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22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有效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案与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0名,采取随机双盲法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介入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3.33%,和对照组73.33%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3.33%,和对照组23.33%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用介入疗法,疗效确切,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低。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不良事件;急性心肌梗塞;疗效
作为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以冠脉阻塞为主,可使心肌因缺氧和缺血而出现坏死的情况[1]。本病以烦躁、胸痛、乏力、气促和胸闷等为主症,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病人的死亡。本文选取60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021年6月-2022年6月),着重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有效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案与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双盲法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n=6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0人中:女性12人,男性18人,年纪范围48-78岁,均值达到(61.25±5.31)岁;体重范围41-82kg,均值达到(55.84±7.29)kg。对照组30人中:女性13人,男性17人,年纪范围48-79岁,均值达到(61.48±5.97)岁;体重范围41-83kg,均值达到(56.03±7.58)kg。纳入标准:(1)病人非过敏体质;(2)病人对研究知情;(3)病人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其它心血管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严重心理疾病者;(4)认知障碍者;(5)全身感染者;(6)精神病者;(7)急性传染病者;(8)肝肾功能不全者。脱落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者;(2)资料缺失者。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采取介入治疗,详细如下:术前,予以病人肝素,用药量在7000-10000U的范围之内。术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导管进行选择,一般用7F或者6F的导管,并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对球囊和支架进行选择。采取Seldinger法完成穿刺操作,然后在病人的血管中置入球囊导管。术后,为病人注射50000U的低分子肝素,每隔12h注射1次,需连续用药3d,并指导病人使用抗血小板、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与洋地黄类等药物。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也就是指导病人使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同时予以吸氧治疗。
1.3 评价指标[2]
1.3.1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胸痛、乏力与气促等症状未缓解,心电图未改善。(2)好转,胸痛、乏力和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有所改善。(3)显效,胸痛、乏力和气促等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对总有效率的计算以(好转+显效)/n*100%的结果为准。
1.3.2 统计2组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等)发生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t的作用: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的作用: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3.33%,和对照组73.33%相比更高(P<0.05)。如表1。
表1 统计疗效评估结果表 [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好转 | 显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30 | 2(6.67) | 7(23.33) | 21(70.0) | 93.33 |
对照组 | 30 | 8(26.67) | 9(30.0) | 13(43.33) | 73.33 |
X2 | 7.1258 | ||||
P | 0.0271 |
2.2 不良事件分析
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3.33%,和对照组23.33%相比更低(P<0.05)。如表2。
表2 不良反应统计结果表 [n,(%)]
组别 | 例数 | 心律失常 | 心肌梗死 | 心绞痛 | 发生率 |
试验组 | 30 | 1(3.33) | 0(0.0) | 0(0.0) | 3.33 |
对照组 | 30 | 2(6.67) | 3(10.0) | 2(6.67) | 23.33 |
X2 | 7.0692 | ||||
P | 0.0298 |
3 讨论
医院心血管内科中,急性心肌梗塞十分常见,本病不仅病死率高,还具有发病急与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可损害病人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3]。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急性心肌梗塞的患病率有所提升,需引起临床的重视[4]。有报道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和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心肌供氧不足、暴饮暴食与心肌耗氧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引起胸部不适、气促、乏力与心悸等症状,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危害性极大[5]。通过常规治疗虽能抑制急性心肌梗塞的进展,减轻病人痛苦,但总体疗效欠佳。而介入治疗则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对病人栓塞的血管血流进行恢复,从而有助于减轻病人心肌缺氧与缺血的程度,同时也能促进病人相关症状的缓解,改善病人预后
[6]。本研究,关于疗效,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急性心肌梗塞用介入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疗效提升也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一剑. 对6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的研究[J]. 饮食保健,2021(23):21.
[2] 刘瑞超.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5):107.
[3] 孙莹. 针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治疗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8):93-94.
[4] 郑旭.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治疗效果[J]. 饮食科学,2021(1):112.
[5] 李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探究[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2):99.
[6] 李芳.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18(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