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基本外科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结肠癌是消化道肿瘤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一疾病的发生与纤维素摄入以及疾病发生有较大关联,一旦发作病情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安全。目前临床诊断结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比较多,且随着医学科技水平不断上升,其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也有所突破,通过对其进展进行阐述,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结肠癌提供参考。本文旨在综述结肠癌的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进展。
关键词:结肠癌;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研究进展
结肠癌属于大肠癌当中的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目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升,结肠癌这一疾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死亡率也比较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20年来我国针对结肠癌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比较多,且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针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取得较大进步,新的诊断技术逐渐出现,针对结肠癌这一疾病形成一套完整的诊断体系;对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也逐渐从外科治疗方法逐渐发展为化疗、放疗、生物免疫学治疗等多学科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有所延长。
1 结肠癌的临床诊断
1.1 B超诊断
B超是指充分应用超声波进行诊断,诊断方法比较简单,且报告迅速,诊断率随着仪器不断改进而逐渐提升,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相对来说,B超是诊断结肠癌这一疾病比较简单的方法,且这一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高,针对2cm以内的结节,经B超检出的几率为80%以上,B超目前已经被认为是结肠癌疾病的诊断可靠标准[1]。
1.2 CT诊断
门静脉、动脉期CT造影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高,灵敏度高,但是假阳性率比较高,且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比较大,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在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当中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相关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的应用相比于CT造影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是成本比较高,因此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螺旋CT扫描技术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肝转移是否需要应用螺旋CT扫描双期技术研究存在一定争议,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动脉期成像能增加肝细胞癌等富含血管肿瘤的检出率,但是大部分结肠癌肝转移病灶均缺乏血管,因此最好应用门静脉期成像技术,因此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动脉期不需要接受扫描[2]。
1.3 PET诊断
相比于传统诊断手段来说,PET的应用能通过信号强度、信号大小、性状、密度等评价肿瘤的解剖形态学,对患者恶性病变病灶内肿瘤细胞生长活性抑制情况予以显示,对肿瘤恶性度辨别能力比较高。PET诊断技术不但能应用于全身代谢情况,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还能及时发现转移病灶,明确恶性肿瘤对肝脏等脏器的侵犯,准确显示病灶形态以及分布情况。
2 结肠癌的治疗
2.1 内镜技术及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结肠癌比较常见的治疗措施,将原发肿瘤予以切除是标准手术治疗方法,完整肠系膜切除术能将更多淋巴结进行消除,进一步提升肿瘤根治效果。随着内经技术水平逐渐上升,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逐渐上升,内镜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提升疾病的检出率,且医师也能在直视情况下进行活检。针对黏膜病灶采用电子内镜进行喷洒染色,充分显示出病灶范围,且能对腺管开口类型进行观察,分析是否需要进行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手术治疗措施具有有效、安全以及简单等优势。
2.2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靶向治疗技术逐渐成熟,针对结肠癌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一定进展,比较常见的药物主要包括: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为靶向的治疗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这两种均有望成为结肠癌的治疗二线药物,同时联合应用伊立替康等药物可应用于一线治疗[3]。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携带野生型K-ras基因患者来说,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约有40%左右患者伴随着K-ras突变,这类患者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进行治疗并不敏感,因此治疗效果也有限。帕尼单抗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亲和性高、全人源化等特点,作用机制与西妥昔单抗类似。
2.3 辅助化疗
目前国际上公认针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标准方式就是甲酰四氢叶酸联合5-FU为基础的化疗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甲酰四氢叶酸、伊立替康、5-FU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以及5-FU进行治疗,均是比较经典的治疗方案。对于联合应用甲酰四氢叶酸联合5-FU进行治疗的方案,目前临床上通常会应用甲酰四氢叶酸钙[4]。如结肠癌患者的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且患者并没有手术指正,则可实施FOLFOX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随着新药逐渐发展,顺铂、奥沙利铂等均是临床常见抗癌药物,这些抗癌谱并不完全相同的药物并没有交叉耐药性,且联合应用5-FU能起到协同作用,已经逐渐成为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主要药物。放化疗联合的5-FU为基础药物,经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之后并不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经综合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良毒性反应,这是放化疗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5]。一般来说,临床上多应用不同化疗方案组合方式进行治疗,目的在于探索不同治疗方法对疾病的作用,同时还能避免传统治疗方案效果不良等情况,实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这一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之前需要予以准确诊断,只有通过新型诊断技术明确患者的诊断后方能保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在治疗上,则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目前临床治疗方案进展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升其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性反应。
参考文献:
[1]施大伟. CT检查对术前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率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4):107-108.
[2]王国俊,张霞燕. 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结肠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结局[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99-100.
[3]张殷,肖毅. T_4期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探讨[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7(08):505-510.
[4]葛光英,王志华,张海波. 应用CT对患有结肠癌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1):176-177.
[5]马健东. CT检查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80-81.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卞承浩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7-08-16 籍贯:吉林
学历:硕士 在读 邮编:071000
△通讯作者 姓名:刘立涛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75-10-14 籍贯:河北保定 学历:博士
毕业院校:河北医科大学 现有职称:副教授 邮编: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