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谈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

杨扬,张龙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专业是音乐学院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其除了需要培养具有系统化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能力的人才之外,还应培养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递者,以及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标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除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外,还需要在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课程中融入一些隐性的教育内容。本文对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理论;中国传统音乐;影响

引言

当下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以及本土音乐教育学术建设来讲,都是令人值得欣慰的。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研究,是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构、教材编写等有关方面的研究。

一、中国传统音乐对于音乐治疗的积极意义

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大致可分为四种: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比如,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埙,因乐器发出的音量大,声音穿透力强,音色整体偏低沉,容易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抑郁之情;而膜鸣乐器中,鼓被古代中国人视作为雷神以及威严的象征性意义,因其响亮、低沉的声调,可以使人情绪昂扬积极,对于宣泄以及缓解身心压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弦鸣乐器音色轻柔、悠长的乐器,使人们感受到如同国画般的诗情画意。就拿中国的传统打击乐来说,比如京剧的鼓点、南鼓片等。在执行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打击乐的全奏曲,病人可以选择所用的乐器。在“声场”的强力鼓点下,即使是情绪最低落的病人,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治疗师“切住”的时候,他又多弹了两下,全场哄堂大笑,他也哈哈大笑,这是他住院以来从未有过的。戏剧式的节拍不仅可以改善情绪上的冷漠,而且可以使病人的情绪得到充分的释放。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康复科的打击乐器在中风康复中的研究为例,中风常见的功能障碍为偏瘫、失语及、知觉、认知、意识、障碍等。选择打击乐器的目的在于打击乐器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的演奏技巧,通过打击就可以发出声音。同时,打击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锻炼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是对上肢力量及平衡的锻炼。选择背景音乐的目的在于给患者以引导,减低音乐治疗的难度。同时,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配合演奏,还可以很好地锻炼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于中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患者可以改善由于患肢肌肉紧张痉挛或者肌肉无力所致的运动障碍,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减轻肢体的疼痛。而伴随音乐的歌唱可以使口颜面部肌肉得到锻炼,有利于中风患者面部肌肉、言语以及吞咽功能的康复。因此,在中风患者中推广打击乐器配合背景音乐演奏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从实践中体悟中国民族室内乐的价值内蕴

(1)中国民族室内乐课程的特点与思政教育现状

在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的专业必修课中,中国民族室内乐课程是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以提高专业能力为主的课程。其中包括民族室内乐、丝弦五重奏、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琴箫合奏等形式,一般在大二上学期至大三下学期开设。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排练演奏不同形式的室内乐作品,来提升学生在合奏中的演奏技术。当前中国民族室内乐课程亦急需思政引导,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些教师缺乏课程思政观念。音乐教师大多存在能力培养、实践第一的思想,思政内容较少渗入专业课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思政素材、思想缺乏深度。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课程及教材大多仅为曲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演奏实践与思想感悟的关系。三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师的教学导向偏向演奏排练以及音乐层面的效率效果,而如何通过排练演奏去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友善、诚信、平等、民主等的教育意识与作用的思考却很少。

(2)音乐演奏教学方式中的“传道”

中国民族室内乐课程中的音乐作品大多蕴含着德育价值,而如何从音乐作品、音乐形式中将其挖掘出来,并以滋润心田的方式融入具体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深刻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程开始之前的作业不仅是为了达成作品演奏熟练度的预习,而且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使其在面对新作品时,能主动熟悉乐谱上的显性音符,更能透过乐谱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这是学校教育所要推崇的价值观,同时它也是“德”“智”“美”具体融合的生动体现。

三、民族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影响

(1)使研究传统音乐的角度更广泛

在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之前,我国传统音乐研究都是将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进行研究的,研究范围也局限于音乐文化本身,通过查阅典籍、翻找文献,从音乐的历史、曲调、乐理知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而忽视了音乐之外的文化对音乐的作用。但是,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人民对生活文化的积累与提炼,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才将当地人民的文化习俗、历史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纳入分析范畴,并将音乐作为文化现象纳入整体的文化构架进行观察与探讨,自此之后,从当地的文化体系和固有价值观的角度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上民族音乐研究中流行的文化相对主义音乐价值观便由此诞生。目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对音乐的客观情况作出讲述的“志”和对音乐内涵进行主观论述的“论”。前者注重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大概可分为对音乐进行调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对音乐相关信息作出描述的“概述”以及对音乐的其他客观信息作出记述的“音乐志”三方面。而“论”则注重对音乐内容进行深度讲解,注重在“志”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研究与论证,或者记述下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分析。

(2)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

长久以来,我国对音乐进行的学术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音乐本身或者是针对音乐创作时所处的历史背景的研究,而随着对民族音乐的研究逐渐展开,我国学者在研究音乐时也开始不再拘泥于音乐本身与音乐创作的历史这种单一的研究路径,转而开始关注社会状况、文化背景、价值体系等与音乐文化看似无关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音乐创作的其他因素。学习通过多视角、全方面地对传统音乐作出研究分析,是我国音乐研究界的重大进步。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展开,音乐研究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专门化,研究的方向也开始越来越细分。考虑到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复杂性,许多民族音乐都专门成立了对应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学会,让民族音乐的讨论走向更深层次。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传统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传统之间是形影不离的两个概念,它们盘互交错、水乳交融。音乐教育传统对传统音乐的教育和传承提供方法指导,便于传统音乐在当今高科技的环境下更高质量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传统音乐自身带有的民族精神,反映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观念,更好地发挥民族传统音乐的精神价值,提高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魏硕.美育视阈下的中国传统音乐出版物选题策划与编辑[J].传媒论坛,2021,4(24):108-110.

[2]余永莲.当代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1(32):81-82.

[3]舒丹.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中的音乐哲学之思[J].黄河之声,2021(21):29-33.

[4]唐荣.中国传统音乐意韵的艺术升华——杨立青交响音诗《荒漠暮色》音高音色分析[J].音乐研究,2020(05):125-133.

[5]杨天娇.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的应用[J].中国文艺家,2020(09):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