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徐航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幼儿园215200

摘要: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是人们调整生活、适应社会的必要能力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管理时间的能力是孩子们终生习惯的基础,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为此,结合小联盟讨论了以下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培训策略以供指导。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培养

引言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往往有心理、能力、智力和习惯的适应困难。任务缓慢,活动缓慢,需要不断提醒成年人,这些似乎幼稚的学习习惯不好,这是孩子们没有时间去意识,时间管理不善的深刻问题。为了改善在校儿童的看法,发展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保持他们之间的小联系,我们从二年级开始专门的教学和日常活动,这些活动有计划地逐步发展一系列灵活有趣的方法来发展儿童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多是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很少会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步入小学校园后,则会发现学校与幼儿园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幼儿园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育人”,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习惯,幼儿更多的是在玩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而在小学教育中,儿童会开始接触到完整的知识体系,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加之教师会借助连贯的教材,采用成熟完备的方法展开教学,与幼儿园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有所不同。部分幼儿心态调整不及时,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对小学学习不感兴趣。如果教师在幼儿园阶段就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引导幼儿初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则可以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顺利地完成中间的过渡。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强调一次只做一件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番茄的工作方式分为今天的任务表单、活动列表表单和协议表单,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引导用户有效地完成任务。根据活动列表的设计,必须对是否正在运行一个孩子以及该孩子要走多远进行检查并提供反馈。因此,教师在设计一天的库存清单时,必须明确“计划”“是否完成”和“完成情况”这三个部分。如表1所示。教师可以通过按年龄和紧急程度重新梳理日数,建议父母下班后检查孩子的学业成绩,输入反馈意见,并评估孩子的表现。番茄的工作方式对公司职员特别有用,文员建议将西红柿的持续时间改为30分钟,以便根据大约30分钟的年龄特征来优化孩子们对时间的控制。例如,老师设置了30分钟的午餐时间,改善了孩子们30分钟的时间观念,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赛的挑战及时完成任务。急迫的权力,老师可以根据事情的紧迫性,让孩子们说什么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着急做的事情,什么是可以减慢的事情,引导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二)体验时间:做时间的“魔法师”

自从我知道时间后,幼儿们总是说:“我换衣服很快,分针走了3圈我就换好了!”“我吃饭变快了,不到11点半就吃完了!”,在幼儿的时间概念中,分钟似乎比秒钟更习惯。因此,我们决定以时间为基础来认识幼儿,以“1分钟”为主题,让幼儿感受自己的时间,挑战时间,加深对时间长短和速度的理解,渗透一天的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先讨论“1分钟”,在不同的心情下感受一分钟的速度。一分钟之内,一些幼儿说他们需要被数60次,因为有60秒的时间这么长。有的说很短,因为60分钟只是1个小时。每个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第二,经历“1分钟”,在你的其他动作中慢慢感受“1分钟”。我们设置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选择活动场景并指定活动场景。在慈善舞台上,邀请幼儿先自由活动“1分钟”,体验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大家都很高兴。总结时,人们花时间玩玩具、看书、欣赏绘画和其他喜欢的东西,速度很快,太短,也很糟糕。在给定的活动场景中,孩子们被要求安静地坐着无所事事。结果,幼儿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时,会觉得自己“1分钟”有点长。因为静静地坐着有点无聊。两个活跃场景的对比体验让幼儿意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会过得很快,时间会很短。做你不喜欢的事情,当什么都不做时,时间会变得又慢又长。最后,调用“一分钟”,感受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意识到“1分钟”,长而短,我们给幼儿看最多几件一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通过以上经历,幼儿已经初步经历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所以所有的活动都开始分秒必争。这花了“1分钟”的时间。“1分钟”做了三件事:整理桌子、伸伸懒腰、欣赏墙上的画。有的在1分钟内如厕、喝水;有的在1分钟内散步1圈……。通过挑战,年幼的孩子发现一分钟内可以做几件事。认真、快速地工作很重要。认识到时间的长短和速度取决于自己的速度,幼儿的工作速度比以前快得多。

(三)明确游戏时间界限,初步感知时间长度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幼儿明确时间界限,初步感知时间的长度,具有基础的时间观念。在进行此类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昨天、今天、明天,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时间的变化,接着通过年、月、周等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时间,使得幼儿对时间长度有较好的掌握。在这些教育活动进行完毕以后,幼儿对于时间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但是整体认知还比较模糊。接着教师可以考虑将时间观念培育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知时间界限。比如教师可以面向幼儿提出“一分钟有多长”的问题,并引导幼儿完成从1到60的数数游戏,数到60的时候就是一分钟。在这个小游戏中,教师需要控制幼儿数数的节奏,保证幼儿数到60所花费的时间跟一分钟相差不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跟幼儿进行交谈,提出“一分钟内自己可以完成哪些事情”等问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知一分钟的长度。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开展“一分钟夹豌豆”的游戏,组织幼儿在一分钟内从碗里将豌豆夹到另一个容器中,看谁夹得最多。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游戏时间,在一分钟计时结束以后就停止游戏,让幼儿充分感知一分钟的时间边界。在游戏完成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在一分钟内夹出来的豌豆数量差距比较大。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幼儿初步感知时间使用效率,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做事有主次

小学老师反映,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太忙了,以致上课经常迟到。这表明,当孩子们自己安排时间时,缺乏做次要和次要事情的观念,他们不知道先做重要的事情。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我把两个活动之间的时间取名为“课间10分钟”,如厕、洗手、喝水、自主活动等。“课间10分钟”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为什么?其中一个问题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得到了解决,我和他们一起列出了“课间10分钟”的活动清单:如厕所、洗手、喝水、玩耍。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明确什么不重要,什么可以慢慢做。我们还制作了一块“课间10分钟”的牌子,当休息开始时,用“课间10分钟”的牌子,首先用“课间10分钟”的牌子和语言提示来做什么。然后转向只出示品牌,不出示语言提示,逐渐改变了孩子们的行为。

结束语

在具体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也要灵活使用绘本教学方式,丰富教育元素,降低时间观念教育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实际表现,同时还要跟幼儿家长做好交流互动,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提高幼儿时间观念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左婧.聚焦幼小衔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名师在线,2022(20):94-96.

[2]杨雯.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04):22-25.

[3]陈林烨.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养成策略的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4]龚斯婷.家园合作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时间管理[J].福建教育,2020(38):54-55.

[5]曾向花.大班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