海的理由”这一IP对于上海城市的文明基因而言,首先是基于上海城市历史发展及近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特点发展而来的。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且最具有都市性的城市而言,其最主要的城市文明基因,即为多次移民潮及城市开放所带来的人群的汇聚、交流所带来的文化融合,以及在这种融合中所锻造的人与城市的情感。这既不同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古城,也不同于完全基于新兴科技所诞生的现代新城,因此,“喜欢上海的理由”精确地提取了上海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特点进行IP演绎。

4.2 城市文化大IP链接、加深了所在地市民对城市的情感

优良的城市文化IP,应利用开发城市中主要核文化基因、筛选城市独具个性来开展不同创造,在开展对城市准确定位的前基础上建立城市文化IP,并对其开展现代化、时尚化、形象化的转变。这其中不但要注重城市主流、高级的优秀历史文化,也需更多地关注城市中非主流、一般化的文化内容,让城市文化IP进一步接近地气,以此受到更多人对城市文化的认可和情感依赖。

在这一方面,“喜欢上海的理由”IP在十年间通过“喜欢”这一“主观触角”,在城市的文化资源和市民的情感之间,建设了通道、架设了桥梁,充分发挥了城市文化大IP的溢出效应,通过汇聚个体“喜欢”城市的“理由”,向世人展现了上海城市文明发展的脉络、成果和未来。

4.3 城市文化大IP本身滋生作用,自身作为城市文明的关键部分

基于如今普遍性的认知,城市文化IP是基于城市独具特点筛选、创造、延续城市文明特征的一个超级角色或者超级文化符号。城市文化IP能是一个有形的建筑,还能是一个虚拟的艺术形象,不管怎样,其高度概括了一座城市文化底蕴,事实上承载了一座城市“有趣灵魂”。因此,城市文化IP必须利用给予的创意,以此可转述城市文化、人文底蕴的文化符号,其不仅是对城市昔日文化资源的改良和再创造,还能是整合城市气质的基础上开展全新创造,不管何种模式,全应由“文创”提供其全新的赋能。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基础设施、经济、技术的健全和发展,城市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也走进了高水平发展时期。在创意经济时期,环境水平、治理水平、生活水平、人才水平均是城市的软性竞争力。城市品牌建设也从片面的形象推广逐步变为讲解富有情感的故事、和人平等的交流。打造别具一格、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IP无论是对于地方经济还是对于地方传统文化以及人文来说,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的有序发展,有效地将地方人文风俗以及文化在全国以及全世界进行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荣学芳:“可爱文化”对品牌IP形象的影响[J];今传媒;2020年03期.

胡梓航、陈旭、李刚:桂林国际化城市IP形象设计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0年04期.

石小溪:风控理论在IP改编电影中的运用——以《滚蛋吧!肿瘤君》和《寻龙诀》为例[J];创作与评论;2017年04期.

赵璐:基于文创IP的旅游纪念品价值开发[J];艺术教育;2020年02期.

李洋:新媒体公众号卡通IP形象设计——《青核桃》[J];出版发行研究;2020年05期.

姜秋菽: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助力传统手工艺的IP开发及文创产品革新——以陕西雷氏绣样剪纸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年04期.

作者简介:王路,籍贯安徽,学历本科,单位:旅游时报社。职位:副总编,单位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788号9楼,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