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县北坡镇中心小学 524359
摘要:语言是门艺术,在新课程中明确强调突出数学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相应的数学公式、图形、符号。从而挖掘内在的符号意识,让其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分析符号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运用符号解决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运用数学语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其自身学习知识主动性、积极性,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知识,感受到与生活相关联、增强意识,以此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言;小学数学;生活
一、发掘生活元素——感受数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度使用电子教学设备,将本节课讲解的重点内容、法则、例题解析过程中全部运用电子设备进行展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逐渐转变为讲解员、播放员,根本没有将生活元素应用到其中,也同样没有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呈现顺序为学生讲解思想方法,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折扣[2]。
以解析《方向与位置》为例,首先出示学校平面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学校的主题图,画出学校的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大门等,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判断相应的方向。当其可以按照空间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法则辨认位置,方向时,教师进行提问,让同学们运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教学楼在操场的哪面?操场在图书馆的哪面?大门在教学楼的哪面?”这样一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深刻感知到方向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描述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以此快速的找到知晓自己所在位置,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提升辨别方向的意识[3]。
二、借助生活经验——领悟原理
在小学数学中,过分的要求学生针对相关语言进行强行记忆、背诵,进行算理分析,从而忽视其自身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让学生降低学习效果,使得本来可以轻松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复杂、繁琐。因此教师需要让其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深入领悟原理,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综合能力。如:在讲解加减法计算时,教师若反复强调学生针对已知条件中的数字进行分析,生硬的套用文字分析题目、理解题目,反之失去教学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于已知条件中涉及到的数量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理解。这样简单的表述可以顺应他们的数学思路,更加易于接受,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熟悉周围的事物、认知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领悟其中的原理[4]。
三、应用生活知识——体会数学
教师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讲解方式,恰到好使的使用数学术语,尤其在讲解概念、法则、理论知识等关键内容时,需精准的运用关键字词,将知识点阐述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己的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验证、应用,从而体会生活化数学。
以解析《周长》为例,在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需要让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存在的作用、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可以利用桌椅围成正方形,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图形。其次,让学生围绕着桌椅,按照教师的走法,从其中一个点出发,按照图形的边线行走。最后,需要巧借数学语言设置疑问,让同学们根据学生行走的路线,进行观察,说出该路线的边线或轮廓是什么。最后揭开课题,让他们学习周长相关知识,在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工具进行测量。
四、利用生活眼光——完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数学语言,将相关内容与之联系,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经书,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以此使得其自身的感知更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讲解数据等相关知识时,需要其自身绘制图表,知晓收集数据的具体方法,可以运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事件;在讲解空间与图形等相关知识时,需要让其借助数学语言对自己的推理、思考进行解释,验证,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图形、图像。由此可见,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特点,将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相结合,运用语言促进思维[5]。
五、创造生活情境——细化数学
数学语言突出之处即逻辑性强、具有一定严密性,教师需经过严谨的备课,在开展教学课堂中,杜绝随意性。在此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让其在课堂中保持心情舒畅、饱满,形成兴奋中心。
以解析《购物》为例,本单元的标题“购物”已经明确的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感兴认知基础上,通过设计一些他们自身较为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得他们认识人民币,知晓人民币的用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其播放人民币的图片,让其可以认知5元、1元、5角、1角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接下来创设购物情境:”瞧一瞧,小王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那么请你们自行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的使用数学语言,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将每一句话涉及到的关键内容阐述到位,以此为他们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
六、开展合作探究——观察数学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借助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并带着疑问,将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其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以解析《加与减》为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着生活化问题展开探讨“车上原有32人,到站时下去49个人,上来7个人,车上现有多少人。”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此过程中让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以此进行准确运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系统化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其教学方法和质量对学生后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会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产生影响。为保证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需要生活元素与教材内容相关联,以此让其学会运用数学角度、思维、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广松. 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中旬刊),2020(02):24.
[2]唐国海. 生活中的数学——试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2020(56):79-80.
[3]巴凤芹. 融入生活元素,增效小学数学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