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中医院 安徽省 2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采取安全用药管理理念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20年1月在中医内科实施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设为实施前,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可有效地规范中药用药剂量,把控中药材的品质,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进而减少了医患纠纷。
关键词:安全用药;管理理念;中医内科;疾病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于2020年1月在中医内科实施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设为实施前,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设为实施后。此次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30例;年龄22~60岁。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统一由同一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干预。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对于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头晕目眩,面红目赤,耳鸣,舌质红,苔白腻等)。②研究配合度高。③临床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免疫功能障碍。③生存期<3个月。④精神异常。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用药管理。具体如下:①定期测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糖水平、血压水平、呼吸状态、心率等,了解患者近期病情变化情况。②了解患者近期的用药情况,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用药指导。③叮嘱患者要按照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药物。④开展知识讲座,在讲座时通过图片或者影像资料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药物用法、药物种类和储存条件,以此促使所有人员能够意识到合理用药重要性。实施后采用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具体如下:①进行用药培训,有助于提升医师的用药知识,可以系统化为医生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例如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中医药理论知识培训,使其能够掌握“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在治疗时间上以“治疗求本,调整阴阳”等为原则,能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治疗。另外能够根据中医内科收治患者的特征,定期的总结中医内科疾病治疗的特征和用药方式。②可提前向患者讲解在服用中药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可以应用相关案例告知患者不按照医嘱服药,不规律服药会产生的后果。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建议患者详细记录服药之后的身体状态和出现的变化,定期将变化告知医生和责任护士,医生和责任护士需要依据患者的变化进行药剂量的调整。告知患者不同疾病、患者之间用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人的用药方案不一定适合自己,当患者需要更换药剂量或者调整药材,需要和医生协商,在指导下进行用药。③组建安全用药管理体系: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即中医内科疾病治疗用药负责人、用药剂量、定期分析,在信息化技术系统辅助下,做到每一份药物都有专人负责,用药进行实时登记,并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依据患者、医生反馈等进行药材质量管理,及时调整药材采购的渠道。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观察与记录头晕、恶心、胃肠道不适发生情况。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率。③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在实施用药管理前后分别向患者发放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施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施前后患者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率比较
实施后患者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实施后采用基于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首先科室内护理工作人员统一认识,进行集中学习,探讨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的制定。需要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医院以及科室的工作制度要求,患者和家属所反应的需求等完善该项目表的制定。该项目表制定完成后,科室内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由护士长向工作人员传达建立该项表格的意义和目的,并对表格中的各个条目进行细致的解释,明确科室内各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相应的表格填写方法,发挥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监控积极性,持续培训科室内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时自我监控的能力。(2)科室中采取总护士长,护理组长以及责任护士为链条的分级护理管理方法。一级质控方法:各班护理人员在每日下班之前,对照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逐项目的检查当日工作的落实情况,在交接班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进行互查,对于未完成的项目需要做好相应的标识以及交接。一级质控是质控工作的源头,也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在实际的质控工作执行环节中,可以避免疏漏和错误的发生,在本质上为工作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二级质控为护理组长在下班之前依据表格填写相应的信息,包括当日的工作以及前一天的夜班工作项目,对工作进行再次的核对,完成质量控制,并将结果记录反馈。三级质控为科室护士长随机抽查以及每月的定期检查,在质控工作中特别注意工作整体衔接的流程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在二级质控以及三级质控的工作中,护理组长以及护士长将所发现的问题填写在表格中,并同时标注责任护士的名字,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要求其查看后签名确认,防止再次犯错。在该种工作模式中,强调各级护理人员全要参与到工作质控之中,每个人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议。(3)利用追踪法或者PDCA循环的方法对质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每次质控工作完成后,均需要集中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利用头脑风暴的策略分析如何去解决问题,及时的采用补救措施。由护士长组织团队,从操作流程、工作标准、个体因素等多个方面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着重从管理层的角度找出问题的对策,防止再次出现同一类错误。对于一些急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可以从当日的交接班会议上提出反馈,找到解决方案。要求执行过程中,要变管理为服务,变控制为尊重,在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以及被管理之间建立新型的关联。每周的追踪检查工作中,对上一周的工作问题改进情况进行说明,对于反复出现类似问题的工作人员,可同其绩效相挂钩,并列入对其个人的工作质量考核重点。让科室内的护理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决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率低于实施前。可见应用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后,医护人员用药得以规范,患者能按照医嘱用药,不随意更改剂量,不良反应降低。医院所有的服务都是服务于患者,患者的安全是医院的根本目标。研究还显示,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这提示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实施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可大大提高对患者用药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实施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可规范中药用药剂量,把控中药材的品质,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不良反应率降低,进而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刘敏,陈静.数字五步管理法在慢性肾病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8):1673 1675.
[2]于彦,王文科,袁伟红,等.172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康复中医综合管理效果研究[J].北京医学,2019,41(4):326 328.
[3]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