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效作用值的双黄连系列制剂再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基于药效作用值的双黄连系列制剂再评价研究

蒋爱

 南京市中医院 210001

【摘要】目的:基于药效作用值(E),对双黄连系列制剂做再评价。方法:测定计算三种制剂的E值,并对不同制剂的抗炎、抗菌及解热药效进行验证。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片、双黄连颗粒抗菌作用E值分别为975.15mg、2441.15mg、1586.65mg;抗炎作用E值分别为2.71mg、3.85mg、2.02mg;解热作用E值分别为9.66mg、15.12mg、13.17mg。结果显示双黄连片在抗炎、抗菌及解热的药效作用最强,双黄连口服液药效作用最弱。结论:药效作用值可用于双黄连系列制剂再评价的关键指标。

【关键词】药效作用值;双黄连系列制剂;抗炎;抗菌;解热

双黄连系列制剂是由中药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药物配伍制成的制剂,包括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片剂及双黄连颗粒等[1]。现阶段对于中成药质量标准的评估,往往是通过测定化学成分量来判定[2-3]。这一方式常因为中成药成分特性复杂,难以客观体现临床给药的应用价值。药效作用值则根据药物中化学成分量以及临床用药的不同药效差异,通过计算权重系数获得的具体临床用药数值[4]。本研究通过药效作用值对双黄连系列制剂进行了再评价处理,以便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借鉴。

1 仪器与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游标卡尺(卡夫威尔,YB5001B);超净工作台(苏州金净,JJ-CJ-2FD);电热恒温培养箱(西安禾普生物,DH系列);麦氏比浊管(温州市康泰生物)。黄芩、金银花、连翘均购自成亳州中药市场,经研究院鉴定药物合格;清洁级小鼠,雌雄各半;SD大鼠,雌雄各半,均购自南京青龙山。

2 方法及结果

2.1 制备样品

为确保结果合理性,本研究采用自制双黄连系列制剂方法。选取187.5g黄芩、187.5g金银花、375.0g连翘,按照《中国药典》中各类制剂的工艺参数,制备成双黄连口服液(生药量1.50g/ml)、双黄连片(生药量6.15g/g)与双黄连颗粒(5.80g/g)。

2.2 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HPLC)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Cosmosil-C18(4.6×150nm,5μm),流动相乙腈(A),含0.1%三乙胺的2%乙酸(B),梯度洗脱程序0~15min,7%~23%A;15~26min,23%~36%A;26~30min,36%~100%A;30~35min,100%A。流速0.9ml/min,检测波长278nm,柱温室温,进样10μL。结果: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含量分别为11.15mg/ml、22.86mg/ml、1.82mg/ml;双黄连片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含量分别为28.12mg/g、224.45mg/g、2.41mg/g;双黄连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含量分别为24.03mg/g、171.15mg/g、4.52mg/g。

2.3 成分日含量

在含量测定基础上,通过给药情况对日用剂量数值进行计算。研究过程中,抗炎研究主要是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鸡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展开实验[5];解热研究则是使用2,4-二硝基酚致大鼠发热模型开展实验;体外抗菌研究则采取牛津杯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分析。对比药效作用值同药效的联系,将药物日用量拆解为小鼠日用量、大鼠日用量及临床用量,结果见表1。

表1 成分日含量换算

制剂

小鼠日用量/mg

大鼠日用量/mg

临床日用量/mg

绿原酸

黄芩苷

连翘苷

绿原酸

黄芩苷

连翘苷

绿原酸

黄芩苷

连翘苷

双黄连口服液

5.57

2.71

0.45

30.12

13.14

2.36

1398.25

665.25

112.26

双黄连片

13.02

1.65

0.15

65.54

8.41

0.74

3312.26

412.26

40.12

双黄连颗粒

11.02

2.07

0.31

51.16

10.16

1.42

2588.52

531.16

68.85

2.4 药效作用值

黄芩苷以抗菌作用为主,抗炎、解热作用次之,绿原酸以抗炎作用为主,抗菌、解热作用次之,连翘苷以解热作用为主,抗菌、抗炎作用次之。各药效作用下的权重如下:抗菌作用: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为6∶2∶2;抗炎作用: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为2∶6∶2;解热作用: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为2∶2∶6。药效作用值(E)计算公式:E=A×Ma+B×Mb+C×Mc……+N×Mn(A、B、C……N表示成分日用量(mg);Ma表示药物在发挥某一药效作用时A成分的贡献率,且Ma+Mb+Mc+……+Mn =100%)。三种制剂中抗菌、抗炎及解热E值最大的是双黄连片,所以双黄连片的作用最强,口服液E值最小,因此作用也最弱,见表2。

表2 各类制剂药效作用值(E)统计(mg)

制剂

抗菌

抗炎

解热

双黄连口服液

975.15

2.71

9.66

双黄连片

2441.15

3.85

15.12

双黄连颗粒

1586.65

2.02

13.17

3 讨论

药效作用E值显示在双黄连系列制剂的抗炎、抗菌及解热试验中,双黄连片的E值最大,而双黄连口服液的E值最小,反映出一种制剂的应用效能高,另一种制剂的效能低,这提示药效作用值对于评价双黄连系列制剂的效用有重要价值。在对中成药效用的评价过程中权重系数是常见的参数指标,权重系数比例对于实验的结果存在一定影响[5]。实验中可根据各中成药组分的主要药效学特点,经权重系数进一步获得药效作用值这一指标,可以显示不同系列制剂的药物药效作用情况。药效作用值确定的难点在于对于不同化学成分权重系数值的确定,本研究中不同化学成分在不同药效作用时的权重系确定主要参考文献,关于准确的客观依据有待进一步的数据积累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亮,陈黎明,潘永泉.双黄连注射制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08):970-974.

[2]孙启慧, 高燕,吕凌,等.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不同剂型双黄连口服制剂的质量差异[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8):84-88.

[3] 高利利,王奕博,陈功森,等.双黄连颗粒制备过程中金银花-连翘成分迁移研究[J].中南药学,2020, 73(06):32-37.

[4]张慧,李思雨,冯宏玲,等.基于效应成分指数的双黄连制剂质量控制研究[J].药学学报,2019,54(12):2149-2154.

[5]余玲,刘葭,郝逗逗,等.用于口服固体制剂药效学研究的大鼠DMH/DSS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的建立[J]. 中南药学,2021,19(2): 2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