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211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实施中,将于某院急诊科中抽取100例患者参与实验,均为急危重症患者,需接受急诊治疗。同时,在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组,按照每组50例标准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前者中需使用常规急诊护理,在后者中应使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其具体应用效果。结果:对不同小组下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中加强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质量
引言:急诊科为医院特殊科室,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此类患者病情急促,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急诊科工作中,急诊分诊工作至关重要,与后续急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急诊科急诊分诊工作具有复杂性,因此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因素,容易引起护理风险事件,不利于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目前,在急诊分诊中应重视应用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急诊护理的安全性、有效性,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分析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已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时间为2020年1月1日~2022年8月1日,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并且是以两个小组的形式选取,其中对照组的50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26∶24,年龄37~68岁,平均(54.1±3.6)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30∶20,年龄28~63岁,平均(53.9±3.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本次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
将继续在对照组中应用急诊科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中需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①优化环境:急诊科急诊分诊工作具有复杂性,往往容易因环境因素而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不利于保障急诊分诊工作的安全进行。基于此,在安全管理模式下首先应注重优化环境,如应在急诊科大厅内放置各区域路线图,走廊内应完整悬挂指示路牌;急诊科所有功能区均应张贴醒目表示[1]。②感染防控:因急诊患者病情急促,所患疾病几乎涉及所有疾病类型,其中不乏存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这将可能给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基于此,在急诊分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防患未然,加强感染防护,例如在接诊患者前,应提前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对于已经确认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穿戴防护衣物。③加强培训:护理人员是急诊分诊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急诊患者情况复杂,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急诊分诊工作经验。基于此,为进一步改善这一问题并提高急诊分诊效率和工作质量,急诊科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例如应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可以加深对急诊分诊要点、感染防护、仪器使用等内容的认知深度;不仅如此,应定期考核,还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急诊分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确认急诊分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对策。④规范分诊标准:急诊分诊工作的进行中,应严格遵循相关工作标准及规范,据悉,目前在分诊标准及规范方面存在有一定的补助,无法有效适应当前急诊分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此,管理部门应重视这一问题,从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法律知识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评估急诊分诊工作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分诊标准及规范,定期加强相关规范化教育,使所有急诊科护理人员均能够严格遵循[2]。例如在日常急诊分诊工作中,护理人员需上前主动询问患者具体情况,确认不适感部位,并对患者正确分诊,还需为患者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以帮助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便于后续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统计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②评估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是整个研究的重要阶段,在本次研究中将选择SPSS23.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对于本次研究所出现的计量资料,均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则通过“%”表示,随后需对以上两种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检验工具分别为“t”、“X2”,如若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以上指标更优,(P<0.05)。
表1 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 例数 |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n/%) | 护理质量评分(分) |
观察组 | 50 | 2(4.0) | 94.2±1.8 |
对照组 | 50 | 9(18.0) | 85.4±2.6 |
X2/t值 | 10.025 | 13.369 | |
P值 | <0.05 | <0.05 |
3 讨论
急诊分诊是急诊科重要工作岗位,能够在接到患者后快速检查病症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对后续治疗有导向性作用。目前,各类疾病发生率高,不乏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分诊工作难度、复杂性将会随之提升。每一临床科室的临床工作均伴有护理风险,因急诊患者情况的复杂性,护理风险性更高,因此必须要重视加强安全管理,尤其是急诊分诊安全管理
[3]。
本次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中,重视从环境、感染防控、护理人员、分诊管理等角度出发制定安全管理对策,从结果中表1数据可见,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侧重于病情监测,兼顾围绕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医疗服务,随着安全管理模式的深入应用,将逐步细化急诊分诊护理工作,优化护理对策,有助于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经过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在急诊分诊工作中应用安全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分诊工作效率和质量,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邬玲丽.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1):145-146.
[2]刘妙珍.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和进展[J].保健文汇,2020(12):85-86.
[3]孟庆丽.急诊分诊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