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6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60例

王跃颖

(北京市第六医院 针灸科 100007)

【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采集自本院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 60 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30 例,运用针灸治疗,针刺穴位:肩贞、肩髃、肩髎、天宗以及阿是穴;风寒湿证加阴陵泉、风池、合谷;肝肾亏虚加太溪、太冲;气血虚亏,加足三里、气海;针刺深度 2 ~ 3 cm,平补平泻,得气后保持半小时,日1次, 10次1疗程,共3疗程。参照组 30 例,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对肩部痛点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醋酸泼尼松龙2mL,每周/次,3 次 1 个疗程,共3疗程。运用不同疗法对干预后的疗效、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等情况做出对比。结果:经治疗,经针灸治疗后,实验组显效:22例(73.33%);有效:6例(2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28例(93.33%)。参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33.33%);有效:14例(46.66);无效6例(20.00%);总有效率24例(7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中,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总有效率,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上,实验组各项结果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有效改善疼痛,帮助恢复肩部功能,其效果较常规治疗更为理想。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对症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并伴有肩关节功能受限,逐渐加重及夜间疼痛较甚,达到某种程度后可自行缓解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认为肩周炎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周炎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长期疼痛导致无法正常活动;疼痛性质呈钝痛,或刀割样痛,常因气候变化或劳累后疼痛加剧,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祖国医学将其称之为“漏肩风”、“肩凝症”[[1]],肩周炎好发在50岁左右的人群,因此又称为“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等。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肩周炎因其病变部位在筋, 属祖国医学“筋痹”范畴,在中医学将肩周炎分为三型:风寒湿型、 瘀滞型、气血虚型 ;治以祛风湿、驱寒散瘀、补益气血为主要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是目前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治疗肩周炎有独到之处,尤其在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减小,日常活动受限情况等方面有显著疗效,针灸治疗肩周炎现已被广泛使用,其治疗相较于西医有着安全、可靠、绿色、无毒副作用等优势。本文收集整理本院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合格的样本案例(60 例肩周炎患者),分析采用针灸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各指标情况,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的肩周炎确诊患者,共计6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8±2.4)岁。参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30±1.12)岁。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在中医检查期间,可以了解到患者出现肩部酸痛、恶寒、过度劳动后肩部痛感加剧且僵硬、肩部正常活动受阻、怕风等症状。

1.2 方法

实验组运用针灸治疗,针刺穴位集中在肩贞、肩髃、肩髎、天宗以及阿是穴。如果患者有风寒湿证等情况,添加阴陵泉、风池与合谷穴。如果有肝肾亏虚情况,添加太溪、太冲穴。如果有气血虚亏情况,添加足三里与气海穴。进针深度保持 2 ~ 3 cm,保持平补平泻,在进针得气后保持半小时,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共3疗程[[2]]。参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患者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对肩部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醋酸泼尼松龙2mL痛点局部注射,1次/周,3 次 1 个疗程,共3疗程[[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 + 有效率。显效: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夜间疼痛明显减轻,前屈上举大于145;后伸内旋,拇指摸背高于胸口,外展大于70;内收达45;无效:疼痛及关节活动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 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 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采用 t 检验,(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

经针灸治疗后,实验组显效:22例(73.33%);有效:6例(2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28例(93.33%)。

参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33.33%);有效:14例(46.66);无效6例(20.00%);总有效率24例(7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评估结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0

22(73.33)

6(20.00)

2(6.67)

28(93.33)

参照组

30

10(33.33)

14(46.66)

6(20.00)

24(79.99)

注:两组对比,P < 0.05。

2.2 两组患者肩部组织评分情况

实验组在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上,其治疗后提升幅度明显比参照组更多,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情况 [n,x̅±s]

组别

例数

时间

肩部疼痛(分)

肩部功能(分)

实验组

30

治疗前

治疗后

35.32±3.12

75.30±2.43

23.09±2.31

34.25±2.56

参照组

30

治疗前

治疗后

36.15±3.37

57.25±2.39

21.47±3.23

27.14±3.27

注:治疗前对比,P > 0.05,治疗后对比,P < 0.05。

3.讨论

肩周炎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西医认为肩周炎是肩关节发生的无菌性炎症,长期疼痛导致无法正常活动;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呈钝痛,或刀割样痛,常因气候变化或劳累后疼痛加剧,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痛甚时患者常使肩部保持静止状态,形成恶性循环,疼痛加重,发生粘连以及血液循环异常情况;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由于长期废用引起肌力逐渐下降,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不能摸到同侧肩部,特别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4]]

中医针灸是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局部疼痛不适感与关节组织僵化,其最终目的避免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针灸作用到机体后起到疏通经络,进而有效消除肩部疼痛,恢复肢体功能。通过毫针刺入患处,对失养宗筋进行舒缓处理,使寒气疏散且能够祛除湿气,解除患处软组织粘连,增强患处血液环,避免患者再次出现无菌性炎症,从而在针灸作用下确保肩关节功能可以恢复[[5]]。其机制为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刺激脑组织,增加脑啡肽的释放量,由此改善患者疼痛敏感度;同时可以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使机体致病因子排出体外,帮助组织得到恢复,控制后期疾病发展,降低疾病复发率。针灸可以发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肿胀、麻木与疼痛等症状,提升舒适感。其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局部疼痛不适感与关节组织僵化,其最终目的避免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

本研究中,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总有效率,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上,实验组各项结果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有效改善疼痛,帮助恢复肩部功能,其效果较常规治疗更为理想。


[1]薛娟,薛华,丁国萍.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新进展[J]. 母婴世界,2017(2):256. DOI:10.3969/j.issn.1671-2242.2017.02.238.

[2]罗静,刘华. 肩周炎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科学养生,2020(12):147.

[3]黄翠.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88,9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54.

[4]马银泽.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9(34):236.

[5]吴珍霞.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2019,9(23):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