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人民医院
身份证号:432502198604123035
摘要:对心内科病患的住院感染率与感染部分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心内科住院病患感染风险因素与感染类型。结果表明,心内科住院病患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类型,病原体、疾病因素、病患年龄、侵入操作、卫生等是影响病患住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心内科住院病患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心内科住院病患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加强对病患基础疾病的治理,提高身体免疫力,强化侵入式操作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饮食指导与体育锻炼,及早采取控制对策与治疗手段,有效降低住院感染率与平均住院时间,从而提高病患生存质量,减少诊疗费用。
关键词:心内科;病患;住院;感染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心内科病患本身具有极为复杂的生理病况,治疗时多使用侵入性治疗,感染率也随之提高。心内科住院病患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平均年龄较大,病程与入住时间长,多伴有心功能不全、组织供血不足等症状,自身免疫力较低,又加之心内科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病患住院后,年龄、卫生等较多因素均会导致住院感染风险显著提高。当病患住院出现感染后,既会增加病患的原有病情,也会对治疗效果与预后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解心内科病患住院感染的特点,预防感染带来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心内科病患住院出现感染的风险因素与感染类型,为控制与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与临床依据。
1心内科病患住院感染风险分析
1.1病原体
感染研究表明,心内科病患住院感染细菌多为相关细菌,病原菌阳性标本中以痰液居多,其后依次为尿液、咽拭子、血液、分泌物等。呼吸道感染目前占据首位,这主要与心功能不全导致肺部水肿、淤血、细菌易在肺部滋生繁殖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心脏增大,左心房极易压迫气管与支气管等纵膈,导致肺部通气障碍的发生。临床实践可知,目前革兰阴性菌的占比已远远大于革兰阳性菌,真菌多表现为白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菌中克雷伯氏菌是引发心内科病患住院感染肺炎的主要诱因。
1.2年龄
临床实践表明,老年病患的免疫力与集体防御功能都在持续降低,随着年龄与患病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程度更为严重,属于心内科感染高危人群。患者组织器官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与功能减退,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减弱,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纤毛功能降低,咳嗽反射削弱,肺组织弹性降低致使排痰功能减弱,极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免疫球蛋白分泌陆续减少,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减退,容易降低呼吸道与全身抵抗力。除此之外,老年病患的胃酸分泌减少,严重削弱了胃液的杀菌功能,导致胃液含菌量不断增加,在胃逆蠕动与呕吐时细菌会残留于口咽部,容易将胃内容物与咽部的分泌物吸入气管内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同时,由于老年病患尿道口松弛,留置尿管时间增加易使细菌沿尿管黏膜侵入,提高了感染几率。患有基础疾病的病患,自身免疫系统与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机体营养不良问题严重,随着住院时长的增加使得住院感染率大大增加。
1.3侵入性操作
病患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如果需要通过辅助呼吸机或气管插管等模式进行辅助治疗时,其感染风险也会随之相应提高。调研可知,心内科许多病患都曾接受过各类侵入性操作,如插胃管、尿管、气管插管、吸痰、动静脉置管等。对该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进行侵入式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病患出现一定程度的黏膜损伤,使病原菌入侵机体的概率增加,对机体防御力造成了破坏,导致其感染率升高。一些不合规范的消毒过程与相关操作提高了住院感染率,对此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科学操作,时刻保持侵入式操作的轻柔性。
2心内科病患住院感染风险的控制对策
2.1科学选择抗菌类药物
心内科病患是住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咽喉、呼吸道与泌尿系统是最为常见的感染部位。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药性较高。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类药物。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感染病患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性试验,分离培养病原菌,分析抗药性,并根据经验选用几类药物,待痰培养与药敏结果出来后紧密联系病患情况,合理调整药物,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抗菌类药物,减少经验型用药。使用抗菌类药物时要严格,观察用药前、中、后的具体反应,根据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药物剂量与服药次数。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可有效减少耐药病株的产生,科学改善病患病症与预后处理,减少住院感染的发生。
2.2护理工作有效规范
为了使心内科病患住院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应做好几方面控制工作:一是做好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口腔护理能够清除口腔内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操作时注意不要损坏口腔黏膜,如果口腔内有损伤,应用生理盐水清洗。二是适时补液并用稀释痰液的药物,让病患尽力咳出痰液。三是基础护理要按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及时更换病患使用的床单、枕头、被褥与病号服。四是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空气质量。五是护理家属应将手部卫生知识熟记于胸,有不了解的地方随时向医护人员咨询,及时学习改正,尽可能做到护理规范。
2.3原发病治疗与避免侵入性操作
在心内科临床方面,应强化老年病患及身患基础疾病的诊疗与护理工作,减少病患住院时间,缩短与高危感染因素接触的频率与时间。为了进一步降低感染,要尽可能避免侵入性操作,如果急需进行侵入性操作,应进行严格消毒。一定要按照规定与无菌操作科学进行,可使用单腔置管,尤其要对穿刺位置进行消毒,随时更换无菌敷贴。如果存在特殊情况,例如病患的气管被切开,对此则需要保证插管清洁,要让病患能够呼吸舒畅。如果必须使用导尿管,那么就需要考虑管径的合理性,做好无菌处理,切实将无菌工作落到实处。
2.4加强手部卫生指导与教育
应建立健全的心内科病区护士手部卫生制度与理论培训体系建设。病房护士接触病患的时间最为长久,只有从根源上做好控制措施方可更好地降低病患住院感染的发生。但目前手部卫生教育依然是病患与病房护士培训的薄弱点。医院应对病房护士建立有关手部卫生的考核制度,随时对病房护士进行检查,只要发现不合规定者,就要对其进行示范指导与教育,抑或是集中进行培训直到合格为止。此外,责任护士要根据病房护士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采取差异化的培训方式,如多媒体放映、发放宣传手册、现场演示指导等。培训内容包括手部卫生的概念、手部卫生的重要性、合理的洗手方法、如何正确使用酒精免洗手液、洗手时间与不重视洗手的危害等。对于理解能力欠佳的病房护士,要采用一对一示范指导,强化记忆,让其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提高住院感染风险意识。
3结语
心内科临床实践在对病患进行治疗时为了减少住院感染的发生应注意如下几方面:向医务工作者普及隔离与消毒知识,严格贯彻无菌操作,按照指南使用抗菌类药物,保持病房干净通风。尽可能减少病患术前住院时间,完成病患术前皮肤卫生清洁工作,保持皮肤正常体温,完善无菌监测,术后手部做好消毒处理,严格遵循换药无菌原则。进行侵入性操作时,避免交叉感染,使用无菌工具,动作轻柔,防止长时间侵入增加感染风险。控制探视,减少病房人员流动,避免病原体进入病房,从源头上杜绝感染。
参考文献:
[1]吴雪,吴迪,徐珊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损失[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01):26-27.
[2]周云英,刘华芬,谢爱民,等某院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02):138-139.
[3]冯六六,白艳艳,史骏,等心内科住院患者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中国急救医学,2020(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