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全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术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CT扫描,CT全脑灌注,血管造影术,观察检查结果。结果:常规CT扫描中仅25例患者发现了脑梗死,而联合诊断检出了全部脑梗死患者,且能明确疾病类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2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颈内动脉闭塞5例。结论:CT全脑灌注可以及时显示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血管造影可以显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种手段联合应用,可以更高效地检出疾病。
【关键词】CT全脑灌注;血管造影术;脑梗死;临床效果
脑梗死的病理改变在于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进而造成神经功能缺失,以中老年人为疾病的高发群体,患病后常伴发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无力等,患者常不会重视。而当出现严重症状时疾病常进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如在患病后能尽早采取有效手段确诊疾病,尽早展开对症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升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CT全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术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了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200例患者中120例为男性患者,80例为女性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平均值为(54.9±5.2)岁。随机均分后开始研究,组间样本没有统计学差异,这样得到的研究结论说服力更强。入组的全部患者有直系亲属陪同,亲属深入了解了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本人或亲属对研究存在抵触情绪,在研究中途因为某种原因临时退出的患者。
1.2检查方法
1.2.1CT常规扫描:常规扫描患者脑部横断面,调节层厚5mm,层距5mm,再通过高压注射器将50ml对比剂注入患者静脉,注射时保证速度为5ml/s,延迟5s后开始扫描,从基底节平面开始向上扫描,调节参数为扫描电压80kV,电流250mA,层厚5mm,速度1s/360°,间隔1s,扫描时间为50s。
1.2.2CT全脑灌注:利用CTPerfusinm软件处理得到的数据,以大脑动脉作为输入动脉,上矢状窦为流出静脉,最大病变面积的层作为评价层,以脑中线为界,镜面对称的测量患者病变区和对侧相应区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
1.2.3血管造影术:扫描部位从主动脉弓至颅顶,将60ml造影剂以5ml/s的速度输注至静脉中,调节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没A,层距0.6mm,全部注射完成后立即扫描,利用容积重建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观察患者的脑内大血管和颈段大血管及分支闭塞和狭窄情况。
1.3CBF判定标准:轻度降低:CBF超过35ml/(100g·min);中度降低:CBF在10-35ml/(100g·min);重度降低:CBF不足ml/(100g·min)。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 全部患者中有25例经常规CT扫描后确诊颅内病灶,所占比例为50.0%,图像可见脑组织局部密度降低,脑池变形,无脑沟。
2.2 全部患者经CT全脑灌注检查均发现了异常灌注区,梗死取CBF和CBV较对侧镜像区明显更低(P<0.05),MTT和TTP较对侧镜像区明显更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 CT全脑灌注患侧与健侧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CBF(ml/100g·min) | CBV(ml/100g) | MTT(s) | TTP(s) |
梗死区 | 50 | 4.08±1.65 | 2.03±1.62 | 25.32±10.45 | 47.52±15.13 |
对侧镜像区 | 50 | 53.39±12.62 | 3.45±1.52 | 3.62±1.52 | 23.57±5.11 |
t | 8.245 | 8.435 | 8.537 | 8.664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CT血管造影结果可见全部患者中有颈内动脉狭窄2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颈内动脉闭塞5例。
临床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在未出现形态学变化前就存在脑灌注异常,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首选溶栓治疗,而早期溶栓的最佳窗口期在3h内,所以需要尽早确诊疾病,检查有无缺血半暗带,以保证治疗预后。CT全脑灌注的检查原理在于利用中心容积定律和快速扫描技术对选定层面进行连续多次的扫描,获取“时间-密度”曲线,再通过卷积数学模型对CBF、CBV、MTT等灌注参数进行计算,获得灌注图像并标示为不同的颜色,以利用图像判断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异常情况并对组织血管化程度进行评价。
利用CBV和CBF和对梗死灶和缺血性半暗带进行区分,当这两个数值均明显降低时,说明脑组织出现了不可逆性梗死,如CBF降低,CBV正常,说明存在缺血性半暗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存在范围不同的异常灌注区,梗死区和镜像区的CBF等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检查时联合血管造影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缺血性半暗带的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CBV下降和MTT延长有较强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CT全脑灌注作为一种功能性影像,对CBF和TTP等多个灌注参数数据进行了综合,可以在超早期发现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变,对病变位置、范围和程度进行明显,联合血管造影可以对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行明确。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对存在异常血供的动脉进行准确定位并明确疾病类型,辅助开展临床诊治工作。CT全脑灌注可以对供血动脉的闭塞和狭窄情况进行准确显示,确认病灶位置、范围和程度,这可以帮助临床尽快明确病因,尽早开展对症治疗。将CT全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确诊脑梗死,获取及时、全面、详细的脑梗死患者的病变血管位置和程度,了解病灶血流动力学信息,对半暗带进行准确预测,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可以指导临床的疾病治疗工作,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CT全脑灌注可以及时显示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血管造影可以显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种手段联合应用,可以更高效地检出疾病。
参考文献:
[1]多模态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李娟,黄文琪,祁冬,司峥,马培英,刘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20(09)
[2]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血管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灌注的价值[J]. 侯红军,张洪胜,刘杰,崔林阳,于水,侯艳朋,李杨,张涵,韩太林,许祖闪.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12)
[3]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CT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赵世珍. 中国实用医刊. 2022(05)
[4]CT图像纹理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J]. 张晓祥,张衡,刘文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2)
[5]CT在脑出血与脑肿瘤卒中鉴别中的应用分析[J]. 唐志强,王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4)
[6]磁共振成像和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 林元飞,赵庆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01)
[7]CT纹理特征在早期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应用研究[J]. 彭霞,包婉秋,王磊,刘月,陈兵,王汝良.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2(02)
[8]CT灌注成像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J]. 甄燕玲,李翔,杨染,向露,潘杨,翟昭华,曾文兵.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02)
[9]多排螺旋CT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王丹妮,李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09)
[10]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应用价值和准确率对比分析[J]. 林毅,胡子良,殷浩. 中国医药指南. 2022(19)