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机场 辽宁省 11603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航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向纵深,民航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航空运输因其安全、快捷等特点,在高价值、高技术、及时性要求高的产品运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已成为现代产业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民航运输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中的不可替代性更加凸显。然而,现实中不少地区依然是“多见货邮经过机场、少见产业落到空港”,“港—产—城”割裂及民航运输与区域经济增长“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那么,我国民航运输是否与各区域经济增长保持着良性互动关系?研究对于理性研判民航运输发展阶段,科学制定民航运输产业发展政策,做强民航运输的支撑性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航空物流;区域经济增长
引言
按照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截止到2022年2月中国民航运输业累计整体亏损了2111亿元人民币。随之而来的东航梧州空难又是雪上加霜,这也终结了中国民航长达4227天的安全飞行记录。如今疫情在国内各地不断反复,以及当下国际航空运输业发生的变化,这都给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今,信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从2022年初公布的一些数据,我们看到依然有一些国内的航空公司和机场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了盈利。2022年年初,中国民航局下发了《“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为中国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锚定了方向,阐明了未来一段时期民航发展的战略意图和重点任务。通过研读这些数据,感受到的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从这个规划中可以看到中国民航将在“十四五”期间全方位夯实民航强国的多个领域的基础,以期实现在2023年至2025年的跨越式发展。发展路径则是重点扩大国内市场,并恢复国际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实现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1、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从民航运输业自身优势来看,它具有公路、铁路、水路等所不具备的优势,如速度快,像通过直飞运输的货物,一般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即便中途需要经过中转站,也是3~5天就能到达。同时,它还具有路程短、灵活性强、安全系数高、货物损坏率低等优势。其中,在投资方面与铁路和公路相比,成本较低,配备飞机之后,只需修建机场和导航站就可以筹划开航。而铁路和公路,基于地理条件、时间投入等因素,成本远高于民航。这些优势推动了我国区域交通网络布局的完善,让民航运输业在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一方面,民航运输业能够带来集聚效应,机场在集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机场能够集聚大量人流和货流,成为重要区域信息流和各种资源整合的重要节点,产生集聚效应。这个时候的机场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交通枢纽,而有了综合性作用,成为区域产业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的平台,中间也会产生新的供给需求,促进新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另一方面,民航运输业也带来了辐射效应,在集聚过程中通过吸引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入驻地区,缩短了产业链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运输需求,增加了运输总量,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整个产业体系生产率的提高,吸引更多投资,提高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2、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影响
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整体影响效果。民航运输业作为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涉及众多产业部门。在民航运输的生产服务活动中,涉及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过程、交换环节和消费过程,对社会循环和再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民航运输除了对生产和服务活动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外,对商业贸易、旅游、教育科研、文化娱乐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发展民航运输业中,可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民航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其对于区域选择中的要素聚集波动幅度、消费决策投资程度、集聚经济与社会分工、区域选择影响元素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另外,民航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更大的动力。民航运输业也会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效应。在民航运输业的影响下,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内居民生活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新兴企业逐渐向统一的目标区域趋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下游企业距离缩短,可明显降低产业链物流成本,提高产业链物流运输需求。因此,对提高工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也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发展到某种程度后,就会产生辐射效应,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3、促进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策略
3.1、大力发展支线航空
首先,支线航空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支线航空是快速联通中小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发展支线航空可有效释放二三线城市潜在航空出行需求,促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口、资本、信息、资源的高效流通,加速区域经济“内循环”,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其次,发展支线航空对推进民航强国战略实施具有积极作用。支线航空是我国民航市场的突出短板,国内市场的中低客流航线和高客流航线的非重点时段合理配置支线运力,可有效提升行业资源使用效率,激发枢纽网络效能,拓展我国民航大众化市场空间,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网络的通畅性。第三,支线航空的发展支撑民族航空工业振兴。实现高质量、规模化运营是国产飞机成长的重要基石,大力发展国内支线航空,鼓励国产“新舟”系列和ARJ21飞机在国内支线航空市场的商业化运营,是现阶段推动我国民航业和航空工业持续、健康、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3.2、优化航线网络布局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中国民航在“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干支通,全网联”的目标。全力构建以骨干网、基础网为支撑的国内航线网络。图一给出了国内主要的客运网络示意图。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将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深耕东南亚和东北亚市场,稳步拓展西亚、中亚、南亚等市场,构建周边航空运输圈。同时有序提升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等共建“一带一路”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航线网络的通达性。构建通达欧洲、北美、拉美、南太、印度洋及非洲等地区的五大航空运输通道,扩大网络覆盖面。中国民航将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签航空运输协定,开辟和加密航线,提高中转衔接水平,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预计到2025年,通航国家和地区将超过70个,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要超过50个。到“十四五”末期,中国的旅客运输量将达到9.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将达到950万吨。同时中国航空企业占中国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要超过40%。
3.3、加速机场发展建设
中国民航局给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机场规划。表二列出了“十四五”期间运输机场重点建设项目。在这期间,中国民航将加快枢纽机场的建设。这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并将总结上海虹桥、北京大兴和成都天府等机场的实践经验,构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标准体系,以期打通运营规则,推进服务对接,更好地满足旅客便捷出行和货邮高效运输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千万级机场旅客全流程无纸化能力、行李全流程跟踪服务水平分别达到100%和90%,近机位靠桥率达到80%。同时实现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80%。预计到“十四五”末的2025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将超过270个。
结束语
总而言之,便捷的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崛起和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交通发达不仅能够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民航运输作为我国运输系统的关键一环,在整个运输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相关主体要强化认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民航运输业同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杨慧珠.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探讨[J].农家参谋,2019(22):231.
[2]姜丽伟.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22):122-123.
[3]杨舒.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9(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