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
1.引言
1.1蚁群行为
一只蚂蚁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多个蚂蚁形成的蚁群似乎就是一个非常规整的军队,在很多情况下,他可以完成很多单只蚂蚁完成不到的事。这种行为可以看成多个蚂蚁之间的合作,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寻找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蚂蚁排成一条直线非常有规整的搬运食物,它是一条直线而不是别的形状。当蚁群的行进路线出现障碍的时候,蚂蚁的位置总是非常规整而又均匀。只要等待时间一会儿,蚂蚁就能找到回蚁穴的最短路径。蚂蚁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当蚂蚁出去觅食会释放信息素,并且沿着行进的路线释放,而且蚂蚁之间都可以互相感应信息素。信息素的浓度多少决定了食物与蚁穴之间的距离。信息素浓度越高,食物与蚁穴距离就越短。
1.2一个关于寻路行为的简单例子
戈斯S等人在1989年进行了“双桥”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蚁群会选择出食物与蚁穴的最短的距离。下面的例子也能解释它。
图 1
如图1所示,如果路线是从A点到D点,有俩个选择ABD和ACD路线,假如现在有俩只蚂蚁B和C分别在ABD路线和ACD路线上,一个时间单位进一步,8个时间单位后,情况如图2所示:从ABD路线最后到D的蚂蚁,从ACD路线最后到C的蚂蚁. 再过8个单位时间后,可以得到以下情况:B蚂蚁已经到A点了,而C蚂蚁才到D点.
图 2
32个单位时间后,在ABD路线上的蚂蚁已经折返了两次,而在ACD路线上的蚂蚁只有折返一次,是不是可以说明ABD上面的信息素比ACD多出了一倍。接下来,受信息素的影响,ABD路径会被两倍多的蚂蚁选择,所以ABD路线上会有更多的蚂蚁,也会有更多的信息素。最后,在32个单位的时间后,信息素浓度的比值将达到3:1。信息素浓度越来越高蚂蚁也会相应越来越多,而ACD路径将逐渐被放弃。这就是蚂蚁如何依赖信息素来形成积极反馈的方式。 由于前一条蚂蚁在一开始的路径上没有留下信息素,所以蚂蚁向两个方向移动的概率是相等的。但是,蚂蚁移动的时候,它会释放信息素。信息素是蚂蚁之间合作的重要因素。之后的蚂蚁就是根据信息素的浓度来判辨方向和之后的行进路线。实现表明短侧的路线信息素浓度更高,更多蚂蚁也会追随这条路线.
1.3信息素的挥发性
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蚂蚁的运动方式会不断得到优化?这是因为蚂蚁信息素的挥发性,信息素是会挥发的,时间越久他的浓度也就越低,降低了它对蚂蚁的吸引力。蚂蚁出去的路线越长,时间越久,那信息素浓度会降低。这么一看,蚂蚁更适合在短的前进路线上行动,因为短的路线上的信息素浓度会因为时间关系明显高于长的路线。这也变向说明了信息素挥发性的作用。如果信息素不会挥发,那最开始的蚂蚁行进的路线上的信息素浓度肯定是最高的,越来越多的蚂蚁只会沿着这一条路线前进。而不会发现出一条更短的路径。由于信息素蒸发的性质,很多蚂蚁的行为表现也可以表明蚂蚁之间一直有在信息沟通。当一条路线上有很多的蚂蚁前进,后面的蚂蚁选择这条路径的概率更大。蚂蚁之间以这样的方式来互相沟通,找到最短的路径。
2.ACO算法和TSP问题
2.1旅行推销员的问题
旅行推销员(TSP)问题是1959年提出的一个数学规划问题。在一个有N个城市的图表中,游历参观的人想要只访问每个城市一次,并最终返回第一个城市。这次旅行的总费用是观赏每个城市的费用的总和,旅客希望整个旅游的费用是最低的。TSP的问题是找到最实惠的路径,这也可以被理解为最短的路径。 显然,对于TSP问题,有一些解决方案的组合。M. Dorigo等人首先利用蚁群算法解决了旅行推销员问题(TSP),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20世纪90年代初,意大利学者M. Dorigo等人研究了类似于蚁群的一种计算方法。他的大致的思路就是,用蚂蚁的行进路线来代表解决问题的答案,并由所有蚁群的前进路线所形成。
2.2 ACO算法的作用机理
在算法的初始时刻,蚂蚁被随机分配到一个特定的城市。在第一个实验中,由于蚂蚁没有路径行走,蚂蚁没有根据信息素选择方向,而是随机选择的。在所有的蚂蚁爬过所有的城市之后,我们记录了小路上信息素的浓度。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信息素的挥发速率是恒定的,那在短的路线上蚂蚁释放信息素的浓度肯定更高。现在,我们让这些蚂蚁从它们开始生活的城市出发,这次我们会记录下它们的路径。这是计算机算法中的第二次迭代。在第二次迭代中,蚂蚁不会无规则的去选择路线,它是根据信息素来判别方向和路线的。 是否有可能是最后一批蚂蚁选出了错误的路径,所以在更长的路径上就会有更高的信息素?这是可能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将把此迭代中生成的路径长度与上一次迭代进行比较,并保持较短的路径长度。我们可以观察到,蚁群算法的本质不是依赖于一个“聪明的个体”来立即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是利用群体活动的正反馈来进行操作
3.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受蚁群系统启发的ACO算法。本文从信息素出发,重点阐述了ACO的算法。蚁群算法的核心就是信息素。蚁群之间就是用信息素来互相沟通,同心协力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如果要继续研究这个算法,如何用数学公式更好地模拟信息素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随着仿生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学科也可以通过分析昆虫的群体行为,找到更多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Mohsen Paniri MLACO: A multi-label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2]Dorigo M;ST(U)TZLE T;张军;胡晓敏,罗旭耀 蚁群优化 2007
[3] 李凯齐.刁兴春.曹建军. 蚁群优化算法在求解随机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综述[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